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如何定位用户需求

Z

HONGFUDAODU

近些年来,“定位理论”风行一时,并且泛化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如“企业定位”“品牌定位”“产品定位”“市场定位”等等,各种说法都有,可一旦回归市场经济的核心逻辑——“需求决定供给”,则不难理解,企业最首要的定位,还是“需求定位”。

所谓“需求定位”,就是要开宗明义地明确: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所瞄准的,到底是哪一类用户的哪一类需求?

答案也非常明确:第一位的考虑,是“最终用户的需求靶点”。

“需求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定位”不是一回事,后者的眼界相对比较狭隘,往往只看到与自己企业直接打交道的下游客户,但更多的时候,只分析直接的下游客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客户的下游还有客户的客户……事实上,一路追寻下去就会发现:决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否持续销售出去,或者说决定企业最终命运的,是最终用户。

以液晶电视机为例,三星将显示屏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创维,创维生产出电视机,3000元卖给国美,国美再以4000元卖给消费者。那么,国美的4000元收入,创维的3000元收入乃至三星的1000元收入,都来自于谁?

都来自链条最末端的最终消费者,最终买单的是最终消费者。如果产品和服务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这一链条上的所有企业都会受影响。换言之,最终决定企业兴衰荣辱乃至生死存亡的,是最终消费者,最终消费者才是企业真正的衣食父母。

Intel公司在这一点上看得很明白。CPU只是电脑三大件之一,必须和主板、内存等结合,才能装配成完整的电脑主机,按照常理,Intel只需开拓直接的下游客户,搞定整机厂商就可以了。但Intel远见卓识,不仅要求下游的整机厂商都要在显著位置标上“Intel Inside”,还面向最终用户大做广告,结果最终用户在购买电脑时,首先问的是“是不是Intel的CPU?”电脑主机的品牌反而被置于其次。换言之,Intel越过下游的电脑整机厂商,直达最终用户,并通过影响和掌控最终用户,获得了产业链上的强势话语权。

需求定位过程,是从最终用户出发,确定需求靶点,继而确定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必要时对产品和服务重新打磨或创新。

需求定位还有另外一条路径,即从企业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出发,找出与之匹配的最佳需求点,继而追踪出目标用户群体。当然,无论从哪一头出发,分析时都要同时兼顾另一头,联动起来一体思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