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追热点 新媒体营销的核心能力究竟在哪 马克思早已预言

◆ ◆ ◆ ◆

除了追热点,新媒体营销的核心能力究竟在哪?马克思早已预言……

——基于马克思需求层次论,对,你没有看错,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 ◆ ◆ ◆

更多原创好文,敬请关注:萌面笨博士

刚刚,一场iPhone8发布会催生了无数蹭热点营销活动,然而你看到的远远只是这场残酷竞争当中的万分之一幸存者。

当下我们面临的营销市场千变万化,我们深知热点、需求痛点、传播价值的重要性,然而当“追热点”已经沦为行业基本操作手段时,要想在追热点红海中脱颖而出,企业的营销活动似乎又陷入了另外一场同质化厮杀当中,于是乎追热点式的新媒体营销活动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

追热点如此,打造具有传播价值的营销内容的挑战亦是如此。前几天票圈被一篇“夜深了,男同事问我睡了么”脑文(脑洞大开文案)刷屏,外行看热闹,内行看后会心一笑之余多了一份惆怅,现在广告脑洞都这么大了,要想吸引用户更难了,为了伺候越来越会玩的用户,唯有进行不断的“创新”,然而“创新”这种灵感乍现的虚拟概念,有时候还真是可遇不可求。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抛开热点等神秘外衣,从另一个角度来抓住企业新媒体营销活动的本质,让有价值的“创意”落地开花。

也许你曾听说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但你可听说过马克思的需求层次理论?

根据马克思的需求层次论:生存、享受、发展,可以将新媒体营销价值匹配的方式归结为三大类:

下面萌面笨博士来和您一起探寻一下基于马克思需求层次论的新媒体营销的价值匹配三原则。

1、填补空缺–解决消费痛点

与其在红海中苦苦挣扎,不如重新审视整体市场,发现市场空隙,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利基市场,抢占先机。一般而言,企业填补市场空隙主要有以下三种策略。

别开生面

所谓“别开生面”是指目标消费人群是可以转移的

随着一个市场的需求接近饱和状态,企业要想保持销售额,过去流行的“提价降质”已经无效了。面对日益觉醒、日益精明的消费者,企业要做的是开拓新市场。

电子商务刚兴起,其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中的白领阶层,无论是思想观念、消费能力还是触网机会都大大优于其他目标市场,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农村消费群体消费能力的提升,农村消费市场的整体觉醒,率先将营销触角伸往“农村电商”的企业,其投入产出比显然优于苦守城市消费市场的企业。

另辟蹊径

“另辟蹊径”是指从渠道通路上展开差异化营销,寻求新的市场生机。

随着消费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市场争夺已经延伸至产品达到客户的最后一公里。

红极一时的水果生鲜老大大“许鲜网”,深挖用户对于生鲜产品“新鲜、宜”的需求,通过独创性的预售模式,实现精准采购、精准分销,当日配送、当日消化,在不需要负担昂贵的冷链运输的同时,很好地解决了产品库存和损耗这一行业痛点。

而用户自提模式,消费者只需要到就近自提点自行选货取货,不仅为用户打造高性价比的购物体验,还大大节省了企业的配送成本。

面对“最后一公里”这个行业内的重要课题,许鲜网通过渠道创新—预售以及用户自提的方式,不仅省去最后一公里的成本,还换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面向大众

面向大众是指产品要面向主流消费人群,为主流消费人群提供服务。

一种产品走向大众的障碍主要有价格壁垒、认知断层以及技术阻隔。

价格壁垒的消除,依赖于降低产品的成本。亨利福特发明“流水线”汽车生产工艺,大大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随之而来的,由于成本下降汽车售价也相应下降,从而大大促进了福特汽车走向寻常百姓家。

认知断层的来源于知识的“垄断化”,过去人们接受知识的途径受限,高深的知识与大众永远隔着一道无法越过的藩篱。于是为了填补知识市场的空缺,涌现了一大波知识的布道者,例如罗振宇与他的罗辑思维以及得到APP,李叫兽等等知识传播新秀。

技术阻隔主要针对使用上需要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例如,修图软件Photoshop。众所周知,学好PS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受当前社会浮躁氛围影响,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潜心学习一门技术,针对这一用户痛点,美图秀秀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美图秀秀的成功在于其使一个只为少数人掌握的工具走向了大众。

2、创造偏好—制造消费爽点

市场产品品类越来越丰富,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定制化服务是未来的必然趋势。面对消费者的需求个性化,企业也必须不断做产品服务提供的加减法,只有生产超越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始终站在消费需求的前端,才能在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市场切割

市场切割,强调用不同的标准来切分市场,过去企业进行市场切割的标准可能仅仅是物理属性,以及产品的用途以及功能属性,而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产品的市场切割又诞生了一个新的划分标准-个性表达。

而服装行业的品类变化则完美展现了以上市场切割标准的变迁史。

物理属性划分:男装与女装、夏装、冬装等

功能属性划分:工作服、晚礼服、休闲服、运动服等

个性表达划分:cosplay、汉服、森女系、欧美风、嘻哈风等

随着人们寻求个性张扬的表达,未来还会服装市场还会分化出更多细分品类,谁能最先迎合小众需求,谁就能抢占先机。

产品升级

消费升级驱动下,产品要想保持持续的吸引力,必须不断进行迭代升级。产品的升级,不仅仅是使用功能、外观设计上的简单改善,而是将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融入产品中。

纵观iphone系列产品的升级换代,每一次都能引领市场潮流,最近发布的iphone8推出的人脸识别功能,将引发电子产品使用的新时尚,同时很有可能会对现有的电子支付方式进行革命性颠覆。

可以说站在用户与企业的不同角度看,产品升级与消费升级是两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闭环,企业要创造偏好,抢夺用户心智,就必须进行持续的产品升级。

品类再造

许多产品在其所属的品类市场已趋于饱和,这时一个有效打破瓶颈的方式是进行“品类再造”,即根据市场需求偏好重新定义一个新的市场或者实现产品向其他品类的转化。

针对白领阶层对生活品质要求提高,同时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市场需求痛点,雕爷牛腩将其定位为“轻奢餐”,在餐饮业业内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品类。“轻奢餐”的推出不仅迎合了白领阶层的享受诉求,更彰显了他们追求生活品质的身份表达诉求,因此深受目标消费群体的追捧。

不同的生活环境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同一款产品的诉求点产生差异,例如一款国内畅销的蛋糕制作模型,在销往国外时,可能反映平平,如果针对西方消费者热爱DIY这一特征,将这款蛋糕模型定位为肥皂、蜡烛等小玩意的DIY制作道具,通过这一产品品类的转换,产品的国外销量情况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3、制造稀缺—提供消费极点

物以稀为贵——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人们天生认为稀缺的物品有价值,谁获得了稀缺的物品,谁就显得更有尊严。

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失去一件物品的感觉比得到的感觉更强烈,而想要一件物品却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感觉比失去一件物品的感觉则更为强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想要尽一切办法得到想要的物品,得到想要的稀缺物品的原因。

在制造稀缺策略上,应用最广泛的就是耐克、劳力士等一众品牌在全球提供限量款产品,这些限量款产品不仅不会因为数量有限限制了产品总的销售利润,反而通过营造稀缺,使得单一产品的利润实现暴涨,同时使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高端、独特的形象,从而增强了品牌的长期竞争力。

萌面笨博士小结

新媒体营销的核心能力在于价值匹配,而根据马克思的需求层次论(注意不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喔~),企业需要从以下三个方式实现价值匹配:

填补空隙–解决消费痛点–满足消费者的问题式需要。

创造偏好—制造消费爽点–满足消费者的享乐式需要。

制造稀缺—提供消费极点—满足消费者的表达式需要。

更多原创好文,敬请关注:萌面笨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