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Apollo计划,把国内的自动驾驶提上了日程,京东在“618”的时候也在中国人民大学试运营了无人配送车。李彦宏更是在百度世界大会的时候提出“无人车不远了”。有可能在18年就小批量生产。现在各大物联网公司都在深耕无人驾驶这这一块,有直接造车的,有研发无人驾驶系统的,有两者相统一的,而百度直接开源化,让有能力的人个个能都研发无人驾驶车辆。当然无论造车的还是研发系统的都绕不开一个关键部件也饶不开一个关键进程——雷达和算法!
从目前来看,无人驾驶车辆的雷达主要为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配合使用。激光雷达可以向四周发射激光,通过分析反射回来的激光,重构周围的三维环境和物体图像,而这正是二维成像的摄像头无法完成的事情。激光雷达的优势还在于其探测范围更广,探测精度更高,可以和毫米波雷达互补,使感知更全面,路况信息更完备。雷达让无人车可以感知到物体和人,这时候的感觉就像是盲人摸象,只知道一部分或者说大概,接受了信息却还不知道信息是什么?这时候就需要感知算法了。
算法是为了让无人车认识感知到的三维图像是什么东西?通过算法,告诉无人车道路方向、前方是否有障碍物,障碍物是什么、位置、距离、速度。通过反馈的信息让无人车做出驾驶决定。感知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障碍物检测障碍物分类识别物体动态跟踪高精度定位路沿和可行区域检测车道标识线检测
感知算法加激光雷达,就相当于即给了车辆眼睛又让车辆识别了所看到的东西,缺一不可,未来或是现在厂商都会从这两个方面考虑车辆的性能,雷达是硬件基础,算法是核心进程!
让我们静静的期待无人驾驶车辆的到来吧,车辆终归要和手机一样的电子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