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娜:网大如何抓住新媒体营销的红利?

前几日,《人民的名义》火爆,一部严肃题材的正剧成为“社交货币”;《欢乐颂2》热播,应勤直男癌处女情结在社交媒体遭遇热议;再到《春风十里不如你》张一山、周冬雨CP朋友圈刷屏,热门电视剧口碑营销,朋友圈、微信KOL、社群等新媒体的力量越来越重。这对刚刚在探索阶段的网络大电影营销是否有可借鉴之处?

在与众多的网剧、网综的项目的合作中发现,毫无夸张的说,影视剧作品,包括网大在内,谁能够快速有效积累用户口碑,谁才有机会打响这场舆论战。因为现在的观众的收视路径早已发生了变化,只有能够诱发他们关注的内容才是好内容。而新媒体是网大营销天然的土壤。

因为网大与新媒体有着天然的连接,首先,新媒体的用户其实就是网大用户。相较于线下媒体或者较为传统的电视、车体、站牌等广告形式,新媒体上的用户以及眼球经济更容易转化为网大的用户和流量。且网大的营销费用有限,新媒体性价比也是最高的。

此外,网络大电影付费窗口期非常短,只有6个月,真正可以引爆的时间非常短,影片上映一个月甚至是一周内是非常关键的引爆期。而在所有媒体中,新媒体的传播反应是最快的。

如何在第一时间实现真正的口碑营销?关键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1、 找到第一批核心用户,我们称之为种子选手。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让影片口碑传播的核心。

2、 找到了核心的粉丝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剩下的一半是想尽办法让粉丝为你说话,引爆舆论。

3、 共同制造大众G点,流量的产生。

找到第一批核心用户

我们在参与老九门、余罪、最好的我们、我去上学啦等等众多的网剧、网综项目中看到,营销的关键都是找到核心的卖点,继而通过精准渠道的策划与传播从而找到第一批核心用户群体,并让他们成为第二轮、第三轮传播的发声筒、扩音器,最后形成炸裂式的口碑传播。

而核心人群的寻找,第一步就是产品的定位。产品卖点、共鸣点,才可以触达真正感兴趣的人群。《人民的名义》走火,在湖南卫视、爱奇艺这样的年轻化平台播出,是关键点,弹幕、微博、朋友圈评论等年轻用户对内容的二次创作,推动正剧这一限定题材具备了大众的共鸣点,70后、80后、90后观众他们喜欢的点一定是不同的,但是他们都从这部剧中找到了自己的共鸣点。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分众传媒的时代,无论是怎么样的艺术形式都没办法一开始就得到所有人的喜爱,精准的定位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那一拨最有可能喜欢我们的人,然后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传声筒、扩音器。

前一阶段,美团的“MD反黑组”微信账号在朋友圈走火,身边的很多媒体朋友转载了《谣言粉碎机:关于美团点评的这几个谣言你一定都听过》这篇文章,文章以自黑有趣的内容澄清了美团近段时间的各种谣言,诙谐幽默的方式起到了出其不意的传播效果。其核心的传播点包括“自黑的艺术”、“公关人的自我修养”、“当人生面对谣言“等等,这些有共鸣的话题设计再加上社群等新媒体互动式传播,最后引发了巨大的共鸣,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南方周末、澎湃、网易、新浪、搜狐等等众多媒体人进行刷屏式的转发,推动该篇文章的转载率、阅读量都实现了几何数增长。

第二步让粉丝为你说话,口碑的力量

核心粉丝的触达与口碑的产生相辅相成,我们在向核心人群发射我们精准内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产生了口碑效应。例如《太阳的后裔》核心卖点是势均力敌的爱情,这样的定位一出,就立马将其所有的爱情剧泾渭分明,然后这个概念得的了第一波粉丝的认同,在新媒体端开始出现大量的势均力敌爱情的解读,推动太阳的后裔持续走火。网大营销也是如此,找到第一波粉丝让他们认同我们的核心卖点、共鸣点,再加上新媒体力量的推波助澜完全有可能实现口碑营销的二次传播、三次传播,这个威力巨大的。

去年年底我们做的明星形象包装的案例,就是一个全平台联动的经典案例,这个想象力要比单平台更大的多。当时因为时间紧急,我们用一天时间调用了100个娱乐类、影视类、生活类、时尚类KOL全平台联动传播,覆盖了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自媒体平台等全媒体平台。后来产生的是非常巨大的,大家可以看下这个表格。

第三步共同制造大众嗨点,流量的产生

这就到了我们第三个关键点,制造大众舆论嗨点一起引爆流量。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老九门、太阳的后裔等等都是口碑引爆流量的大剧,但是片子本身就非常好,有的是大IP,有的具有很闪亮的明星效应,所以看似对网大营销借鉴的意义不大。其实不然,口碑营销在其中还是发挥了很大的推波助澜和锦上添花作用,实现从口碑剧到现象级大剧的一个推动。

其中尤其比较特别的是《余罪》,这部剧不是大IP也没有大明星,但最终却成为2016年网剧中绝对的黑马,流量和口碑都是当年网剧中最好的,甚至直接带动张一山明星价值飙升,片酬翻了好几倍。口碑的影响力绝对是特别重要的。

口碑发挥的作用特别大,到后期产生了大量的自来水。余罪传播的时候,我们分析他的核心人群是两类,喜欢罪案题材的人群,喜欢周星驰喜剧类型的人群,所以在这两类人群中推广力度很大。但是新媒体数据出来之后,我们发现喜欢美剧的人也喜欢余罪,因为它的节奏也好、讲故事的方式也好,都非常有美剧的特点,在爱奇艺讨论区很多用户自发地将余罪与很多美剧、港剧对比进行评论。所以余罪在后续的传播中可以看到新增加了一个传播的核心“余罪是迄今唯一可以媲美美剧的网剧”,做了很多丰富的物料来传播,这样又吸引了更多喜欢美剧、喜欢节奏感强的人来看。

而这个传播过程中,其实就是与粉丝一起制作嗨点,一起发现传播点,发挥新媒体的力量,辐射更广泛的人群,产生真正的流量。所以说粉丝不代表流量,口碑也不代表流量,但是两者都可以影响其他人,产生真正的流量。这是我们做网大需要思考的。

责编: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