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你会怎样搜索信息

信息搜索这个技能点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特别是跟消费扯上关系的时候。在城市里寻觅好吃的餐厅、在电商网站上筛出便宜且靠谱的商品、出门远行之前找到信息量足够的旅游攻略,都不是容易的事。社交网络、自媒体、App ……可以发布各种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除了信息爆炸看不过来之外,另一个影响很大的改变是:只用搜索引擎,互联网上的很多东西无法找到。这种改变跟越来越多样化的互联网服务有关,也反映了人们寻找真实和有用信息的努力(费劲)。

我们在搜索信息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令人累觉不爱的体验:

搜索引擎里排在最前面的答案总是不对:生病了火急火燎地想先搜下这个症状到底是怎么回事,网页上出现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医院,瞪大眼睛才发现角落里几乎融入背景色的推广两个字。

各种形式的软文和水军防不胜防:吃了一个大众点评五星餐厅发现并不好吃,后来仔细看了一眼评价,发现上面的评论都是餐厅东西好吃,008 号服务员服务周到这种(为了一扎酸梅汤而瞎写的)好评。

虚假信息无处不在:在房屋中介的网站上找房子,看好了之后打电话过去,中介说这个房子的租金比贴在网上的价格贵一千块,还嘲讽道,你以为我们挂在网上的信息都是真的么?那还怎么做生意?

关于如何搜索信息,这里也有一些小tips

还是要和搜索引擎友好相处。

多试几个搜索引擎,看看同样的关键词找到的东西有啥区别,找到你觉得最好用的。学习一些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比如用“ site: ”进行站内搜索,在搜索结果设置中限定搜索结果的时间范围、筛选可以免费使用的图片等。追求极简设计的各大搜索引擎当然不会在醒目的位置告诉你这些。

尝试信息更有针对性的平台

身体不舒服可以在医疗类App 搜下症状,也许遇到莆田系的概率能小点。想买某样新东西的时候,可以在购物类App 或网站上搜搜看,各种商品测评贴堪称土豪的福音,选择综合症和剁手党的噩梦。了解一个此前不知道的新领域,试着找找知乎或者Quora 上的大V 都说过啥。对于门外汉来说,这样也许能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基本知识。关注各种突发新闻的时候在微博上搜关键词,没准儿比各种新闻App 信息量大(尤其是八卦什么的)。

充分开发各种互联网服务的隐藏功能

想搜索不太出名的餐厅和品牌专卖店在哪儿,有时候大众点评比地图好用。去一个餐厅之前想看看那儿有什么菜,可以在各种有外卖功能的App 上搜。想尝试家政、美甲等服务,但苦于宅了太久,不了解外面的物价,可以去找各类O2O 服务的标价。万能的淘宝可不只是一个购物网站,关于如何用淘宝获取详细的商品信息和使用方法,也是一门学问。

不过我们还发现,有不少人还是会用求助万能的友邻/朋友圈这种方式获取信息,比如:谁能推荐一个适合黄皮的口红色号?美妆博主那儿的都不靠谱!帮我转下这个求租贴吧,已经托中介看了半个月,都没找到合适的房子。打算出国留学,求推荐一个靠谱的文书修改机构,据说网上的那些都不敢信。

GlobalWebIndex(一个主要针对线上消费的市场研究公司) 也发现了人们搜索习惯的变化。他们在各国调查了超过50,000 名互联网用户,发布了一个报告。其中,他们特别介绍了16-24 岁年轻人的搜索习惯。

16-24 岁的被访者中,有36% 的人把社交网络作为搜索产品和品牌信息的主要方式。虽然最多的人还是把传统的搜索引擎作为主要搜索方式,但社交网络已经紧随其后(二者只差6 个百分点)。和年长的人相比,年轻人显然更喜欢用社交网络搜索消费信息(在55-64 岁的被访者中,主要使用社交网络搜索的人比主要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的人少了42 个百分点)。除了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年轻人还倾向于通过购物网站上的评论、品牌官网以及价格比较类的网站来获取信息。

的确,搜索信息的方式在不断进化。学会把百度作为一个动词使用、精挑细选自己浏览器的门户网站已经成了很久之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