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牌的名字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所以起名字的关键点:
1.轻易被记住
2.在生活场景中随时被唤醒
海底捞的5个秘密产品
产品一:直观视觉享受—“环境”
环境包括了装修、卫生、噪音等等。火锅店难免是嘈杂的,而客户对门面的要求是整洁、干净、大方。但对于商家来说,海底捞的追求是牢固,耐用,而且要方便打扫。
两者要怎么结合,在门店装修设计上要考虑进去。
其中环境因素里面,卫生是尤其重要的。
产品二:用精益创业的方法迭代海底捞专属的“味道”
餐饮味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产品味道很难吃,其他产品做得再重要,客户也不会再来。客人在点菜点锅底的时候,可以设定自己的味道,而厨房可以根据他设定的味道,去现场进行调节。所以整个味道的变迁是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迭代。
产品三:精选的“菜品”
现在所有消费群体最注重的是食品安全,从最开始的时候,海底捞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海底捞在四川创业的时候,客人主要是吃三道菜,毛肚,鸭肠,黄喉。这三道菜在市场上卖基本上都是用碱泡过的。所以海底捞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及时调整,再寻找新的产品去替代。比如说新鲜毛肚,新鲜鸭肠、新鲜黄喉磊代替用碱泡过的其他菜。
新鲜的毛肚,鸭肠,黄喉口感不如碱泡过的口感脆,但吃不出原味。可新鲜的吃的到原味,口感又不够脆。当时海底捞选择用新鲜的毛肚,然后加上葱汁,姜汁,蒜汁去掉异味。再加上一些很少的食用碱,就能够实现口感上的一个脆度。
关于口感,再举几个例子。
金针菇
客人吃金针菇主要是吃它的杆,而不是吃帽子。在金针菇选择上一定要选择帽子小的,口感才更脆更嫩。一般在供应商提供过来的金针菇里,都会把袋子拆开选出其中的几把,这样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价格也会贵一点,但实际上海底捞发现其实价格并不贵,因为选择以后丢的比较少。
在算真正成本的背后,一定要算产成率,把产成率算出来以后就知道这个菜品划不划得来。另外海底捞对菜品的选择还做了精细化的挑选。
产品四:一点点“价格”差异,触动顾客的心
价格同样也是餐饮里非常重要的产品。先定位你的消费群体,要在这个群体中找到他们能接受的价格,所有价格的制定不是根据产品成本来定的,而是根据目标消费群体心理所能接受的价位来定的。所以在定价上有很多的技巧。
首先,海底捞在新城市开火锅店的时候,海底捞会把很多同行的菜单进行对比,要怎样在价格上形成竞争。
海底捞的价格不能高于同行。
定价
1.一点点“小心机”
例如同行卖的青岛啤酒或蓝带啤酒,定价一般都是整数,而海底捞最开始的定价都是,你定6块,海底捞就定5.8块,别家定5块海底捞就4.8块以此类推。在消费者的视觉角度就觉得海底捞的价格更便宜,实惠。
2.一点点“不一样”
在定价的角度观察顾客需求。海底捞推出了半份菜,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既能尝试更多品种,也不会造成浪费。
3.锅底—四宫格的隆重登场
四宫格的锅底能让不同的顾客吃到不同的口味。
四宫格格子更小,投入每一格的火锅成本更低。假如两个人来吃可以只点两个锅底格,剩余两个可以用来装清水,且装清水的宫格是免费的,四个格子的价格等于一个大锅底的价格,这种只选一到两宫格的,相对起来价格更划算,更加吸引人数少且年轻的消费群体。
产品五:物超所值的体验源自“服务”
真正好的服务要给客户提供一种物超所值的感觉:
给顾客带来惊喜感
四川人的一般饭店,传统的会在上白米饭时配泡菜,泡菜是免费的。但是有个客人不喜欢吃泡菜,她喜欢吃老干妈拌香菜下饭。但这个菜品在火锅店是没有卖的,而海底捞的厨房里,老干妈和香菜都有,当顾客提出这样的需求时,海底捞就会按照顾客的喜好满足她的需求。从此这个客人来点米饭,海底捞就会上老干妈拌香菜而不是泡菜。
这个顾客有一次出差到上海的时候,她也是同样点了碗米饭,她惊喜的发现在上海那里点米饭送的拌菜也是老干妈拌香菜。背后有什么秘密?就是她去的时候,是被上海的一个员工看见了,而这个员工是从四川调过去的老员工,看到了顾客之后就记得顾客的需求,所以就和厨房沟通她吃饭的时候给顾客上老干妈拌香菜,而不是泡菜。让顾客在异地能享受这种服务,觉得非常感动,因此他也会主动帮海底捞做宣传。
超 预 期
关于带着小的宝宝,她抱在手上往往孩子会睡着,客人抱着他非常不方便,所以海底捞在店里面随时准备了婴儿车,婴儿床,方便他在吃饭的时候把孩子放到车上或者床上。
当你把床推到客人面前的时候,他们会非常意外,会觉得怎么火锅店还会有婴儿床。我觉得像这种服务就属于超预期的。往往这种超预期的惊喜感是给餐饮服务做口碑宣传最好的点,以上就是海底捞打造客户体验的五大产品,谁才是真正的操盘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