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信息流广告攻略 烧钱多 效果差 该怎么办

经常听客户抱怨信息流广告效果不好,钱都打水漂了。但是反观客户投放历程就知道为什么效果不好。有的每天只拿200-300预算测试,然而表单成本可能就去到70-80.有的就按竞价广告思维上硬广,放精准词,效果不好。至于信息流广告究竟怎么投放,信息流产品有没有好好研究,这些全不管。

大家知道吗,并不是信息流广告的效果不好,而是你还没有入局,或者说你入局太晚。既然这样,那我们看看2018年的信息流广告应该怎么投放

【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流量逐渐向大媒体聚拢,小媒体越来月依附于大的广告平台】

有个说法叫“营销孤岛”,慢慢的广告主能选择的平台会越来越少,因为大部分平台没有足够多的数据、广告主、资源和预算,所以很难构建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优化、不断提升的一个平台。移动互联网流量是被巨头掌控的,所以你只能在几个巨头的营销孤岛里想办法。

【营销自动化实现,一个用户身上可以打几万个标签,精准的实现广告定向】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标签。比如一个人在家里、在单位、在路上、在手机里、在社交网络里都有很多标签。打得标签越多,将来对他的分析、判断或者说对他的定位会越来越准。标签不是靠简单的分类整理出来的,百度运用搜索大数据支持,在这一点上可以説是独树一帜。

【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将会融合】

纵观百度17、18年的战略部署就可以看出端倪,17年大力提升信息流广告占比,18年重点搞品牌等展示类广告(信息流依然是重点)。品效结合,在竞争日益激励的情况下,打出一张漂亮的牌。

投放信息流广告大体思路是怎样的呢?

首先,信息流广告是原生广告,要和内容完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高点击率。

高点击率对媒体和广告主而言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这样媒体的eCPM才比较高,而对于广告主而言,有了点击率才有后续的转化。

第二,要根据用户的不同生命周期去激发消费需求。

信息流广告跟搜索广告完全不一样。搜索广告是等用户有搜索行为的时候才能影响到他,但是信息流广告是主动广告。我们可以在用户没有需求、有潜在需求的时候,暗示用户、辅助用户、影响用户完成购买决策,这是搜索广告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在投放信息流广告的时,要根据用户的各种标签投放广告,去一步步激发用户的需求,这样转化率才是最高的。

举个例子:某教育机构

第一批投放的物料是激发用户对未来的憧憬;

重定向这些用户进行第二次投放的物料是专升本教育能给年轻人带来好处以及重要性;

再进行第三次投放这些用户,投放是学历教育的价格、优惠。

这个教育机构就是一步步激发用户最终实现转化的,它在信息流广告上获得的投入产出比甚至比在百度投放广告效果还好。如果一上来就开始投放学历教育的价格,用户会没有感觉,转化率也自然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