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摘要:
“互联网+”时代下,技术飞速进步,商业环境不断变化。在这一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前,互联网企业成就了诸多创业神话,但同时,大多数传统企业却在转型路上不断受挫,进退维谷,举步维艰。
为什么传统企业拥有多年行业经验,积累了强大的资源优势,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却不断被互联网后起之秀所颠覆?为什么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传统企业水土不服?为什么互联网转型会成为企业的资金黑洞?
这是国内首部从传统企业内部实践出发,探讨此类问题的著作。以生态圈这一宏观视角,洞察传统企业转型中的13个困局,针针见血,带您深入剖析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的困难及解决之道,一部中国企业版《创新者的窘境》!
书中金句(摘自营销困局:夭折在大字报后)
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积极使用新的工具,建立和客户的连接,从而开展营销攻势。一旦有了新的互联网入口产生(无论是淘宝网、微博还是微信),商家都会挖空心思去轰炸用户的眼球,这些几乎成了约定的惯例。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终端使用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在线,所以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
尽管如此,传统企业在互联网营销上的巨大投入并未换来预期的效果,升值陷入了一片红海。在数字化营销上,传统企业经常陷入了以下两个极端:其一是新瓶装旧酒,用传统营销思路进行数字化营销。很多企业只是将“数字化营销”单纯地理解为“用数字渠道做营销”。这些企业仅仅使用了互联网的工具,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营销思路,仅仅将原本传统媒体的广告文案直接通过互联网渠道发布,就像旧瓶装新酒,结果是事半功倍,收效甚微。其二是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脱离了营销的本质。为了吸引用户,博取眼球,很多企业运用互联网渠道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力求标新立异,靠着一些“怪招”、“损招”出奇制胜。
所以,我们不能只为盲目追求创新,却低估了公众的认知能力和需求等级。真正成功的营销广告,不仅需要获得用户一时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转化为认同感和最终消费。而这一转化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触发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不仅要“看对眼”,还要“走到心”。
在互联网浪潮下,各种营销创新层出不穷,到底应该采用何种渠道和策略,这是传统企业面对数字化营销困惑的关键问题。
对数字化营销有个明确的定位找到一个切入点规划一个生态圈建立数字化营销的考核指标重视数据
还有,要用对平台,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商业生态的变化,各种可以接触到消费者的平台越来越多,作为传统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到平台的重要性和差异性,合理的利用平台工具营销自己的产品。
在过去,我们常说:消费者是上帝。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是上帝,而很多企业错误的把自己变成了——仆人。其实,真正成功的互联网营销,应当是把用户当成上帝,而企业是建造天堂的主。
如果你还没学会,如果你正打算转型互联网方向
关注传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