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媒体人应该和小编一样,每天早上坐在办公室头疼今天应该发什么?作为一个自媒体新手,今天分享一些,重点还是喜欢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可能大多是新人目前的状态是这样的: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内容库,当天才开始想选题,然后急急忙忙的找素材,或者是找类似主题的文章。或者去各大热门网站搜索热点话题,各种百度。
奋斗ING
自我完善
1 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内容库。关注行业大咖,如吴晓波、咪蒙、同道大叔等,在他们那里学习每天发文章的内容。关注领域活动或赛事,自媒体联盟等。再有就是关键字监控,这一点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未必做得很好,当然关键词就是你行业里可能会有影响力的公司、人物。(例如科技公司就可以设关键词:苹果、乔布斯、小米、雷军等等。)再就是一些营销节点和节日,这些都是要放进日历里的。(小编采用微小宝客户端,感觉编辑或选择内容都是较为方便的)这样你可以最快的获悉你所在领域的最新的消息,在新媒体里,你比别人快一步,也就相对有了优势。(各大平台新闻的实时性很重要,可能你比别人晚一会,今天这篇文章就不能得到一个好的推荐)
2 我们在定好位,选取自己熟知的领域,和用户群体。当然文章推送的频率和推送时间也有关,小编就有文章推荐200万+,阅读40万+的文章。我是每天都会推送一篇文章,几乎每天22点推送(定时发表),为什么是22点,因为据小编个人总结和其他媒体人的经验所得,这个时候是用户刷新频率最高的时间。
3 固定模块。固定模块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受众拥有一个思维定势,小编之前在另一个头条号推送的也是自媒体介绍和讲解内容,连续一周的讲解了自媒体人应该怎么运营头条?得到了不错的反响。
4 关于热点,我们都知道一个热点话往往会引来多篇10万+的文章和营销效果。但是热点我们不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就了事,而是应该以最快速度说明热点的来龙去脉,然后是其他平台的观点。(为什么有其他人的观点,很简单,为了引导用户在评论区的留言)
5.会使用平台数据,好多新手每天只会盯着推荐量、阅读量、收藏量、转发量等简单数据的刷新,而没有深入做数据分析。用户、粉丝的爱好和兴趣也是我们应该去关注的,去探索的。(明天小编会详细介绍如何利用平台优势?)
休息一分钟,插播一条广告
关于内容题材来源:
1.微博,我们都知道一些”娱乐性”新闻和”爆炸性”新闻都来源于微博,重点还是晚上。我们可以在微博关注一些大咖、领域的引导者和明星、记者报道,有时我们可以看到网友评论,这些都是我们内容的生产地。
2.百度
很多人会忽视百度的作用,认为百度的内容太复杂了,往往在搜索的过程中无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素材。其实百度百科做的还是不错的,一些介绍是很专业的。
3.新闻客户端(头条,一点资讯,UC,知乎等等)
每天保证至少2个小时的资讯阅读,上班之前,中午休息,以及晚上睡觉之前。
早晚养成看新闻客户端的习惯,有几个好处:
①了解最新的资讯,一篇爆文除了基础的内容深度之外,还需要具备很强的时间优势。
PS:建议看的时候,带着问题去看,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扬长避短!
②保持网感,可以了解用户对于内容的偏好,用户的口味随时会发生变化,内容创作团队如果缺乏网感,很容易被被用户「选择性抛弃」。(网络词汇的使用也非常关键)
5.研究同行的内容
这里可能会产生一个争议性问题:通过研究同行内容获取内容题材,稍有不慎就有「洗稿」的嫌疑。
这个特别是在账号领悟,内容同质化极其严重。很多内容缺乏思考,真的做内容的“搬运工”。(避免的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对原有的题材进行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小编建议:多看看爆文下面的评论)
6.社交平台(微信、支付宝)
看看互联网大咖旗下的小编是怎么推送文章的,内容创业还是在于个人的积累和知识的储备。
其实新媒体人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我们只说编辑,而不是该领域的专业者。例如你写咖啡,自己却没有去喝这种的;写旅游,自己却从没出去过;写户外运动的,自己却是个宅男;小编只能说还是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吧!没有人会去看已经被别人发了多次的文章,你再来点评,毫无意义。
作者:最后小编想说:自媒体的路还很长,且走且珍惜。坚持下去,你终抵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