ICP备案+网站制作+网站托管一年只需3000元

网站建设、行业建站案例

海底捞危机公关 我可以赞赏你的公关 但我将不会再光顾

文编:陈烁

一部《战狼2》惊艳了今年的暑期档,可你是否知道,在这单片独大的背后,有多少部国产电影寥寥无声?关注公众号“文化产业新闻”,回复“国产电影”,2017年80%的国产片仍旧扑街,如何摆脱困境?

最近几天最火的新闻莫过于这条:《暗访海底捞:老鼠爬进食品柜,火锅漏勺掏下水道》。但是舆情的转捩总是那么不可捉摸,如果不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单听舆论场上那些褒奖之声,还以为海底捞布施天下了呢。这肯定是那位潜入海底捞劲松店、太阳宫店长达4个月之久的法制晚报记者所始料不及的。

毫无疑问,海底捞的这次危机公关做的相当成功。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对其公关的褒奖,削弱了公众对海底捞事件本质的反思。这是否会发展为一种习惯性的自我蒙蔽,一种套路化的断尾求生,着实令人担忧。如若有意的过错都能因事后的“谦卑”与“坦荡”而被轻易宽宥,甚至唤起广泛的同情,那就很难预防钻营之人用同样的手段蒙混过关了。

一、舆情复盘:“最黑暗”的一天

8月25日,这一天,海底捞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舆论危机。

近11:00《记者暗访海底捞后厨:老鼠爬进食品柜 漏勺掏下水道》开始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在海底捞北京劲松店、太阳宫店两家门店暗访近4个月的法制晚报记者称:老鼠在后厨地上乱窜、打扫卫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顾客使用的火锅漏勺掏下水道……并且,有视频有真相。

2019/20190426A/F0122283.html

13:40左右,“海底捞老鼠爬进食品柜”已进入新浪微博热搜榜单,并一度攀升至第8位。

14:46:海底捞在其新浪微博发出致歉信,回应称:经调查,媒体披露的问题属实,这让我们感到非常难过和痛心,也十分愧疚,我们愿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也已布置在海底捞所有门店进行整改。

17:16,海底捞再发《关于海底捞火锅北京劲松店、北京太阳宫店事件处理通报 》。5条整改措施,每条都由公司高管甚至董事挂帅。

18:00左右:“海底捞回应”的消息上了新浪微博热搜第一位:

二、“当然选择原谅海底捞”

万万没想到,海底捞的声明一发布,舆论的走向也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海底捞道歉信”代替“海底捞事件”本身成为讨论的焦点。原本的民怨沸腾瞬间扭转为“当然是选择原谅它”。

一些耳根软的网友脱离阵营,转而力挺“坦诚、敢担当”的海底捞,基于品牌美誉度的认可,发表宽容、谅解的言论,声势非常之大。

不仅是消费者,业内人士更是立场坚定地选择站在海底捞一边。

一位火锅连锁企业老板说:“海底捞出事,遭殃的是整个火锅业。”做为全行业标杆的海底捞出事,这对其他餐饮品牌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正所谓:小弟出问题毁自家企业,老大出问题毁整个行业。

豪虾传创始人蒋毅认为,海底捞的管理,目前在全国餐饮业绝对可以达到95分以上,海底捞在整个后厨的管理上,投入的资金、人力方面都是全国最高的。

同时,一些舆论领袖则超脱出来,从公关的角度“拆解”起海底捞的这份道歉信,俨然已将其列入了教科书级的经典案例。

三、食品安全问题,真的能轻易原谅么?

一次突如其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反而成为舆论称道的“危机公关的最高境界”,不得不服,我们走过最长的路,是海底捞的套路。

面对海底捞诚恳的致歉,网友的言论颇受跟风情绪和感性经验的影响,失了焦点。

而一些评论员文章则表达了审慎的质疑,像标尺一下探向食品安全这一根深蒂固的“老生常谈”,这种指引与反思远胜于宣泄和“跑偏”的争论。其中,《服务最“毒”的海底捞被一只老鼠毒倒,餐饮巨轮会因此沉没吗?》一文中的那句点示最为紧要:

人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当舆论风暴过去,海底捞依旧风风光光,继续高调标榜其商业模式,并传递出食品安全并不重要、公关大于一切的错觉。食品安全事关公众健康,决不能允许企业走先发展后整治的路子。

早在2011年,海底捞就遭遇过一次勾兑门事件,走势与此次如出一辙——记者卧底揭秘,直指骨汤勾兑等问题,引起社会轩然大波。此后,海底捞迅速发布多条说明和通报,态度诚恳,人情味十足,成功化解舆情危机。

本质上,危机公关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为何凭借相似的手法,海底捞可以二度金蝉脱壳呢?

一方面,信息飞速更迭的时代,6年前的事情显得有些遥远而陌生了。另一方面,虽然危机公关充满不可控性,但成功的危机公关的确具备共同的特点。(可参见文化产业新闻今日二条《腾讯内部公关手册曝光——史上最实用公关攻略》)

外界都说,海底捞认错了,但公关貌似又赢了。看着社交平台上人们对于海底捞诚恳回应的如潮肯定,不得不承认,犯错且认错的海底捞又打了个翻身仗。

但无论如何,站在公共性的角度,这类力挽狂澜的危机公关谈不上精彩或漂亮。因为归根结底,海底捞在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上有亏。

基于此,外界褒奖至多停留在公关技巧层面,而不宜发散到海底捞企业本身上。更何况,压倒性的褒奖,给公众和相关企业传递了一种“公关大于一切”的错觉,这将大大弱化媒体监督在此类公关性事件中的专业性和积极性。

舆论对于海底捞的态度好转,进一步说明,平日里开展危机公关的单位多么欠缺好好说话的能力,以至于“饥渴”的公众在海底捞式的诚恳和良知面前几无抵抗力。

事实上,一个社会应该有足够的成熟度,保证公共事件的焦点不被某种强势话语带偏。这不仅是针对网络谣言,也是针对危机公关

本文由文化产业新闻综合。来源:媒通社(文迪 白毅鹏)、餐饮老板内参、虎嗅网、解读标杆。转载请注明。

推广:唐丁逸

文化产业新闻:

终于盼来你了!文化产业新闻专注文创行业动态,爆款原创文广受好评,你还观望不加入?让我们一起见证由“小白”到“老司机”的蜕变,不做搬运工,只做生产者!微信关注“文化产业新闻”投稿,让你的文章上头条!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