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乐视说起内容运营是一个多么让人绝望的活

九卦姐:得瑟一下,最近九卦有几篇文章引起了圈内的反应:首先据央行的某位领导说:九卦关于账户验证的几篇文章被编入央行的每月舆情啦,一想到尊敬的周行长有可能看到九卦金融圈的文章,看到九卦这个名字就哈哈哈了。

另外八卦几个作者的九卦:上周某行的新任电子银行部老总去央行汇报,结果央行的某领导多次提到了九卦金融圈刚发的文章:《银行勿成互联网时代封建主,连马教主都难改变你们啊》。导致老总回来让人打听老妖是谁呀?

而《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回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吗?》这篇文章引来了最近标榜自己是科技金融公司的某位巨头公司高管,打听作者米罗是谁,据称想要跟作者好好交流。

大概是6家银行的网络金融部老总向九卦姐打听,《手机银行为啥越来越难搞,在花费了大量人手和资源后?》的作者金腰子是Who?

哈哈,匿名就是想隐身说点真话呀。不过今天九卦姐推荐的这篇文章,波斯肥猫是我之前的领导,曾任大门户网站的总编辑。本来最近因为九卦影响力上升,心中暗喜呢,结果老领导当头一盆水说:如果有可能干别的,还是别碰内容运营了,在互联网里是个苦活累活还不受重视,在公司经营不好时裁员时总是先干掉一半。咋办?

文/波斯肥猫

本文作者波斯肥猫(id:其实我是个演员)授权九卦金融圈发布。

这几天乐视的新闻一直在刷屏,当然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说来有趣,在这家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我挺厌恶这家公司的,因为太多假了,到今天乐视看上去已经无力回天的时候,我倒是对这家公司抱有相当的尊重,毕竟这是一家一直在努力的互联网企业,拼命想上岸的民营企业,有那么一会感觉乐视已经扒到了岸边,再努力一下就上岸了,结果扩张太快又掉水里了,挺可惜的。

我没有扒财报的本事,也不想去探讨乐视的战略,只是想从内容运营的角度说一说我理解的乐视的问题,毕竟这才是我的专业。

内容运营是个互联网概念,包括传统媒体的采编流程,也包括互联网的产品和推广概念,并不是像很多人想的就是选个稿子然后改个标题。

大致来说,内容运营包括信息来源、信息的加工处理和信息的分发,然后还要涉及到变现模式。信息来源本身已经很复杂,PGC、UGC的,直接涉及到各种激励机制。而像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不仅仅包括媒体化的编采处理,也有在用户端的排序问题。

同样重要的是如何组织好以便让用户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从频道到标签,用哪一种怎么用,直接涉及到了后面信息分发的效率,这已经完全是前后台的产品概念。

分发就更复杂,我之前说过自己的理解,不重复,顺便说一下,现在大家都在拼的基于个性化算法推荐的信息流,看上去已经极致了,感觉上应该媒体化的运营手段会回归,尤其是一些垂直的内容领域。

内容运营的角度来看,乐视给我的感受是过于粗放,还停留在过去。有一段时间我挺喜欢博击,不是为了打架,主要是年纪大了想让身体协调性灵活性不要太差,所以到处找搏击类的节目来看,就下载了乐视,但是没有多久,又删除了。

删除的原因,一来是我看不了流行的那些网剧网综,二来是虽然乐视里有很多博击类的视频,但是很难找,找到了以后也各种混在一起,甚至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有些精彩的比赛,我是很希望能多了解一些的,乐视上就只有一个孤单单的视频,连介绍都很简略。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说乐视曾经买了好几百的体育赛事版权,当时真是惊住了,不是因为乐视有钱,而是不知道他们怎么可能有能力运营这么多内容,也明白为什么我看到的搏击内容为什么那么混乱单薄。

运营并不是简单的买了版权,然后制作完扔到客户端和网站确保流畅播放这么简单(当然能保证流畅播放已经非常困难)。首先从媒体的角度,买了一个赛事,相关人物的采访,与读者的互动,精彩内容的剪辑,二次加工,都是要投入人力去做的,像二次加工,买了一个赛事,中间可以剪出多少精彩瞬间啊(当然也要看版权采购的情况,让不让这么干),还可以进行各种组合,甚至恶搞一下用来传播,以及是不是形成新的节目来销售。

产品角度,也需要让丰富的内容中最精华的内容浮出来,光靠编辑还是挺吃力的,这又涉及到搜索和算法各种坑。以前PC时代大家特别强调SEO,现在强调信息流,如果是个性化算法分发,又涉及到后台用户画像问题,没有数据积累也很困难。

从这些方面来看,乐视体育的内容运营显然不合格(网综那块做得不错,尤其是推广,大概是领导重视)。乐视当年在视频网站中最早囤积了版权,获利很丰厚,但是当年中国视频网站几乎没有内容运营的概念,连长视频媒资制作时打点都是后来才向国外学习的,所以靠版权销售就能挣钱,现在各大巨头已经介入了版权争夺,人家有的是钱,乐视还停留在粗放的运营方式上,那就只能拼资金了。

当然我也理解,本身互联网里内容运营的人其实不多,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岗位,仅仅出身于传媒或者产品,都很难把控全局,何况乐视扩张那么快,跑得越快,一方面人才缺失严重,另一方面,大家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能最快满足KPI的方面,反而不愿意去打牢基础。

这个也是批评我自己,我在网易三年看着好多基建问题,都没有想过去改改,每次动了念头,就会想还是先搞多屏适配这种容易见成绩的吧。

只是资金是BAT最大的优势,当视频网站开始拼采购费用时,注定最后都要归BAT。乐视依靠A股上市公司多撑了几年,现在看,仍然逃不了被收购的命运。

被孙宏斌收购会更好一点吗?

我觉得百分百会更惨,隔行如隔山,很多有钱的大老板都觉得内容运营不就是会写个字会改个标题嘛,或者简单化成我有一堆技术和产品算法必须过关,更简单化的还会理解成我有的是钱买用户就够了还怕做不好内容。

真的做不好,内容运营是个专业活,虽然很多人并不认。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我的标题看上去惨兮兮的。如果有可能干别的,还是别碰内容运营了,在互联网里是个苦活累活还不受重视,在公司经营不好时裁员时总是先干掉一半。

曾经有一个做过编辑后来改行做投资的伙计问我,如果媒体的经营出问题,不应该更重视内容部门吗?媒体卖给用户的不就是内容吗?我说错了,当媒体营收下滑时,一般都会先裁减内容部门,然后再裁产品和技术,因为在会计上都被看作成本中心啊,然后内容会更烂,最后利润中心,在媒体一般指客户销售部门,也开始裁,媒体就离倒闭不远了。

这是题外话了,权当发发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