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2.7亿花3.6亿蚀本营销为了啥

谢非君“杯装奶茶第一股”香飘飘的IPO之路近日被按了暂停,“一年只赚2.7亿,广告费却花了3.6亿”的数据让人意识到,为人熟知的“绕地球几圈”代价不菲。差不多同时,ofo 小黄车因技术短板等原因,被迫退出三亚、济南、青岛等14个城市,尽管请了鹿晗代言也无济于事。两条新闻指向一个事实:单纯地“用钱砸广告博眼球”这条路永远走不通。营销要有成效,必须建立在产品之上——只有质量、销量齐步跟上,营销才有价值。否则,广告营销带来的知名度,只不过是让“死亡”变得轰轰烈烈而已。

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香飘飘2014年至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85亿元、2.03亿元和2.66亿元,而同期公司广告费则约为3.33亿元、2.53亿元和3.59亿元,合计9.45亿元,远超6.54亿元的盈利总额。虽然通过各大卫视、腾讯、爱奇艺等新媒体平台,广告营销使得香飘飘收获很高的市场份额,在2016年市场份额高达60%,但终究是“赔本赚吆喝”。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在过去四年中,香飘飘的产能和产能利用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主要原因系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饮料行业的消费”。既然下滑趋势明显,逐年增加的营销费用又该如何评价?

而ofo最近的遭遇,则用实例告诉我们,有些钱不能省。根据之前的媒体报道,ofo单车每台生产成本在200元以下,相较于竞争对手摩拜第一代车3000元的成本,更便宜的它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迎来盈利的共享单车。而不差钱的他们签下鹿晗当代言人,也是看中了鹿晗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试图通过在各个平台曝光的代言视频吸粉,加速挖掘增量市场。但恰恰在此时,ofo的技术短板让它先后在14个城市被“扫地出门”。事实上,采用机械锁、缺乏定位功能,是ofo一直存在的问题。如果说企业一开始为节约成本做此选择无可厚非,但在资本加持下,不对产品本身做升级,而是花重金营销,这与当年央视标王秦池酒“运营跟上了,产品没跟上”的状况如出一辙。

今天,大数据分析、精准投放的概念深入人心,传统传播学上的“魔弹论”似乎又有了拥趸。这套上百年前风行的理论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各个占据流量的入口,都有人愿意付钱占领。但老话说得好,“千做万做,蚀本的生意不做”。走在营销这条路上,还得先修炼内功。对于ofo而言,只有补上短板,通过技术革新去适应城市安全骑行的标准,才能扭转颓势,将市场营销获得的知名度转化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对于香飘飘而言,在产能和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如何根据销量反推营销费用的投入,应该是一道算得清楚的算术题。

无论在什么时代,一个成熟的企业,都不该在天价营销上押太大的宝。 来源解放日报)

发稿网软文代写、微信营销、微博营销、报纸广告、视频置顶、百度问答等多种互联网广告行业。发稿网平台有上千媒介编辑、专业写手、段子手、营销专家,为企业、公共机构和个人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将创意、智慧、技能转化为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发稿网平台凭借多年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积累,发展遥遥领先同行业其他软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