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精确新闻报道:
记者应掌握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第四版)
[美]菲利普·迈耶 著
此领域经典之作,作者从新闻记者的角度讲述如何在实际的报道中使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新闻的客观化原则。精确新闻报道的含义是: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而避免对新闻事件作一般性的描述和似是而非的评介。精确新闻报道是将社会学研究方法和传统新闻报道方式融为一体的新的报道方法,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提示事物蕴涵的意义,用数字化表述来反映新闻事实。
16
大众传播动力学:
转型中的媒介(第12版)
[美]约瑟夫·R·多米尼克 著
本书分大众传播的本质与历史、媒介、具体媒体职业、大众媒介的规制、媒介效果等几个部分,论述了大众传媒的发展史、现状,彼此的合并、竞争、融合,着重强调了媒介的经营和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了各媒介领域的职业前景等内容,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
第12版的主题围绕三个方面的发展展开——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和新媒体巨头。全书内容详尽,图文并茂,案例、栏目丰富而有时代感,逻辑联系紧密、清晰,章后附有要点、关键词、批判性思考题和相关网络资源。本书适合新闻传播专业师生、研究者和从业者使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教材。
17
媒介心理学:
记者思维模式与新闻文本生成
[俄]叶琳娜·普罗宁娜 著
《媒介心理学:记者思维模式与新闻文本生成》讲解大众传播与文化发展各阶段的思维模式与新闻文本的相关性,分述记者的6种思维模式(巫术思维、理性思维、实证主义思维、驱动思维、人本主义思维、网络思维)及与之相应的6种新闻文本(神幻文本、劝导文本、实用主义文本、享乐主义文本、意义显现文本、网络文本)。
本书不是面壁之作,而是一个有理想、有科学精神的团队,在20余年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基础上的总结报告。作者所在的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研究团队,在俄罗斯一家著名报纸编辑部设立心理部,对受众群体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对新闻文本进行媒介心理学分析,本书即此项长期研究的成果之一。
本书是一本“取法乎上”的书。书中没有讲解如何选择新闻标题与图片、如何设计新闻版面、如何组合新闻的六个W等内容,作者注重的是分析上述具体问题背后的一般规律,强调从心理学角度梳理信息传播过程折射出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群体的心理状态变迁,即思维模式的演变。
本书可能是自苏联解体后从俄文译为中文的第一本媒介心理学方面的专著。作者厚重的学术底蕴,使其能站在哲学的高度,全方位地审视人类心理发展的历史。在作者的讲述中,每一种思维模式的形成和演变总是与著名的心理学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诸如弗雷泽、弗洛伊德、康德、皮亚杰、霍尔、维果茨基等。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这些学者们的观点,并将抽象的理论阐释与新闻文本分析紧密结合在一起,富有启迪意义。
【活动信息】
我们每天都在被各种信息狂轰乱炸,朋友圈、手机新闻客户端、各种电子设备自动跳出的热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来决定我们应该知道什么?
我们已经步入“娱乐至死”的年代,手机阅读充斥着大量的娱乐信息,一切阅读都在“泛娱乐化”,大量的无效信息忽悠着我们的认知。因此,面对诸如此类的信息,能够识别真正优质的内容,是我们极其匮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新闻素养”的核心。
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大众对真相的渴望都不会改变。而记者正是把真相挖掘出来的人。真相的发现不只是靠激情和正义感,更需要客观理性的态度,和一整套新闻调查、甚至是社会研究的方法。
我们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记者,但在社会生活中,“新闻素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所谓“新闻素养”,是指要对听到的各种真相与知识进行主动而理性的审查,掌握记者寻找可靠信息时采用的检验及过滤技巧。学会寻找可靠信息的方式,从而做出决定、采取行动或者进行社交。
2017年8月19日,刘斌、唐铮与我们一起探讨在“娱乐至死”的年代,为什么需要更多“真新闻”。
主 题
“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需要更多“真新闻”
嘉 宾
刘斌 唐铮
时 间
2017年8月19日(周六)15:00-17:00
地 点
单向空间·爱琴海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