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
近年来,一些网络自媒体编造传播经济领域虚假信息事件时有发生。这些谣言以其较大传播力和迷惑性,频频引发市场波动和公众恐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少数自媒体野蛮生长,以谣博名、以谣博利是根源。
”
近年来,一些网络自媒体编造传播经济领域虚假信息事件时有发生。这些谣言以其较大传播力和迷惑性,频频引发市场波动和公众恐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少数自媒体野蛮生长,以谣博名、以谣博利是根源。
“我投资了1800万元,还背负了600万元的外债,这个消息出来之后,没有人愿给我们贷款了。新生的小牛也不敢养,都给卖了。”4月29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面对记者,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奶农王国兴充满愤慨。
3月26日,一条“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在各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大量传播,让与伊利公司相关的奶农、上下游合作商、企业员工以及资本市场投资者感到恐慌。
接到伊利公司和潘刚本人书面报案后,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开展侦查,以涉嫌寻衅滋事罪、诽谤罪将犯罪嫌疑人邹光祥、刘成昆抓获。目前检察机关已依法对二人批准逮捕。
记者从公安机关了解到侦办此案的经过。
1
谣言来源:影射伊利高层的“网络小说”
“今晚我要写篇短篇小说,超级重磅,大家敬请期待。”3月24日,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作者刘成昆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
随后几天里,“天禄财经”公众号发表了《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出乌兰记——童话故事》三篇文章。
这些文章暗示性、指向性特征十分明显,让看完文章的人直接把“小说”所指与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联系在一起。
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作者邹光祥看到刘成昆所写的第一篇文章后,主动添加刘成昆的微信,询问有关情况。刘成昆告诉邹光祥:“他最近回来了,下了飞机在机场就被带走去调查,最近刚回来,这两天的事儿,所以我的消息有点滞后。”
3月26日上午,邹光祥打电话向伊利公司求证,被告知是谣言后,他仍写下了《公司聚焦: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或“失联”》的文章称:“光祥财经获悉,潘刚已于近期回国,但很快被有关部门带走并协助调查。”
文章发出后,伊利公司联系邹光祥,表示所发文章内容失实,请其删除稿件。邹光祥再次询问刘成昆并得知刘并没有直接证据后,依旧没有删除稿件。于是,潘刚被带走调查的消息继续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大量转发。
3月26日晚,呼和浩特公安机关接到伊利公司及其董事长潘刚报案。潘刚在书面报案材料中写道:“不实文章谣传我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并‘失联’的情况纯属捏造,恶意诽谤。”
伊利公司也第一时间发布声明和公告辟谣,但仍难以阻止谣言的继续传播。
2
造谣传谣:让公众号“火”起来以博取名利
据伊利公司对外发布的公告,董事长潘刚因患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正在国外接受治疗。在潘刚本人的书面报案材料中,他也向公安机关提供了他于当地时间3月26日上午11︰16在美国取药的书面证明,证明其当时未离开美国回国。公安机关核实,潘刚于2017年9月5日出境后,未有入境记录。
4月30日,记者与潘刚视频连线,他表示,“治病期间,正常的文件的审批都是通过网络进行审批,一些重要的会议也通过电话、视频参与。”
办案人员先后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刘成昆、邹光祥进行传讯。邹光祥承认了其捏造了“潘刚被带走接受调查”的消息,其信息来源正是刘成昆发布在微信公号“天禄财经”上的“小说”。
在“小说”开头,刘成昆虽然标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勿将现实人物对号入座”,然而文章中“盘盘去美丽坚果国弗哈大学讲课”“30岁就当了匈奴股份董事长”这些令人浮想联翩的关联词语以及与潘刚本人的经历高度相似的情节真的是完全虚构,纯属巧合吗?
在警方依法提取的刘成昆手机存储的聊天记录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早在策划“天禄财经”微信号时,刘成昆就与同行商量如何通过爆企业、老板“黑料”赚取“粉丝”和“广告费”。
在商讨涉及“伊利公司董事长外逃”的“新闻”时,刘成昆对该同行表示:“只能用小说的形式,信息源不扎实。”
“可以搞一个小说系列,不好写还没实锤的都用小说写法写,估计很快粉丝就有了。”
刘成昆第二篇文章《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发出后,面对影射伊利的质疑,刘成昆在微信中对某自媒体从业者说:“这个事不怕啊,反正我说是小说,再说了我又没指名道姓。”
刘成昆到案后也承认,故事情节确是影射伊利公司和潘刚本人。“我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引起公众的注意,做大公众号,让‘天禄财经’公众号火起来后,我也可以成为社会名人,就有人给我投资广告了,这是我的赢利点。”
3
自媒体非“法外之地”:情节严重将追究刑责
“造成这个局面我觉得很痛心,很后悔,也很害怕。我向伊利公司员工、奶农、经销商道歉。”看到其散布的虚假信息已然造成的严重后果,刘成昆后悔不迭。
依据我国刑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多为自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罪适用公诉程序除外。刘成昆和邹光祥的行为是否适用于公诉程序?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应当认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北京通达法正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意见书显示,邹光祥在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发布的文章,点击数达574.5万次;刘成昆在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发布的3篇文章,点击数达10993次。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法律部等有关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3月26日伊利股票市值较前一交易日减少60.78亿元。
“根据相关证据和犯罪嫌疑人供述,符合诽谤的构成要件”,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处检察官邢浩宇说,“诽谤信息被大量转发,混淆视听,蛊惑群众,对整个市场造成恶劣影响,适用公诉程序。”
对于刘成昆在文章中声明内容纯属虚构是否影响其行为构成诽谤,邢浩宇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行为人虽然没有直接提及被诽谤人的姓名,但从诽谤的内容足以推知被诽谤人明确身份的,可以认定为诽谤。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伊利公司近日还受到另一起案件的困扰。2018年3月8日,“中国资讯报道”网站刊登一篇题为《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如此欺压奶农,谁来保护弱势奶农利益诉求》的文章,两天内被70多家网站转载,点击量1万余次,此文与事实严重不符,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接到报案后,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立案,经侦查锁定苏某某、陈某某、郭某、侯某某、史某某、郭某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查明,伊利公司曾发现郭某某的奶站有串奶行为、影响奶品安全,要求后者关停奶站。郭某某向伊利公司索赔400万元未果后,指使史某某捏造上述不实文章,并且经苏某某、陈某某、郭某、侯某某等人,有偿发帖,借此进一步向伊利公司索赔1600万元。
经侦查,公安机关还发现,长期以来,苏某某利用其掌控的53家网站及其他有密切联系的网站,以收费发帖、删帖非法牟利;陈某某、郭某利用二人掌控的150余家网站发帖非法牟利;侯某某供认,其长期从事有偿发帖删帖,非法获利约10万元。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公安机关表示,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特别是图一己之利损害公共利益,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社会危害性极大。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利用网络从事非法活动的违法犯罪人员,公安机关将依法惩处。
监制:于卫亚、何莉
编辑:王朝、鲁豫、王绥翊
本文来源:新华社
延伸
阅读
伊利集团简介
伊利,滋养生命活力
2017年7月12日,在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乳业20强”中,伊利集团蝉联亚洲乳业第一,位居全球乳业8强,连续第四次入围全球乳业前十,体现了企业在亚洲乃至全球全方位的综合领先优势。
伊利,滋养生命活力
2017年7月12日,在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乳业20强”中,伊利集团蝉联亚洲乳业第一,位居全球乳业8强,连续第四次入围全球乳业前十,体现了企业在亚洲乃至全球全方位的综合领先优势。
在发展历程中,伊利始终坚持“国际化”和“创新”两个轮子,固守“质量”和“责任”两个根本,以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多元化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高度信赖。每天,1亿多份伊利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每年,有将近11亿中国消费者享用到营养美味的伊利产品。
品质,视如生命
伊利将品质视为生命,致力于生产100%安全、100%健康的乳制品,将质量管理工作战略升级为“质量领先3210战略”,聚焦“全球最优品质”,持续升级全球质量管理体系,将严苛的质量管控标准贯穿于全球产业链,保证零食品安全事件。
一方面,伊利积极对标国际,与SGS(瑞士通用公证行)、LRQA(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和Intertek(英国天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持续升级伊利全球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强化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能力。同时,伊利利用互联网思维,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程序。奶源基地从奶牛出生即为其建立养殖档案,原奶运输过程实现全程可视化GPS跟踪,原奶入厂后采用条码扫描,随机编号检测;同时,建立了生产过程的产品批次信息跟踪表、关键环节的电子信息记录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的综合集成系统和覆盖全国的ERP网络系统,实现了产品信息可追溯的全面化、及时化和信息化,并且与国家平台进行对接。
另一方面,伊利是唯一一家掌控西北、内蒙古和东北等三大黄金奶源基地的乳品企业,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以及众多的优质牧场,为原奶长期稳定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同时,伊利还在欧洲、大洋洲、美洲等积极整合全球优质奶源资源,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乳品的需求。截至2016年底,伊利共投入约135亿元用于奶源升级与建设。2016年,伊利在全国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2400多座,其中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标杆、大型的标准化、规模化牧场达1200家,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在奶源供应比例达到100%。
全球,有容乃大
国际化是伊利集团的重要战略。目前,伊利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乳业发达地区构建了一张覆盖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的骨干大网。此外,在荷兰成立海外研发中心——欧洲研发中心;在大洋洲,投入30亿元在新西兰建设一体化乳业基地;在美洲,主导实施全球农业食品领域高端智慧集群——中美食品智慧谷。该智慧谷集聚整合了众多全美顶尖的常青藤联盟名校、全球综合排名前十的大学及在农业、管理、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全球排名第一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机构,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沃顿商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等,在“营养健康、产品研发、食品安全、农业科技、畜牧兽医、生态环保、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立体式合作,形成中美乃至全球在农业食品方面“集聚院校机构最多实力最强、涉及领域最广最前沿、模式最独创机制最灵活、影响最深远受益面最大”的高端、超前智慧集群,共同为中美创新合作形成新引擎、注入新动能、树立新典范,从而更好地推动两国企业互惠发展、真正造福两国人民。
创新,改变未来
伊利一直坚持和推动创新战略,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了多个领先的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平台,持续推动行业创新。其中,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乳品深加工技术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冷冻饮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国家乳制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国家乳肉检测中心的乳品检测研究室等都属于国家级别的研发创新平台。
当前,伊利紧紧围绕国际乳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整合海内外研发资源,从全球视角布设一张涵盖全球领先研发机构的全球创新网络,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开展全产业链创新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实际成效。通过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伊利先后研发和推出了安慕希、金典、QQ星、畅意100%、金领冠、畅轻、巧乐兹、伊利牧场以及冰工厂等众多明星品牌,赢得消费者高度信赖。
伊利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母乳研究,与专业机构联合创建了“乳业研究院”;携手国内外多方权威营养机构,通过对中国母乳的潜心研究,建立了针对中国人的母乳数据库;创立了“母婴营养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母乳研究白皮书》;引领中国乳品行业在针对中国人群特别是中国母婴营养研究工作上进入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时代。当前,伊利在整合全球优势创新资源,全面升级母乳研究数据库,将母乳研究数据拓展到更加细微的母乳功能成分研究,并且建立更前沿、更准确的母乳成分检测方法,形成具有伊利自主知识产权的母乳科学研究数据。
责任,温暖社会
“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伊利以自身的良好经营、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与社会的多方共赢,带动了企业公民理念在中国商界的普及。伊利持续聚焦“青少年、社区、环境”,截止2016年在公益事业上累计投入8亿元。
伊利联合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全国多家媒体、NGO组织等共同推出了关注“儿童成长安全”的教育类品牌公益项目——伊利方舟。四年多来,伊利方舟的航迹已走过全国25个省市地区,开展了70余场儿童安全专项培训,涵盖防拐防走失、防性侵、防震、防火、防溺水、防暴、防踩踏、交通安全、日常生活安全等近20个主题,直接让20余万孩子、老师、家长受益。此外,伊利集团在业内首倡“绿色产业链”,践行与自然、社会、公众、行业合作伙伴的和谐共赢之路,从而形成整个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圈”。
此外,伊利还探索产业链金融和新型奶农培训模式,加大对奶农的帮扶力度,培养和支持现代牧场的发展。自2010年伊利奶牛学校成立以来,通过邀请百余位世界顶尖行业专家,面向奶源基地技术人员和牧场管理人员,组织了300多场牧场管理专项培训和专题讲座,7000余次牧场现场技术指导。近年来,伊利依托奶牛学校平台,积极整合国际优质资源,全面升级了现代牧场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发了覆盖青贮制作、健康管理、牛奶质量、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牧场各生产环节的网络课程,培训供应商上万人次。仅2013年到2016年三年间,帮助奶农增收近27亿元。
未来,伊利集团将一如既往地提供健康产品,倡导健康生活,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滋养生命活力,不断增强中国乳业的国际话语权以及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本文来源:伊利集团官网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