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是什么?这个时代下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让业界为之震撼的行业了,因为新媒体可以融合所有行业,可以给所有行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首先了解新媒体的特性:
1、新媒体的个性很强,标签很突出,一定要跟所有能达成共识的粉丝阅读者产生共鸣,或者让所有看到的有很强的参与感,这样才能突出个性,产生粘性。
2、做口碑,一定在某个领域很优秀的口碑,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反面曝光得到很好的关注和上热门的,所以在不确定的因素中还是要做好自己的口碑,千万别消耗自身本来在初期积累的口碑。
3、传播性,做新媒体还是传统的媒体都是具有可传播性才能实现跟风,实现滚雪球效应,最终通过不同渠道和目前快速的互联网渠道传播到各个角落,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
4、特殊性,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运营初期都是靠慢慢的积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扛的住压力,最终才能收获成功的质变。
其次新媒体运营平台:
1、五大平台:微博、微信、贴吧、软文发布平台、短视频平台,这是很多公司在做的五个主要的平台,用户较大,性质不同,粉丝量不同,吸收的人群年龄层次和消费力不同。
微博是传统新媒体巅峰时期的产物
微信是目前分享量最大的平台,每天朋友圈,公众号,微信群、微信朋友之间的传播量占分享量的70%-80%的量;
贴吧、QQ空间,是相对年轻用户活跃度比较高的载体,尤其是QQ空间流量大一些
软文发布平台,相对其他的平台这个包含比较多在运营情况下机制和规则不一样,包含常见的:百家号、熊掌号、搜狐号、大鱼号、企鹅号、头条号、简书、一点资讯等可以发布不同的文章和吸纳粉丝的相关载体
短视频,当下最火的就包含:抖音、微视等各大当下最火的短视频吸粉平台;
那么新媒体营销到底是什么?
1. 熟悉产品,结合产品特性 互联网运营,产品和运营是不分家的。做运营的要了解产品,做产品的能做运营更好。因为运营跟用户结合更紧密,了解用户后,抓点更准确。
2. 细节决定成败 起标题要花心思,跟论坛帖子一样,标题是一个帖子成功的一半。也不是说要去做标题党,但尽量让有人点击欲望;图片也要注意,很多微博喜欢长图,长图不是一定好的。 让用户方便并且能够一看就能看明白,这是更重要的。字数也不是越多越好,很多不错的内容只有几百上千字,把话说清楚,说人话,不要显得自己很牛逼,以让大家听懂为原则。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做手机不要写得过于专业。要能用通俗语言,让所有用户能听懂,这是基本原则。
3. 考虑用户为什么分享你的内容 用户分享前提是看你发的东西有冲动,比如发励志、振奋的东西,让人看了比较感动,想起原来一些往事,比如《老男孩》,所以我有分享的欲望;比如好玩搞笑,我就开心一下。引起用户的共鸣,让用户主动分享你的内容。
4. 考虑品牌正向性
有损品牌正面形象的内容,能避免就避免一些。做活动创意,创意是成功的一半,活动平庸,没有太多亮点,为了做而做,可能花了很多人力物力,最终效果不是特别有效。
5. 内容聚焦 不要杂、多、乱,一定要做精品,做优质粉丝,真爱粉。真爱粉是什么意思?比如小米,在微博或空间有几千万粉丝。真爱粉就是有一天你被欺负、跟人家打架了,他会出来帮你打架,说公道话,他是真的帮你。
人家可能说你手机有问题,粉丝会为你反驳,义无反顾地向着你。真爱粉有多少才是关键的?不要单纯追求数字。其实我讲很多内容,是属于不花钱或少花钱能做的事情,很多人用“粉丝通”,花很多钱,比如花50万做粉丝,效果其实很差,50万可以做很多更好的效果。
6. 其它 图片质量、设计风格,个人觉得也得考虑。我参与活动,第一次得了几个奖品,下次还是那几个,我就不会再参与,种类数量尽量丰富。活动引导,也不是发完文章就万事大吉了,活动需要很多引导,比如前期积累人脉、积累KOL,留在平时当评委。在你做之前就要找好人,就像很多酒吧有托。运营规则跟现实逻辑,其实很多类似。
1. 基础层:所有粉丝 用户运营里面有一个用户金塔模型,这对新媒体运营、用户、内容、活动运营,都是比较有效的模型。80%得用户可能是潜水用户,平时不发内容的用户,都在这一类。
2. 中间层:群管 几倍管理能力,对社区起较大作用。
3. 最上端:运营、产品人员 谁跟用户走得最近,就是金塔顶端,主要发挥从上到下引导的作用。在用户心目中,能把你当知心人,这是比较关键的。
如何得到靠谱的帮手
1. 种子用户 在你的社区、产品上线之初,事先积累高质量粉丝。这样在产品上线的前后过程中,可以有比较好的人去帮你打理。而且,种子用户影响你社区、公众号的长远用户规划。当用户的氛围、圈子形成,要改变很困难。
比如,知乎为什么做得好?最开始都是一帮什么人在看?比如周鸿祎、李开复这些人,在社区里起到比较好的带头作用,其它用户会不断去学习、效仿。
2. 社群管理(活跃、规则、奖惩、任务等) 做新媒体的时候,好多人积累社群、微信群、QQ群,一定要想办法促进活跃度。好多群被广告,尤其被色情内容占据,所以群主一定要发挥作用,让群里面保持正面形象,不要出现太多广告,要定期清理。
然后就是规则,群也需要规则。我觉得社群只是管理工具,但一定要把群管理到位,群是工具不是平台,尤其社区社群只是基础工具。规则奖惩要做清晰文字,起码让用户有奔头、有激励、颁任务,在和用户磨合过程中,用户帮你做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3. 各平台打通 尝试跟各平台打通,不要自己玩自己的。尝试和别人跨界合作,比如各有10万粉丝,可以做一些联络活动。如果你的粉丝数比较多,大家可以找我们奇虎手机帐号,尝试互动合作,我们是非常欢迎的。
4. 塔尖客户 积累塔尖用户,不一定是KOL,做社群管理,某种程度上其实群主也是塔尖。积累不错的塔尖用户,这些用户可以帮你分担很多细致工作,帮你管理其它用户。
5. 用户荣誉感 在运营过程中,一定要把荣誉感交给用户。比如,我们做一个活动,适当和用户讨论,借用户的嘴说出来,让用户帮你想想办法,让用户有参与感。做新媒体时,可以考虑在某些文字和颁奖里面,让用户有归属感。比如做一些活动,让用户做评委,体现荣誉感。
6. 放权
一定要相信用户能做比较好的东西。用户群体能否交给比较好的用户去管?放权是一种能力,就像公司里,放权给自己的下属,团队去做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相信用户能做比较好的东西,这是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