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在“汉语盘点2016”仪式现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用这样一段话概括了年度十大网络用语:“2016年,我一个吃瓜群众,年初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要用尽洪荒之力,也不能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尽管有时葛优躺,有时辣眼睛,有时还蓝瘦香菇,但我相信,有老司机,有这么多厉害了我的哥,什么葛优躺,辣眼睛,什么蓝瘦香菇,一切全是套路。”
王旭明指出,数以亿计的网民,每年都创造一批生动鲜活的网络用语,这些网络用语,丰富了语言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在肯定网络用语活泼有趣的同时,不少专家指出,网络用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比如过度压缩,中英混杂,错别字频出,而一些低俗粗鄙的网络词汇,流行开来,会对汉语的纯净和美感造成伤害!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认为,网络流行语不能拉低中国语言文质乃至中国文化的品位。
揭晓仪式上,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就表示,特别反感小鲜肉等网络用语,但他同时也指出,语言是在不断变化的,出现各种新词是好事,比如“洪荒之力”等网络流行语也就觉得很有意思。
网络用语有些词语很脏很难听、很恶心。例如“装逼”,“吃屎”,“屌丝”。我们强烈要求:我们国家的新闻媒体不要用这种粗鄙的语言。我们的报刊杂志,新闻媒体,有些编辑,唯恐别人说自己思想落后,一味的追求网络语言,经常使用粗鄙的网络语言,例如“屌丝”,这在青少年中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网络语言并不是不可以用,我们应该使用网络文明的语言,而不使用那些粗俗的影响我们中国文明的粗鄙语言。
下面我们就来着重谈一谈,网络上常常使用的粗鄙甚至下流的语言“屌丝”一词。
当屌丝一词刚出来的时候,我们很多语言专家就觉得相当厌恶,但接着就有人出来辩解说,屌丝只是自嘲,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解说这个词,好像这词有多“伟大”似的,使得底层民众获得了自我定义权当不知还是啥的时候,就频频使用,反正觉得扭曲得可笑。
“屌丝”是啥玩艺?男性生殖器鸡巴毛是也,最初意思是说人家在那啪啪啪,“鸡巴毛”在一边看着没他份。就是我等芸芸众生的象征。总之很粗俗、不堪入耳,的意思。
可是后来为了让这个恶心词进入主流的话语权,有些人将它作了美化处理,不扯啪啪啪的来由了,并且宣称是一种自嘲而捍卫其使用权。可是大家看到了,它经常是被用来骂人的。
我们很多语言专家为什么特别讨厌“屌丝”这个词呢?那是因为别的骂人话只是一种单纯的骂人话,而“屌丝”是一种身份标签,恶心侮辱性更强还不说,也把所有人带进这个低俗的分类系统:要么是屌丝,要么是高富帅。让所有人都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侮辱别人,要么自我侮辱,这是一种多么低劣的文明生态!!!
不是说是自嘲么?可是有人来对我说:“你个屌丝,我可以有反击么?”在这种文明生态里,我要么自辱,要么去辱人,没有别的站队和选择,这该是一种多么低劣的民族生生态!!!
在一个解构、嘲讽大行其是的年代,“认真你就输了”是句至理名言。作为一个无论从性别还是理念都与“屌丝”有关的人,写下这篇文章,更是输上加输。但是输或赢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忠于你的内心、做真实的本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 谁是“屌丝”?
我们第一次听到“屌丝”,好像是前几年12月份的事。刚刚出现时,我们对这种由性别要素主导的小众词汇困惑不解,却在别人询问时现出一片心照不宣的窃笑,没有人给出一个明确直接的回答。于是我们就上网搜索,却因手机没能打出“屌”这个字而作罢。
后来,“屌丝”渐以燎原之势在朋友圈中蔓延。无论是线上讨论,还是线下聚会,网络上,报刊杂志上,所有的新闻媒体中,动辄自居“屌丝”,好像这样说,似乎就乐趣无穷,前途无量。再后来,“屌丝”进入公众视野,先是凤凰网专题,后是腾讯今日话题,可谓其兴也勃,来势汹汹。只是这些讨论并没能解答我们的疑惑。
——谁是“屌丝”?我们找不到一个稍精准一点的定义,只要一些标签勉强划定一个范围:底层出身、苦累工作、低教育程度、“穷矮丑”、“搬砖工”……,基本上,这与社会对所谓“重生代农民工”的想象吻合,与自称“屌丝”的高校在读生/毕业生相去千里。虽然已称不上“天之骄子”,但大学生尤其是名牌大学生,在占用教育资源的角度,绝对在社会分层中占据中下层地位,和低教育程度扯不上任何关系,也和努力工作相关性不强。
只能说,“屌丝”是一群有闲的80后、90后,利用并夸大了这个笼统。它曾经和本义偏离,边界含糊不清,独一确定的标准是性别。它是一种流行亚文明,代表着自嘲和反讽、恶搞和狂欢、解构和排他。
二 .为什么很多人争当“屌丝”?
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什么是“屌丝”,也不太想去理会什么叫做“屌丝”,但大家却在疯狂地追求碰撞,却仍然追捧和大量的尽可能的应用“屌丝”这个肮脏词语。这种亚文明的流行,必然和当下社会总体情况密切相关。贫富差距加大,基尼系数远超警戒线,社会流动放缓、阶层固化。就业情势不佳,教育作为向下流动的杠杆作用下降。“没有高考,你拼的过富二代吗?”只能起到临时打鸡血的作用,理想上有了高考也未必拼得过富二代,别提更牛逼的官二代!
这种大大趋势给接受高等教育的80后、90后带来深深的焦虑感。“屌丝”横空出世,解构一切,可谓应运而生。“屌丝”们为什么将成功学视作傻逼挖苦不休?一是多年来盲目追捧惹起的逆反心思,二是强调个人奋斗曾经很难起作用。不只是唐骏的成功不能复制,白手起家的牛人们的成功都不能复制。当通往成功条条路径都有被锁定的风险,人们只好作消极性的努力:否定世俗成功,以调适心思的失衡。
寻求认同和完成自我价值,都是人的基本需求,“屌丝”亚文明恰好都能满足。经过标签式的划分,“屌丝”们能够聚集起来,抱团取暖,即便是互相嘲讽也是惺惺相惜的认同。而作为一种新兴权力,“屌丝”似乎还带有几分代表“先进文明”的锐气,凭这股新颖劲,就比西装革履的傻逼、肉头肉脑的精英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多少能令参与者得到心思上的满足,领会到几分优越感,自我价值仿佛得到了完成!
三 .为什么会反对“屌丝”亚文明
旗帜鲜明反对“屌丝”亚文明,是由于它具有犬儒性和排他性。
犬儒性相当于腾讯在今日话题中的“解构”,今日话题为其叫好,认为“也许是本来早就该解构的东西,而这种解构,也并非第一次”,这种表述既含糊又谬误。理想上,我们认为不同于其他带有启蒙性质的解构,“屌丝”解构的是最不该解构的东西。
应该解构的是什么呢?极端的集体主义、盲从、偏执、偶像崇拜、抱团、站队等等传统文明中的糟粕和文革遗风。“屌丝”解构的是什么呢?自嘲“穷矮丑”,抹杀自我奋斗精神,否定世俗成功,全部立足于在个体层次对自我价值的贬抑。(写到这里觉得屌丝几乎是shit-eating party么?)“自居弱者等于放弃了任何权利”,这是我们独一赞同今日话题的一句话。
所谓的“屌丝”消解了压力,也消解了动力。固然一个多元包容的社会有成功的自在,也有不成功的自在。但是,古往今来,在普世价值中,个人努力都是被赞许的质量,由于这符合人追求繁衍的生物天分,用星际迷航的经典台词来说,就是“live long and prosper”。只要在特殊情势下,“打倒”和“破坏”才具有合法性。这也与今日话题的标题暗合——“庶民文明的成功”。“庶民的成功”最终走向了民粹,无论如何都不该当再反复那段历史。
“屌丝”的排他性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排除了女性。排除之外更恶劣的是,用寥寥几个标签对女性进行歧视、异化、分化。这些含有性暗示的标签非常恶俗,甚至光秃秃的,即便是好听一点的标签也带有捧杀的意味,由于它经过话语权力将异性的丰富性样板化了。必须说,“屌丝”有自嘲的权力,但没有嘲讽另一个群体的权力。由于这种带有恶趣味的攻击性,“屌丝”在一定层面演出化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一种变相的集体主义。它在男性内部也形成了分化,我是“穷矮丑”我自嘲,你是“高富帅”你去死!这种情绪虽然带点戏谑的意味,但是对立是显然的。
风趣的是,在我们认识的人中,“屌丝”和政治控高度重合。(当然这种抽样在统计学上是不科学的,因此也不具备推论到全体的可能性。)要知道,80后、90后们虽然天生侥幸,逃过了极端集体主义和政治狂热的炮制,但仍在忍耐着认识形状的余温。幸而,这种余温和信息开放结合,更催生出叛逆心思。理论上,他们本该更容易对集体主义免疫,更珍爱自在之精神,独立之意志。但在公共讨论中,互相站队、乱贴标签、上纲上线、狂热谩骂,种种非理性景象俯首皆是。这本质上和“屌丝”的民粹意味是一样的。自以为清醒、独立的80、90后,实践上异样也被时代潮流牵着走。只不过那根缰绳,由成功学的鸡血型积极狂热,变成盲目解构的消极狂热。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还是其实不断在原地打转、不过世易时移换了一批人马?
本来的后半部分,只想对“屌丝”谈一些看法,没想到扯了这么多。
最后,本文中一切讨论都基于个人经验与理解,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性,谬误可能性极大,一切批
评,照单全收。(全文的素材整理于网络。非常感激原作者的辛勤劳动!)
【来源】百家号:绚丽人生(责编:许兴华)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