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放假 在家反思今年的 内容营销 做的如何

说起内容营销,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人认为内容营销是指用图片、文字、视频、直播等做的东西;

有的人则认为内容营销包含平面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微博微信、新闻稿、H5等能产生内容的;

以上各种解释,我觉得,都对;只要营销人能守住本心一直坚持在做,都不会错。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

内容营销,指的是以图片、文字、动画等等介质传达有关企业的相关内容来给客户信心,促进销售,就是通过合理的内容创建、发布及传播,向用户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实现网络营销的目的。他们所依附的载体,可以是企业的LOGO(VI)、画册、网站、广告,甚至是T恤、纸杯、手提袋等,根据不同的载体,传递的介质各有不同,但是内容的核心必须是一致的。

聪明从来都是把事情归纳得更简单。by 何禾

以下开始自我反思。

我所理解的内容营销,内容是“战略层面”,营销是“战术层面”。

战略层面,要清楚自己所要传达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在今年上半年,本人坚信“做品牌就是做细节”,故在传播中,在能传达品牌的比如产品、事件、服务、vi、促销等各个环节,都无不考虑品牌的露出;

而在下半年,深感这样做,应该没有错,但是却有如“无根之木无根之水”,总感觉有点“飘”的感觉。举个例子就是公司内部人都会觉得“品牌传播离他们很远”。(此处有同感的同学可留言与我交流)

经过一番考虑,决定“回归本源”,产品经理出身的我,最终决定还是“聚焦”产品。此聚焦,并非只讲产品,而是以产品的实质性,去做品牌传播的“介质”。

比如,传播品牌历史讲品牌故事,就是产品的发展历程;促销或事件的传播,就是依托于某一款新品或产品卖点的放大(这个卖点要具有社会普遍关注但竞争对手没有);

战术层面,重要的不是做了多少种媒体传播,而是做好了几种媒体的有效传播。

本人一直认为,战略是根本,战术性的东西则可“相机而动”,不是那么重要。

比如一个新品上市,新浪、腾讯网易、搜狐、或者移动端的头条、微信等,我多做一个少做一个,或者这个上面是做硬广?活动?话题?还是其他?我觉得这些差别都不大,不会对我的传播产生本质性影响。故此时一般就会鼓励部门人大胆去想传播形式。好的传播形式定会锦上添花。

最近做了两个比较重要的事情。

一是某新品上市;可以说不管从战略性上的内容还是战术性上的传播形式与媒体,都用到了。

比如,我做了产品视频、产品评测(文字及视频两种)、硬广、论坛、话题、促销、线上发布、H5、倒计时海报等等,除了没开一场新品发布会了(内部决定不开)。

但传播的效果怎样,很好,但是我觉得不是最好。

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对“内”传播的震撼力不够,即没有在公司人员及同行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我是觉得,传播要做的好,在消费者传播做得好的同时,公司内部传播也要做得好。

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去分享去传播,才有信心与经销商、店员、消费者等沟通;同时,还有一个“内”,就是要在同行内部产生影响;大家都在一个行业混,必须对他们及合作客户都产生影响。(谁能猜到哪天他的经销商或合作客户不转过来做我们的)

说到“对内营销”做的好的,不得不提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就是我们冠名了“和谐号”高铁媒体,从车身外部到内部,全部是我们的广告,在全国投放了多条线路吧。

效果如何呢?

直接说带来的结果:我们在上海虹桥火车站内召开“首发仪式”的当天,我们的传播就已经刷爆朋友圈、经销商主动宣传公司花了大价钱主动去做活动、行业内主动询问此形式效果、媒体圈在疯转的同时,我们部门几个人接受到了无数的广告投放电话。

最重要的,外面在传说的我们的广告投放价格翻了好几倍。

我想,这次传播效果比较好。虽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远不如之前的新品上市,但现在来看,宣传效果刚刚的,起码“对内传播”做到了。

消费者层面,我们所做的互动活动,目前参与的消费者也是很多,单单微信服务号后台短短3天已经有数千人参加活动。

内容营销,不是传播方式的一种,也不是企业很多传播策略的一环,我觉得,应该是提高到传播“战略层面”的一种精神,一种思维方式。

作为营销人,必须去坚持这种精神、这种思维。

还是回到之前我说的,只要营销人能坚持住本心一直在做,都不会错。比如杜蕾斯,微信营销一种方式做到极致,做牛逼了,谁敢说你不是内容营销?虽然可能确实不是完全的内容营销

任重道远,希望自己继续砥砺前行!

今天以上!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