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近日,谷歌手机端开发了一种“病症搜索”功能,以后有个什么头疼发热的不用上医院啦!
这么神奇?浏览器能看病?
其实并不是谷歌浏览器能够看病,而是当用户在浏览器上搜索病症时,也就是谷歌所说的“病症搜索”,浏览器会给用户展示专业的医疗信息,帮助其进行自我诊断,不要自己吓自己,不仅如此,这种方式还可以促进医患沟通,减少误解。
前段时间百度“魏泽西事件”引发了一场对搜索引擎和民营医院的全民级大争论,很多人开始怀疑“网上病症搜索”的真实性,并且开始排斥搜索引擎推荐的各类推广医院,百度一时间成为公众情绪的宣泄口,虽然即时应对危机,对推广广告进行了下架整改,但还是带来了不小的风波,股价也应声下跌,搜索引擎类信息平台的商业模式开始被重新探讨。
不管谷歌是不是做给百度看的,我们都应该欣慰,信息搜索平台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商业模式,在疾病搜索这块有了更人性化的方式。
具体的服务内容是:当你再使用iPhone或Android版谷歌搜索应用查询“肚子疼”、“皮疹”、“偏头痛”等病症时,就会在搜索框的右下方看到6张数字卡片,每一张卡片都大致描述了与这项搜索结果相关的常见健康问题。
这些病症搜索卡片是谷歌与哈佛医学院和梅奥诊所合作开发的,只要可能,这些卡片还会告知用户,是否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自我治疗,或者相关的健康问题是否严重到必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卡片下面,用户则会看到传统的网站链接列表。
来看看各方专家怎么评价:
1
<h2>谷歌搜索团推产品经理维罗妮卡·品金:</h2>
我们不能取代医生为病人作出诊断并提供治疗建议,但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改善沟通效率。我们的一大重点是降低这些信息的获取难度,希望让其成为一个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语言,而不仅限于医生。”
谷歌在全球范围内的搜索请求约有1%与病症有关,所以该公司针对数百万不同的搜索关键词创建了数百万张卡片。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次都能显示正确的卡片。“由于这只是一个算法,所以并不完美。但我们会逐渐扩大它的覆盖范围,改进信息的精确度。”
2
<h2>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兼执业医师赛斯·马汀(Seth Martin)表示:</h2>
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并不精准的医疗建议,而繁忙的医生经常会碰到一些庸人自扰的病人。“我们都见过这样的病人,他们会从网上找到一些信息,但这些信息其实都是错误的。发生这种情况后,想要让病人理解真正的病情就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
3
<h2>美国家庭医生学会主席万达·菲乐(Wanda Filer):</h2>
谷歌早就应该改进与健康相关的搜索功能,这种做法令人鼓舞。“很多时候,人们会被网上的信息吓得魂飞魄散。所以,如果这些谷歌卡片能增加一些背景信息,那就可以为医生和病人带来莫大的帮助。”
她表示,如果病人能将谷歌病症搜索的截屏发给医生,那就会更有帮助。“能够了解病人所掌握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到对话的切入点。没有一种网上信息能够取代医生的诊断,但却可以提供一些补充。”
病症搜索起初只面向美国的英语用户,可以通过谷歌的iOS和Android应用,以及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Google.com使用该服务。谷歌计划将其引入桌面浏览器,并面向国际市场推出更多语言版本。
据悉,未来这项功能还会融合进Google Home(是谷歌发布的智能家居产品,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家庭设备,于2016年5月19日正式发布。)
谷歌的数字助手会变身临时医生,它不但可以通过你的症状诊断疾病,还能在紧急时刻提供急救引导。当然,眼下该功能与Google Home的融合暂时还是理论上的,不过如果该功能成真,谷歌在与亚马逊Echo的竞争中肯定能占得先机。
汇集31万行业大咖,有种、有料、有视角的互联网原创平台,关注“互联网新鲜事”公众平台(webtech)还可免费领取200本经典行业电子书籍哦!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