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和心爱的姑娘一起,开一家小咖啡馆,在城市角落的街道边。
咖啡馆不必太大,紧凑的吧台,整整齐齐地摆满了白瓷器具,以及精心挑选的来自全球各地的咖啡豆。一面朝南的落地窗,原木色的桌子,柔软的沙发和抱枕。装饰的风格简约朴素,会把自己喜爱的书摆在书柜上,摆满一面墙。播放的音乐总会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那些。会养一只性格柔和且慵懒的猫,给它和咖啡馆起同一个名字。两个人一只猫,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小世界里,招待每一位进来的客人。我的朋友,爱唱歌的璐璐想要开的是一家酒吧。一次街边烧烤摊的夜宵上,璐璐叼着一支烟,吧嗒抽了一大口,说:“我要把酒吧开在地下室,四周都没有窗户,音响声音开到最大,我唱摇滚,搞得像世界末日地震的感觉。”她有白皙的皮肤,黑色的皮衣,发红的脸颊。我在想,她酒吧的名字就可以叫做“世界末日”。斯文的娜娜喜欢烘焙,想开一家面包房,顺便也卖自己爱喝的丝袜奶茶;巨蟹座的妮可想要开一家日料店铺;老袁想开的是一家情趣用品店,二十四小时营业。还有朋友想开民宿、茶馆、网吧、健身房、纹身工作室,等等。
仔细想想其实会发现,每个人想开的那一家店铺,似乎都是他个人人格的一个缩影。
人们都希望在这座城市里,有一片专属于自己的空间。那里的一切都可以任你自由安排,存放着你的过去和秘密,或者你的热爱与坚持。那里对外开放,却不必太多客人,想要挣点儿小钱,却也不必靠他发家致富。那个空间可能很小,你却愿意一生一世在此厮守。当然咯,真的去开一家店铺,更多人会发现,丰满的理想败给了现实的骨感。房租水电硬成本,哪里找店员?产品品质要把关,生意不好怎么办?甚至就连开店要拿到的政府批文,就足够让人抓耳挠腮干着急。
咖啡馆我一直没有能开成,却准备开始认真做一个微信公众号。比起开店铺,写公众号显得更容易入手。除了必要的阅读和写作时间,你不需要投资什么成本。你也不需要担心资金链断裂,不存在产品滞销的压力。免去了进货售卖的压力,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你的营业时间。做一个自媒体号和经营一家咖啡馆,其实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就像咖啡馆需要选址,自媒体号也需要选择自己的定位;就像咖啡馆需要装修,自媒体号也需要版式设计和内容取舍;咖啡馆会有常光顾的一群老顾客,自媒体号也会有热衷于它的朋友们。如果说咖啡馆的产品是一杯一杯的咖啡,和每一次客人来了提供给他的体验;相对应的自媒体号的产品是一篇一篇的文章,以及人们每一次阅读时候的体验。你会在自己的店铺里,放置所有你自己喜爱的事物,同样这些事物,也可以让它们转变成为文字,放置在你的自媒体号里。最核心的,经营一个自媒体号和经营一家店铺实际上是一样的,支撑你坚持下去的,是那份热爱以及你想要的自由。
而且,我们恰好迎来了这样一个时代。
这时代内容能够剥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而你也能够通过写公众号获得收入,甚至是不菲的收入。2016年,罗振宇提出国民总时间的概念,把竞争的市场从传统的范畴延伸到用户时间的范畴;自媒体大号的广告费用也已经不会比传统媒体便宜了。以前人们先有产品再做品牌,然后通过品牌来创造内容,而以后或者现在正在发生的是,人们先创造内容,然后获得群体的认同构成自己的品牌,再通过品牌面向群体创造出相应的产品。分享问答形式的APP也是今年流行的趋势之一,微信公众号赞赏功能大行其道,乃至付费阅读的呼声也逐渐提高。这些现状的背后,是互联网用户红利消失、在线支付技术成熟、共享经济形成气候、消费升级、自媒体崛起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大势之下,未来至少三年到五年,以“内容”为产品的供应方将会获得广阔的市场,竞争激烈之后,“优质内容”将会成为炙手可热的产品。
像经营一家店铺一样经营你的自媒体号。
你可以想象,以后,你有一个自媒体号,人们来你这里阅读文章或其它形式的内容。你的客人在这里消耗了他时间,同时,他也会付钱给你,以付费阅读、赞赏、或计时的形式。
你的自媒体号就真的变成了一家店铺,你不一定能像咪蒙一样,一篇文章广告费卖出上百万,可你却也能够凭靠这家店铺养家糊口。愿你在将来能有你的一小间店铺,能让你保存你的热爱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