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 屈臣氏前身是药房 它还给孙中山发过奖学金呢

不少小伙伴都喜欢逛屈臣氏吧?对于美妆爱好者来说,屈臣氏简直就像哆啦A梦的盒子一样神奇呀,从里面能掏出来自全球各地的化妆品、护肤品!不用海淘不用代购,在屈臣氏就能轻松找到种草好物,想想就很开心呐~

但是,逛了这么多年屈臣氏,你知不知道它背后其实有着传奇般的故事呢?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一个不一样的屈臣氏~

敢于创新,前身竟然是药房

在今天的屈臣氏里面,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化妆品、护肤品,然而最初的屈臣氏却是一家药房。1828年,一位叫A.S.Watson的英国人在广州开了一家西药房,取名“广东大药房”。药房刚开办那几年,屈臣氏还在中国开设了首家汽水厂。风靡世界的“可口可乐”公司进入中国前,就是由屈臣氏作为总代理。

屈臣氏后来能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零售帝国,也与它这种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创新勇气有关吧。

1841年,广东大药房南下中国香港,并易名为“香港药房”,从此这家药房就在中国香港扎下了根。但在这时屈臣氏还并未成为一个品牌化的公司,直到创始人沃森的侄子亚历山大·沃森(A·S·Watson)的出现。1858年沃森受聘成为香港药房的药剂师,3年后正式接管药房的生意。

图为1841年,广东大药房迁移到香港,易名“香港药房”

1871年,药房老板用广东方言将公司名易为“屈臣氏大药房”,名称正是来自于屈臣氏医生的名字。当时屈臣氏大药房已初具规模,在中国内地多个重要城市设立分店或联号,并以施舍贫苦大众著称。据说当年屈臣氏药房开张的时候,清政府大员李鸿章曾为该店题写“妙手回春”的匾额。

乐善好施,与国父结下不解之缘

十九世纪初的义诊及送药行为曾为屈臣氏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更让人惊奇的是,屈臣氏还曾为孙中山在香港就学时提供过奖学金。

1887年,一名叫孙逸仙的年轻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西医学院,由于大一时医学技术科成绩相当优异,因此,在他大二的时候就获得了屈臣氏奖学金。不知道当时的孙中山没拿到奖学金的话,会不会转行干点儿别的,那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蝴蝶效应还真可怕。

屈臣氏乐善好施的传统也一直传承到了今天,除了举办各种爱心活动,致力社会慈善事业,比如爱心义卖、慈善趣味跑、为山区小学建设食堂等,屈臣氏店内还陈列着信息快递《护肤易》等各种个人护理资料手册,免费提供各种皮肤护理咨询;药品柜台的“健康知己”资料展架,提供各种保健营养分配和疾病预防治疗方法。

发展迅速,香港首富李嘉诚掌舵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屈臣氏不得不停止了中国内地业务。但在20世纪50年代,屈臣氏又迅速发展,逐渐恢复了在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地的优势,经营的业务范围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屈臣氏在发展上真正的“大跃进”是曾经的华人首富李嘉诚一手实现的。1981年,百年多的沉淀被李嘉诚名下的和记黄埔收购。通过李氏团队出神入化的运营管理,屈臣氏变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个人护理用品、美容、护肤商业业态的巨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引起了李嘉诚的关注。1989年,中国内地第一家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在北京开业。自进军中国内地市场以来,屈臣氏一直是稳步发展。到今天,屈臣氏在中国内地43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2,900家店铺和逾5,900万名会员。

图为2011年12月9日屈臣氏千店开张中国行政总裁罗敬仁先生与舞狮助兴现场

而放眼全球,屈臣氏已经在12个欧亚市场经营超过6,000家店铺,包括香港、中国内地、台湾、澳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韩国、土耳其及乌克兰,当中超过1,500家提供专业药房服务。凭借多年的积累与成绩,屈臣氏早已在同业中突围而出。

不过发展到今天,屈臣氏也出现了威胁其地位的竞争对手,比如香港的万宁,日本的无印良品,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个护零售连锁品牌娇兰佳人、千色店等等,不知屈臣氏是否依旧能得到你的独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