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套路深,佛祖也要坑
小编今天着实被表妹吓了一跳……
(亲爹啊,平日看不出来,还会看这种调调的内容)
最终还是按耐不住,顺手点进去看了一眼:
???裤子都脱了,就给就给小编看这个?好气哦 !
小编今天铁了心要看看老爹的朋友圈到底什么鬼!
哟,小编内心一阵激动,随便选了一篇《震惊!闹市中惊现裸尸无人报警》,点进去就后悔了,文章讲的是春节回家年货太多车厢装不下,车主将杀好的鸡挂在车外。鸡=裸尸???
此刻,恨自己“把持不住”的小编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夸大其词的标题?
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粉丝来源,酒香也怕巷子深,内容再好,标题不好,谈何阅读量?对于微信公众号而言最大的悲哀就是优质内容被平庸的标题埋没,既委屈又浪费。但也决不能为了博得受众关注和骗取点击量而耍小聪明,取一些夸大其词、扭曲事实的标题。
那如何才能将标题取得雅俗共赏呢?憋方,小编研究了一批10万+的软文标题,涨了不少姿势,今天小编要开车带大家一起解锁软文标题的新套路。
1
情爱体
将标题与两性挂钩,从标题中给读者一种“小黄文,老司机马上要开车”的感觉,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利器。虽然大部分读者已经做好文章内容与标题暗示内容会大相庭径的心理准备,但在“老司机”遍布的互联网环境下,还是会让人忍不住好奇看文章到底有多“污”。
比如《男人一生要睡多少姑娘》,小编抱着寻找正确答案的心态、浮想联翩地点开了全文,结果文章只是在说“妹子们不要相信男人在社交软件聊天时说的话,只能看到文字的聊天是不靠谱的,可以用视频聊天试试看对方的态度”,还顺便卖了个广告。
再看一篇:《女人喜欢什么样的男人?硬的》。从标题上看有点“颜色”,点开全文一看,原来“硬”是指“硬汉”,通篇在讲“硬汉型男生受欢迎”。感觉又被套路了,但如果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女生喜欢硬汉型的男生”,小编是绝对没有欲望点开看的。
2
悬疑体
最诱人的莫过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标题,在标题中使用“部分精彩内容+省略号”的组合,能最大限度的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欲语还休的架势引得无数读者尽折腰。
比如说这样:
以上标题小妖精,小编已经看穿你的套路了,不就是想在勾引小编去看看省略号后面到底藏着什么内容吗,哼,告诉你,你已经成功吸引了小编的注意……
3
问答体
问答式的标题能在产生画面感的同时,明确表达文章的核心观点,给人爽快利落的感觉。这类标题对于赞同该观点的读者来说,想点进去看作者表达的是否与自己所想的一致;对于反对该观点的读者来说,标题会引起读者的疑惑,让人想点进去看文章是从如何得出相反观点的。
钱是不能免俗的谈资,乍一看这标题,小编以为这是在说钱是万能的,一向八卦又好奇的小编怎能放过,点开一看,原来是在说有钱的孩子都在做补习,推荐家长为孩子购买使用猿辅导APP。(被套路太多次了,小编的内心是崩溃的)
再看栗子:
想必有孩子的父母看见,一边心里嘀咕着“让着小孩子有什么不对?”, 一边点进去看个究竟。而被熊孩子“摧残”过的朋友们看见如此直白表达心声的标题,一定会点进去看看熊孩子又干了什么事情。
来看看其他栗子:
↑ 戳中心窝,要的就是这种傲娇范儿
↑ 为话唠正名,有点激动
4
数字体
在众多信息里,人的大脑会最先留意“数字”与“方法”。小编在被各种标题套路了不下100回后,终于发现,“数字+方法”组合型标题最能吸引受众注意的重大原因是含有结果导向。用简短的数字来装饰某方面成功所需要长期积累的方法,让人觉得“点开看看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某方面的知识”,实在是赚大了。
是时候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编压箱底的标题了。
每每看见这样子的标题,小编都抱着“不看白不看,看了不白看”的心态赶紧看看。
5
咆哮体
在标题中加入感叹号不仅能传达作者强烈的感情,还能体现文章的重要紧迫。这其中有种标题是泥石流般的存在——咆!哮!体!
隔着屏幕看标题都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声要呼之欲出了,不!信!你!看!
点开标题阅读文章时,小编觉得自己都要变身了↓
但是!小编要提醒各位,这类标题要慎用,如果没有摸清读者群体的痛点,情感再强烈,标题加再多的感叹号都是没有用滴。
6
矛盾体
有差别或对立的事物同时出现在标题,能突出事物的特征和凸现文章价值,可以有效地抓住受众的眼球和阅读兴趣,使文章更高效地传递中心内容。
请看标准示范:
第一眼看见这类标题时,往往会被它看似冲突的内容吸引,多留意两眼。若是标题表达的内容对比冲突明显与常理不符或有矛盾,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便会点开全文来瞧瞧。这样一来便完成了标题“吸引读者花时间读正文”的使命。
小编划重点
◆标题党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用具备强烈情感效果、强烈情绪色彩的词语及标点符号来调动受众的好奇心。
◆“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使文章获得更高的关注,但标题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吸引读者点击文章阅读,为读者接受和理解笔者的想法打基础。
◆纯粹的“标题党”,徒有好标题,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是不能打动读者的,更不可能让读者主动传播分享文章。
这些套路还算“正经”的套路,下面这些套路就非常“不正经”甚至“有毒”了。真有毒。
你在爹妈的朋友圈里看过的,最让人无言以对、直翻白眼的谣言标题,是什么?
看完截图和留言,大家抱头痛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爸妈……
为啥能在爸妈朋友圈刷屏的谣言,我们光看标题能看出来不靠谱?
因为标题的套路是在太明显了!!!
1
标题开头一定是【震惊!】【惊爆!】【太神奇了!】【出大事了!!!】
感叹号要越多越好!
如果有人要“被震惊”“被愤怒”,这个人之前是奥巴马,现在叫川普。有时候需要人多一点显得更吓人——“全国人民都怒了”“震惊了13亿中国人”
2
谣言里啥玩意都不能一块吃,吃啥都会致癌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吃啥都能壮阳…
3
不管什么病,只需要“一招”“一副药”“每天3分钟”“只要7天”就能轻松治好
4
一句看上去似乎很黄暴的标题+一张小黄图
此类文章不只是标题党,更涉嫌打色情图文的擦边球,坚决不点不转!
5
每条都是必转,看完就会被删
然而……
爸妈亲戚的朋友圈都是这样的谣言,屏蔽他们的朋友圈,自己眼不见心不烦就没问题了吗?
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父母长辈仍然会把这些谣言传授的“真相”当做至理名言去照做。
如果只是逼着你再也不能吃小龙虾,每天都得喝一样的粥,可能也吃不出什么毛病。
但是,如果爸妈总对朋友圈的谣言没有任何辨别能力,碰上网络诈骗时上当受骗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生病的时候不去正规医院看病,不遵从医嘱吃药,只信谣言文里说的,光在家吃大蒜和跳健康操就觉得癌症都能治好。
这才是爸妈朋友圈谣言最可怕的影响。
不想让他们听信谣言,光在身后说“这是假的”可能还不够。
要扫清爸妈朋友圈的谣言,需要用科学的一套!
让爹妈们开始关注新华社、关注瞭望智库吧!粉碎谣言不要被骗!
以后多和父母聊聊天,让他们了解新鲜、科学的信息,别把墙建在了自己和父母之间,让他们被困在了你身后的谣言圈里。
微信朋友圈的八大骗局
骗局一:性格测试
这是某个app开发的营销测试,需要填写姓名和出生日期,用自己的微信登陆,从而泄露隐私,而且这类测试往往没有科学依据!类似的还有免费设计签名、测另一半长相、有多少人暗恋你、测测你的名字值多少钱等。
骗局二:投票获奖
这类投票往往要求先关注帐号或绑定手机,并提供家庭真实信息,一旦骗子掌握到用户重要信息,就可能编造车祸重病等圈套行骗。
骗局三:集赞换奖品
很多集赞活动都打着免费旗号,但兑现时仍有各类消费,不少往往是空头支票,兑现难度大,还可能泄露信息或买到假货。
骗局四:筹款治病
这类信息往往不易核实,且财物一旦被骗,财产很难追回,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轻信、不贪心、重核实。
骗局五:拼团买水果
“2元拼团买两盒进口蓝莓,还包邮!”最近,微信朋友圈里出现了不少类似“拼单”信息。其实这些微信营销的拼团活动,目的在于零成本地窃取网友的个人信息。
骗局六:帮忙砍价
“帮忙砍价”指的是在朋友圈链接中帮好友砍下物品的价格,如果砍到0元,可免费获得价值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物品。这类砍价链接都要求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甚至身份证号码,可能成为不法分子作案手段。
骗局七:转发免费送
据调查,免费送的所谓”品牌商品”,一般都是从购物网站上批发,成本价极低。
骗局八:转发领流量
这是广告公司用来筛选有些手机号的方法。以前都是一个个试,现在直接做个网页等着人分享,然后就可以发广告信息或打推销电话了。
对于标题党,有人深恶痛绝,认为有罔顾事实,误导舆论之嫌;有人乐此不疲,深以为充满营销创意。在小编看来,这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多元化时代,有坚守传播信息本身的严肃派,也会有唯利是图的利益派,只要不传谣、不煽动社会情绪就应该被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