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搜索数据对我国营商环境变化情况的评估

一、引言

2003年至今,世界银行已经连续15年发布年度《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目的在于通过督促各国改善法律制度和监管环境,从而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经过15年的积累,已然形成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包括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供应、注册资本、获得信贷、中小投资者保护、税收、跨境贸易、合同执行和破产保护10个维度、40多个具体指标,对190个经济体营商环境进行评估。

如果中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首先需要缩小营商环境上的差距,优化营商环境,这使得研究编制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营商环境指数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2016年3月17日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在2016年3月5日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2016年5月23日,在国务院印发的《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中提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我国要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商人,必须重视营商环境的提升,逐步消除影响我国营商环境的不利因素,真正使营商环境具有可持续的、强大吸引力。

二、背景

近年来,利用网络搜索数据进行指数编制和预测在学术界和商业界均有诸多探索和研究。如百度公司与中科院利用百度搜索数据编制的消费者信心指数;IBM日本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开发了经济指标预测系统,通过统计分析新闻中出现的关键词等信息来预测股价走势。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流感预测、失业率监测、房地产及汽车等行业销售量预测都拥有较高的准确度,网络数据的即时性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方法的滞后性,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综合来看,目前在我国网络搜索数据应用最多的就是百度搜索数据,因此应用百度搜索指数研究我国营商环境走势更符合实际情况。

三、营商环境指数的实证分析

企业的营商环境、发展状况,是观察经济运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企业的营商环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哪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好,企业就会去哪投资。对企业吸引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各地营商环境的竞争。

基于关键词网络搜索的月度数据,构建营商环境指数模型进行测算,以此来反映月度我国营商环境的变化趋势。

(一)我国营商环境整体情况

测算结果如下表显示,2017年1—7月,我国营商环境指数分别为15.42、19.15、21.91、19.36、21.49、25.39和27.77,平均值为21.50。分地区看,前7个月东部地区营商环境指数的平均值为28.17,中部地区营商环境指数的平均值为14.31,西部地区营商环境指数的平均值为13.70,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指数的平均值为15.73。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营商环境整体呈改善趋势,东部地区明显好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而东北地区要好于中、西部地区。从变动趋势看,中部地区营商环境改善速度明显快于东、西部和东北地区。

2017年1—7月全国和地区营商环境指数增速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V”形走势。从趋势看,2017年2—4月全国和分地区的营商环境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改善速度明显快于东、中和西部地区,自2017年4月之后,全国和分地区的营商环境增速呈上升趋势,中部地区营商环境改善速度明显快于东、西部和东北地区。

(二)我国营商环境分地区情况

分地区看,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营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2017年1—7月31个省份营商环境指数平均值排名显示,排名靠前的全部来自东部地区,分别是北京、浙江、上海、福建和天津,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及经济优势,使得东部地区的营商环境指数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靠后的大部分来自西部地区,分别是青海、黑龙江、新疆、云南、甘肃和西藏,这些地区营商环境差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内生增长活力不足、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和科技创新能力低下。

(三)我国营商环境分省情况

分省看,全国31个省份的营商环境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营商环境逐月改善。在全国31个省份中,7月份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与1月份排名比,上升的省份有13个,持平的省份有7个,下降的省份有11个。2017年1—7月,全国31个省份营商环境指数平均提高11.19分。其中,北京营商环境指数从35.85分提高到53.59分,提高17.74分,在全国排第1名;浙江营商环境指数从25.43分提高到41.81分,提高16.38分,在全国的排名从第3位上升到第2位,前移1位;福建营商环境指数从24.70分提高到39.96分,提高15.26分,在全国的排名从第4位上升到第1位,前移1位;上海营商环境指数从25.75分提高到38.83分,在全国的排名从第2位下降到第4位,后退2位;广东营商环境指数从19.39分提高到36.86分,在全国的排名从第6位上升到第5位,前移1位。

在某种程度上看,各地区营商环境指数越高,说明营商环境越好,也就是说明该地区营商便利度越高。根据1—7月份全国31个省份的营商环境月度平均指数分为三个等级,营商环境好的有北京、浙江、上海、福建、天津、江苏、广东、海南和山东,营商环境较好的有河北、辽宁、重庆、山西、贵州、湖北、吉林、内蒙古、陕西、江西、河南、广西、四川、湖南、宁夏、安徽、青海和黑龙江,营商环境一般的有新疆、云南、甘肃和西藏。

2017年1—7月31个省份营商环境指数环比显示,7月份大部分省份营商环境指数环比涨幅比上月略有收窄,说明大部分省份营商环境改善增速明显放缓。贵州和新疆营商环境指数环比涨幅比上月扩大最大,贵州省涨幅比上月扩大23.91个百分点,贵州省近年来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加快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举措,促使贵州省7月份营商环境指数环比涨幅最大。7月份河北省营商环境指数环比由降转升,辽宁和西藏营商环境指数环比由升转降。大部分来自东部地区营商环境指数环比涨幅变化比较小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它们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稳定。

随着近年来“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省份的营商环境都在持续改善。分10个影响因素看,自4月份以来企业信息查询、电力、信贷、进出口贸易、合同和纳税的指数持续上升,主要原因是各地陆续出台一系列关于提升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使得这些方面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注册资本、投资者保护和破产的指数由升转降,因这三个方面的搜索量与营商环境呈负相关关系,指数下降表明营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变好;建筑许可指数持续下降,说明随着楼市调控政策进入深水期,建筑许可的关注度下降,投资商的观望情绪增加。

六、结论

基于1—7月份全国31个省份的营商环境月度平均指数,在全国31个省份中,营商环境好的省份有9个,全部来自东部地区;营商环境较好的省份有18个,大部分来自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其中来自东部地区的有河北,来自中部地区的有山西、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和安徽,来自西部地区的有重庆、贵州、内蒙古、陕西、广西、四川、宁夏和青海,来自东北地区的有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属于营商环境一般的省份有4个,全部来自西部地区。总的来说,东部地区的营商环境普遍较好,特别是在吸引人才、吸引资金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政治权利集中的地方,营商环境比较好。在31个省份中,直辖市普遍排名靠前。可见,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大,企业更愿意去政治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去投资,这些地方调动资源的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