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2018为民生办实事
本周一小布提前剧透了,30项2018为民办实事项目。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这一份关系到所有常州人的“福利”,究竟有哪些新特色,新亮点。
今天下午,市政府在行政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佳中对2018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了逐一解读。
01
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主要原则
为民办实事项目牵涉面广、群众关注度高。我们在编排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时,充分把握了新时代下民生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同时结合我市实际,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力争推进常州民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改善民生的最新要求全面对标省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积极回应我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2
关于编制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总体设计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历年来市政府每年都集中一定的资源和力量,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这些民生实事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有些民生工作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常州品牌。民生实事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创新工程,我们在编制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时,统筹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关系:
既继承传统又积极创新在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编排框架的考虑上,我们继续沿用“三优三安两提升”总体框架,与时俱进更新部分项目,将“安心饮用水”调整为“安心交通出行”,将“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扩展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研究推出了一批群众得实惠多、受益面广并且有条件做的具体工程,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 “三优三安两提升”的内涵。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是要守住底线,就是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二是要突出重点,就是着力解决民生紧迫问题,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三是要完善制度,就是让制度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四是要引导预期,就是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政府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确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既兼顾各方又相对聚焦谋划今年的实事项目,我们注重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在群众受益面广、感受度高的领域中进行深入谋划,从条件最成熟、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对梳理出来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重点攻关,通过努力,把群众能直接得益的事情做得更好、更到位。在编排具体项目时,强调以项目化工程化推出,条线常规工作不再纳入,真正体现“实事”的本质,通过每年实做、快做一桩桩小实事,汇聚成推动民生建设的大力量。
3
关于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特色亮点
打造民生工作常州品牌,不仅要提出响亮的口号,更需要实实在在的项目来支撑。今年我们编排了10个方面30个项目。
围绕“优质”丰富内涵教育优在以人为本。今年优质教育除了继续推进学校建设和提升办学品质以外,首次提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一项,从注重软硬件建设延伸到学生个体的成长,通过6个专项行动来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医疗优在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今年首次推出“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项目,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让广大群众重视健康、学会健康、促进健康。同时,通过加快医联体建设、下沉专家骨干到基层服务、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项目,使分级诊疗制度真正建立起来,从而为市民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养老优在广覆盖提品质。去年实施了老年助餐点项目后,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和赞誉,今年将实现助餐点城市社区全覆盖,不断扩大实事受益面。同时,针对农村养老机构硬件设施差、服务水平低的短板,专项提升农村养老设施,并扩展居家服务功能,实现机构养老、居家养老融合发展。
围绕“安心”增强底气。食品药品安在阳光透明。今年将重点推进“阳光餐饮”和“美好菜篮子”工程,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全部建成“阳光餐饮”单位,力争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交通出行安在文明有序。针对市区停车难、停车乱、不文明行车等问题,今年重点实施公共停车场建设工程,启动智慧停车系统建设,积极推进停车资源的共享共用;进一步优化公共自行车布局,加大有桩单车的投放数量;继续实施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开展工程运输车、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提高交通守法率。社会治安安在“智能”和“专项防控”。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和升级监控设施完善防控体系,打造“微警务”公安便民服务;另一方面针对出租屋、电动车充电等重点安全隐患,推出针对性举措,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
围绕“提升”做精品质。生态绿城提升感受度。今年我市结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将大力推进小游园和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打造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将绿色和健康更好地嵌入城市、引入社区。人居环境提升舒适度。在治水方面,今年重点推出主城区“畅流活水”工程,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河道水“活”起来、“清”起来。在治气方面,结合“263”专项行动,加大大气环境整治力度,使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在城市更新方面,有序推进老城更新,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着重做好城市易淹易涝区域改造,推广垃圾分类处置,出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办法,切实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围绕“惠民”做出特色。近年来,我市在文化、体育事业和旅游产业上有了长足发展,打造了文化“100”、五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等工作亮点,高水平建设了恐龙园、春秋淹城、东方盐湖城等旅游项目,乡村旅游也发展强劲。因此今年我们在文体惠民的基础上增加了旅游惠民,进一步精准对接群众文化健身休闲需求,将组织困难群众、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免费体验景区、乡村旅游区(点)1万人次以上,使惠民项目更合民意、更具特色,打造常州民生新亮点。
围绕“底线”体现“温度”。社会保障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保障水平是民心所向,特别是保障好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真正体现十九大提出的“弱有所扶”导向。今年我们在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方面,主要通过阳光扶贫项目确保完成农村70%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通过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来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通过拓宽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增加保险病种、提高报销比例、加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合作等综合措施来进一步降低城乡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通过加大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力度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使我市的困难群体更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 今日话题 }
2018年3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你最期待哪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