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个时候,我在一家公司做市场营销。某天,公司领导把市场部同事叫到会议室谈论业务,具体谈论了什么我全忘记了,只记得谈话的最后,领导嘶~的吸了口咽,然后噗~的吐出一个大烟圈,意味深长的对我们说道:“你们啊,毕竟缺少了一点格局。”
我心里嘀咕,哦,格局。
当时我对于格局这个词还不是很理解。只知道在我们老家,一般管沉香手串的结油状叫格,分为黑油格黄油格啥的。原谅我读书少,听完领导的训导我当时就百度了一下这个高深的词汇。其实新华字典的解释中这个词原本是非常简单纯朴的一个词,就是结构和格式的意思。到了百度百科里面就已经开始故弄玄虚了,现在你问一百个人对这个词的理解,估计有一百零一个哈姆雷特式的答案。
后来我发现,从大公司当高管出来的人,特别喜欢动辄谈格局、战略、框架、体系等等这些高大上的词汇和概念。尽管创业的时候可能公司加上打扫卫生的阿姨都不到十个人。但,这并不妨碍谈论这些,毕竟像格局这样的词汇从嘴里飘出来,不管多么虚无缥缈,听起来都显得倍儿有远见。
而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使那些现在看起来非常有格局的大佬们,也并非天生的格局远大。很多大佬们也是从当小弟干起的。
任正非靠两万块钱倒卖交换器起家的时候是什么格局?马云挎着个公文包推销中国黄页看人脸色的时候是什么格局?马化腾长时间无法找到盈利模式急的想卖掉QQ的时候又是什么格局?所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少不了功成名就后的修饰,不吹一番牛逼怎显得当初的先见之明?然后下面公关部门再发几篇关于圣上英明的软文,伟光正形象就更进一步了。
在吴晓波写的《大败局》里,那些一上来就谈格局怎么怎么样的企业,最后都成了历史的炮灰,反倒是一些专注某个点突破的企业最终达到了面的覆盖。雕爷谈到他如何一个想法获取风投上亿投资的故事,没有别的,就是投资人看上了你的人,获得多次小成功的人才有可能获取大成功,一上来就谈大格局,试问,你凭什么谈?开口马云闭口马化腾,跟你有一毛钱关系?
眼看着现在一个个词汇被毁的不成样子,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一定痛心疾首。理想颓了,情怀馊了,格局烂了,这么糟践下去还能剩下点儿好词么?
王朔怎么说来着?要小心那些让你学好的人,坏人都憋着让你学好然后自己使坏呢。
理想,情怀,格局,这些东西就跟内裤一样,要有。但是,真的不必像超人一样内裤外穿,或是逢人就说我穿着一条格局牌内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