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五大职能:
1.新闻求证:社交媒介丰富了新闻的素材,但这些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不具有确定性、准确性和相应的依据,这就要求职业记者由过去主要承担新闻信息采集者的身份,向新闻信息求证者的角色转型。
2.舆论引导:社交媒体舆论没有经过相应的把关和审核,因而带有主观性、随意性和情绪化,为此,职业记者在搜集整合多种媒介新闻信息的基础上,要更好地利用自媒体的交互性特征,最大限度地与受众形成良好的对话机制,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3.内容整合:在新媒体中存在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新闻从业者不仅需要创作内容,也需要对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加工为符合受众需求的媒介产品。因此还需要扮演好诠释者和整合者。
4.媒介经营者:为了发挥最大的新闻价值,新闻从业者必须了解新媒体的传播规律,了解如何使得新闻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5.全媒体生产者:需要掌握多种媒介生产技术,熟练各种媒介生产技术的优缺点,并运用平台,收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三大困惑:
1.内容生产的独立性困惑:在社交媒体环境下,记者不再是独立于受访者和受众的个体。他们有可能在受众的期待下,产生参与事件的冲动。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难以保持中立性,甚至自己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参与、介入、影响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
2.媒介的管理者和生产者困惑:在新媒体环境下记者的管理者和生产者身份开始合一,记者不仅关注内容生产还要关注内容推广和受众反馈,部分媒体也以量化考核指标作为记者的指挥棒。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记者为了更好的传播效果讨好受众,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判断。
3.移动平台的碎片化困惑:由于其便捷性,移动平台已成为许多人获取内容的第一来源。然而,移动媒体本身的碎片化、娱乐化特征会影响内容的完整性,社交平台更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告知和短评论,而不利于严肃、冷静的思考。
三大矛盾:
1.快速与准确的矛盾,动摇着新闻记者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权威感,最终可能导致由这种权威感带来的对新闻职业应有的神圣感不复存在。
2.信息的量与质的矛盾,让新闻记者感到传播专业化受到空前挤压,这种挤压最终可能让新闻记者感到关注度的丧失,由这种丧失带来对新闻职业本身应有的传播机制丧失信心。
3.信息题材的专与杂的矛盾,记者感到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专攻某一领域的可能性不复存在,让一人身兼采写编播等数职,但专业水平没有了,新闻稿件粗制滥造,新闻产品的质量下降,职业神圣感渐行渐远。
对MJC和新闻学同学而言,这三个知识点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最近几年考新闻大题,大都是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理论、新闻实践变迁。而所有的新闻理论、新闻实践变迁,最终落实到一点,都是人的变迁。那么这种变迁是好是坏?有哪些方向?有怎样的后果?其实,不管题目是怎样的变化,算法新闻还是全媒体记者,行业的变迁方向是类似的,遇到的问题也是类似的。我们今天就把这些部分总结出来,记住这些以后,针对性的运用,这类题目就不会有问题了。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