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法国人卖设计,中国人买配置
l 乏力的公关与传播,不懂中国媒体
l 消费结构已然倒置,惯性思维主导营销
抛弃了苏菲玛索,DS找王凯代言将近一年的时间,市场销量并没有他们期待的那样蒸蒸日上。不仅如此,无论是管理层换帅,还是终端送巴黎游,都没有挽回DS在华的颓势。据权威媒体报道,2018年一月DS旗下产品的销售为:DS6:105辆、DS4S:116辆、DS5LS:58辆、DS5:4辆。
很明显,DS本想借助2017年初王凯的电视剧形成高关注度,伺机与消费者建立关系。但笔者却认为,实际上这是法国人的一种“意淫”,电视剧再热和你家的车有半毛关系?放眼娱乐圈,有多少演唱会火了但赞助品牌是谁都不知道的案例比比皆是。更糟糕的是,王凯一向低调,话题不多,因此公众的号召力特别是时尚的感召力必然严重不足,而DS恰恰需要那种style般的张扬,否则就对不起“前卫 巴黎“的称号了。
观点一:拿奢侈品的思维卖车。我喜欢看美国大片不等于我认可美国车,我喜欢香奈儿不等于我认可法国车。法国人天生自信,总是固执地认为法国的就是最好的,认为出众的、工匠般的设计就是一切的价值,配置不重要。确实,这样的思维用在奢侈品上是适宜的,虽然笔者很喜欢DS5、标致4008以及雪铁龙C3等法系车,造型唯美,车也好开,但是中国普通的消费者只关心、也只会为配置表买单,根本不给你法国车入眼的机会,那么销售从何而谈呢。
观点二:乏力的公关与传播,不懂中国媒体。一直以来,法系车的公关与传播都做的非常差,具体表现为软文太多,头部媒体的合作缺乏战略,媒体KOL舆论卡位缺失等等,导致了法国车总是负面报道的集中营。长久以往,法系车很有可能不是倒在战场上,而是被“唾沫腥子淹死”。
观点三:消费结构已然倒置,法国人仍然惯性思维。随着中国市场消费能力的持续升级,以及80、90后的崛起,现在的汽车消费结构已然倒置,即越贵的车消费者越年轻,越便宜的车消费年纪越大,而不是之前价格与年龄成正比的老黄历了。特别是当下的A级车、B级车市场,反而是大龄消费者的主场,法系车过于夸张的造型以及虚高的价格,面对这样的主流人群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笔者认为,法系车不妨学习下吉利和长城,拿出足够的诚意,也许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