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 律师要做品牌定位,不是强调自己是做什么的,而是强调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跨越品类,建立新的维度,提高自己的差异性。
● 律师需要进一步深入个人品牌的内核,找到自己在特定品类下的独特价值,从物理特性和市场特性两个维度强化差异,才会让客户把你和其他人区别开来,从而最终影响他的付费决策。
引子
问一个问题——
各位律师同任,你们会如何介绍自己?
我曾经把这个问题抛给好几位律师,他们的回答基本都是这样——
“我叫 XXX,我是专注做 XXX 的律师,现在在 XXX 律师事务所。”
这大概是律师做自我介绍的最标准方法了。
然而问题来了——
假如你是一位做公司业务的律师,而能做这个类型业务的律师,我想全国应该超过数万名。如果我建立了一家公司,想找一位律师做法律顾问,我又该找谁呢?
我找不出来——虽然我认识很多律师,但是仅从专业的角度,我能找的律师太多了,这反而让我无法选择。
司法部2018年3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36.5万多人,律师事务所2.8万多家。如何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树立个人品牌,影响客户的选择与付费决策?
这就侧面反映出法律服务行业的现状——大部分律师对于自己的品牌定位都是“专业能力”,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大部分律师在很多专业领域上,呈现不出太强的差异性。
所以今天,围绕“品牌定位”这个话题,我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给各位带来启发。
1
先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前段时间身边一个朋友的公司遇到劳动纠纷。一个员工被辞退,但因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所以员工提起仲裁,要求双倍赔偿。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法律问题。所以我和朋友说,我认识很多律师,你把情况和我说下,我帮你找律师解决。
结果朋友和我说——
“不用不用,我找到一位罗律师,他可厉害了,专门做我们温州人的业务,温州 XX 商会的 XXX 案件就是他办的。”
后来我还稍微查了一下这位罗律师的过往案例,我发现仅从案例的角度,他似乎和普通律师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即便我给朋友展示他的过往案例,也并没有影响朋友坚定地选择他。
事实上,你有没有发现,我的朋友甚至没有提到他的专业能力。
因为真正影响他做决策的,不单单是“罗律师是一个能做劳动业务的律师”,而是“他可厉害了,专门做温州人的生意,温州 XX 商会的 XXX案件就是他办的”。
而这,就与品牌定位有关了。
相比全能专家,“业务细分”和“单点突破”更便于树立鲜明的个人品牌。
2
律师之所以要做品牌定位,是因为它会影响客户对我们的印象,并因此,最终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而品牌定位不是“喊一个口号”、“做一个选择”就行了,你需要让你的品牌,占领目标客户心智,成为他的第一选择。
而很多时候,产品(你是做什么的),都不是一个太好的定位选择。
如果我们看看其他行业,你会发现极少有品牌会把“自己是什么”当成定位。比如下面这两个品牌——
● 江小白,会把自己定位成“卖白酒”的吗?
● 星巴克,会把自己定位成“卖咖啡”的吗?
不会,因为这毫无差异。卖白酒的太多了,卖咖啡的也太多了。
那它们会怎么定位自己的品牌呢?
● 江小白,会强调自己是“给年轻人的白酒”——相应的,它所有的品牌活动,运营内容,都会通过有情怀的文案、活动传递这个信号。
● 星巴克,会强调自己是“家和公司之间的第三空间”——相应的,它的所有宣传推广,室内设计,都会围绕这个点来做。
星巴克咖啡厅内,一位顾客沉浸在独处的时空里。
“给年轻人的白酒”、“第三空间”,是他们传递的自己品牌的“独特价值”。他们不会强调自己是“做什么”的,而是会强调自己的“独特价值”。
3
所以你应该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品牌定位,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
● 品类:你是做什么的
● 品牌:你叫什么
● 独特价值:你有什么不一样
除非你给自己定位的“品类”是别人难以企及的,否则,单纯定位“品类”,会很容易失去差异性。
就像最开始提到的那样,当律师给自己定位于“品类”——我是做 XX 业务的律师,那么除非你做的业务没有多少人能做,否则,很难体现出自己和别人的区别。
因为“专业维度”的评价标准其实非常单一——资历、经验、学历。而与之对应的,你能够提升竞争力的策略基本只有一条:把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得越来越高,能做的案件越来越难。
所以律师建立品牌,不能只说自己做什么业务,而要想办法突出自己的“独特价值”——这样才能跨越品类,建立新的维度,提高自己的差异性。
举个例子——
有一个鲜花品牌叫“花点时间”,它是怎么做的呢?
● 它的品类是:花
● 它的品牌是:花点时间
● 它的独特价值是:给自己的花
虽然都是卖花的,但是花点时间会和自己的目标客户反复强调——你的花是买给自己的,每周买一束,你就能给自己提升一点小小的幸福。
所以律师打造品牌,最重要的就是要强调自己的独特价值,从而塑造自己的差异性。
4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呢?
所有的产品、服务都存在着两种价值——一种是客观的产品价值;另一种是感性的客户价值。所以相对应的,律师寻找自己的独特价值,也可以从这两个维度着手。
第一个维度:物理特性
在这个维度中,强调的是产品、服务的内在属性或者利益。它们通常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入手——
●拥有特性:好吃、好看、耐用、环境好、服务好、理赔快……这些都是可以强调的“特性”
● 制造方法:通过突出制作过程,唤起高品质联想,有时也彰显一种理念:纯手工、无添加……
● 新一代:在很多专业、技术主导的产品中,“新一代”几乎约等于“更好”
举例来说,作为一名律师:
● 如果你具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或通过向用户开放某些智能化法律服务平台的贵宾权限(如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进入的“云律通智能法律工作助手”平台)的来进行客户关系维护,满足客户在专项服务之外不定时发生的琐碎法律需求(即提供增值服务),那么这就是你可以和客户强调的“特性”;
新技术在法律行业的应用给了很多年轻律师梳理个人标签、形成后发优势的机会。
● 如果你可以让客户通过某些智能化的案件管理系统“随时查看自己的案件处理进度”,那你就是在通过公开“制作方法”来强化独特价值;
● 如果你有一些独创的作业方法(比如很多做股权的律师,都会强调自己的股权方案是“X 位 1 体”,就是因为这会让客户觉得是一种“新一代方法”),那么你就是在围绕“新一代”这个点强调自己的独特价值。
第二个维度:市场特性
这个维度中,强调的是影响客户选择的外部感知。它们通常有下面六个角度——
● 开创者:客户会认为开创者是原创/正宗,更专业
● 领导者:赢得最多选择,会让客户有安全感和社会认同/从众
●热销:强化热销,会让客户激发关注与跟风购买,获得谈论价值
●经典:客户会相信经过长期验证的安全感;有时也彰显一种理念
● 专家:顾客认为专家品牌通常比延伸品牌更专业(只做特定的 XXX)
● 受青睐:客户会受到某种身份的人群也认同的影响
所以同样围绕上面六个维度,律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分别强调不同的差异性——
● 如果你是资深的律师,那么你就应该强化自己“经典”、“专家”、“受青睐”的独特特征,把权威对你的信任、认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客户
● 而如果你是年轻的律师,那么强化“经典”、“专家”、“受青睐”就一定会受到质疑,你应该换一个视角,从那些更加垂直的领域切入,强调自己是某种新业务(或者新行业、新做法)的“开创者”,某种新技术的探索者,或者构建出一定程度的“局部优势”,让客户意识到你的独特价值。
成为经典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市场的反复检验,相比之下,“热销”是更容易打造的优势。
曾经看过一个案例:某著名大所的主任,在他发展早期的时候,会把所有客户都约在周四下午见面,为的就是塑造出“局部热销”的现象,从而在客户心中形成独特的价值。
5
其实今天就是希望为大家说清楚这一个点:
律师建立品牌,不能只介绍自己做什么业务,更要想办法突出自己的“独特价值”。
这背后的原因,是品牌定位的核心目标是突出差异性。而当你的品牌定位是“业务”时,除非你做的业务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否则,你会很容易失去独特性——与之相对的,你的品牌形象就变得模糊了。
所以你需要进一步深入品牌的内核,找到自己在特定“品类”下的“独特价值”,从“物理特性”和“市场特性”两个维度强化差异,才会让客户把你和其他人区别开来,从而最终影响他的购买决策。
希望能够对各位有所启发。
本文授权转载自“大鱼私享会”公众号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