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稿件10万+的阅读量是怎么做到的

对新媒体(也称自媒体)来说,纯新闻或不带广告性质的文章或视频,很容易吸引读者,可以拥有较高的阅读量。但软文要想获得较高的阅读量,大咖都做不到。

软文是介于新闻和硬广之间的一种文体,其实也是广告,但是软广告,即不那么直白,而是委婉、含蓄地进行表达,在业内被称为“文化推广”。

许多不懂得新媒体的单位或商家以为,举办活动宣传造势,请来新媒体发个小红包,就能“花小钱办大事”。只能说,这样的想法实在太幼稚。平台不是吃素的,如果都这样,平台如何生存?所以,平台对具有广告性质的软文进行了严格控制,要么通过审核,但只是发布而不推荐,即使得以推荐,也是有限地在下载有平台APP的手机用户中进行展示。

经验表明,软文,再怎样打新闻“擦边球”,阅读量最多只有几千,更多是在几百徘徊,惨不忍睹的,也就几十个阅读量,相当于发个微信朋友圈。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一个省,或一座城市打广告,其人口基数之庞大,如果没有10万+的受众,几乎不具广告效应。那么,如何让具有广告性质的软文获得10万+的阅读量,答案只有一个:付费推流。行情看,要想使一篇软文在新媒体平台获得10万+的阅读量,至少得花去1.5万元,甚至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付费,不一定能得到推流,因为,平台要进行二次审核。平台首次审核通过得以发布的稿件,如果广告味太浓(自然更不能留电话),几乎通不过二次审核,也就失去了付费推流的权利。如此,选择作者(民营性质的新媒体从员人员不具新闻从业人员资质,因此只能称之为作者,而非记者)很关键,须知,阅读量10万+的软文,要么美名远扬,要么脸丢得更大。软文的写作很讲究,非不具专业素养的人所能胜任。

付费推流后台

新媒体的“付费推流”类似于传统媒体的“广告费”,系平台收取,作者只是创作付出脑力劳动而获得其中小部分利益,占用了人家的平台资源,这也是应该的。

传统媒体还很风光的时候,以贵州为例,在省级报刊打一个半版软文广告(约1600字,配一张图片,如配图两张,则文字相应缩减),就需要花费2万多元(只是一天),这还是内页广告,如果把广告做在头版,广告费远远超过这个数。新媒体,也是媒体,事实上也是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两者之间的区别只是载体不同而已,手机作为新媒体的载体,受众的参与度更高,这也是传统媒体走向末路的原因,现在,很少有人看报纸、看电视,都玩手机。

图片来自网络

如此,给个小红包,要想在新媒体获得好的宣传效果,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客户不要求稿件质量和阅读量,给个小红包,也可以,只是把你写的所谓“通稿”帮转发一下,不过是举手之劳,不费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