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大新闻科学家也会玩标题党和悬念营销 | 热点

导 读

1015日,星空天文网发布了一条预告微博,“明天晚上北京时间2200,全球各大天文台和研究中心将联合发布重大消息”。这条微博获得了五万转发,人们纷纷猜测这个重大新闻是不是地球毁灭。

但是16日晚的新闻发布会说的却是“人类首次看到引力波的天体事件”。一时间,大家又纷纷到到天文圈求解,天文爱好者再一次向大家科普“引力波”为何物,这场悬念营销无比成功赚足了公众的关注,这也让人们看到了科技传播的新路径,科技新闻也可以如此有趣也是未来新的发展方向。

1

“悬念式营销”的成功之路。

这个刷爆朋友圈的大新闻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悬念营销。

从15号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欧洲南方天文台等数十家全球著名天文机构纷纷预告“北京时间10月16日晚上10点将发布重大消息”。

数家天文台的联合互动让这个在天文圈爆炸了的消息迅速发酵,成功传播到普通人的社交平台,出于对茫茫星空的好奇以及科幻小说的熏陶,“吃瓜群众”开始猜测这个重大新闻是不是“地球毁灭”。这些微博虽然充满了戏谑没有天文学的严肃性,但是巨大的转发量也让许多人隐隐感受到会有一个“大新闻”。

而且在预告微博之后,会议主嘉宾“LIGO团队”和“中国国家天文”也纷纷放出小剧透,每条微博都暗藏玄机,即使“不小心”的在海报中暴露了这次的主角“引力波”却依旧故作神秘,使得人们越来越好奇10月16日晚上10点的重大消息究竟是什么。

16日晚10点,发布会准时开始,各种会议直播让人们第一事件了解这个重大消息。接着,为了解释“人类首次看到引力波的天体事件”的重大意义,各大科普性账号又开始向公众介绍“引力波”。之前的悬念营销吊足了胃口,而且人们对浩瀚星空抱着许多好奇与想象,天文圈的“大新闻”迅速成为社交平台的新话题,每个人都在关注“引力波”、关注人类首次看到引力波的重大意义。

天文圈成功搞出了个大新闻创新了科技传播的路径,让人们看到了科技新闻原来还可以这么策划。

2

互联网时代科技传播的创新。

原先,一提到科技传播总是会浮现那些专业性非常强的科技新闻的报道,传统的科技新闻报道总是充斥着高深的专业术语和枯燥乏味的实验数据,虽然大部分门户网站都有科技新闻的分类,但是科技新闻一直被视为小众人群的特别关注。

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数据化信息的接受程度持续增高,科技传播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在互联网时代,科技传播突破了大众媒体的报道框架,找到了合适的传播路径

果壳网于2010年11月由姬十三创办,内容多以有智趣的科技主题为主。2016年2月11日深夜,其报道《科学家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了:今晚的“大新闻”到底说了个啥》,发布不到24小时,阅读数就达到200万,点赞近2万,随后微博的同主题推送,转发超过13万次,创造了3000万的总浏览量……微信涨粉10万,微博总涨粉6万左右,被誉为“互联网 +”时代科技新闻报道的成功典型。

现在的科技新闻报道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进行全媒体融合报道,动图、动画、表情包的交替使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此外,科技新闻本质上是一位翻译,将专业知识翻译成大众能够理解的内容,所以要树立“翻译”意识,生动再生动、幽默再幽默;最后,融合人情味和科学精神的科技新闻才能走得更远,如何利用人们对未知的好奇来调动情绪成为科技传播者的新课题。

“互联网 +”时代的科技新闻应在熟知当前大众阅读方式特点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除了做好全媒体融合报道、树立“翻译”意识让科技新闻变得平白而生动、富有人情味和积极精神外,还应该在选题、排版等问题上多下功夫。如何将科技新闻写得让读者愿意看、喜欢看,始终是科技新闻工作者不断努力和探索的目标。

3

基于受众视角的创新科技传播模式。

传统的科技新闻之所以没什么人看就是因为原本的科技传播模式以传者为中心,没有基于受众角度的探究,为了增强科技新闻的可读性完成其社会化和平民化必须要基于受众视角的创新传播模式。

1)套餐新闻传播模式 :近年来 ,该新闻传播模式广泛的应用于新闻传播中 ,然而其与科技新闻的融合程度却不甚理想 ,主打新闻中结合几条副新闻所组成的套餐式的新闻即为该种新闻传播模式。例如 ,在主打新闻中穿插图片、点评、背景介绍等 ,而给受众带来不一样的科技新闻阅读体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套餐新闻就是一种合成新闻 ,具有丰富的新闻内容 ,充足的信息量 ,受众的接受程度和关注度也较高 ,实现科技新闻和套餐新闻传播模式的融合 ,对于提高科技新闻的影响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2)受众参与的新闻传播模式:在科技新闻的传播过程中 ,如果有受众的积极参与 ,科技新闻的关注群体将会有极大程度的增加 ,受众参与传播科技新闻的方式有网络、微信、博客、微博、手机等多种方式 ,通过对受众科技新闻疑惑的解答 ,并虚心接受受众的点评、批评、建议等 ,使受众成为科技新闻传播的监督人 ,这对于科技新闻报道内容的客观真实性将会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3)故事新闻传播模式:科技新闻的报道内容针对的是科学技术、科研成果、科技人物等 ,这就不可避免的使科技新闻的报道内容理论性过强,而显得枯燥乏味,鲜少有受众耐心的将报道内容全部阅读 ,通常是阅读了一点就失去了继续阅读的兴趣 ,这也是当前科技新闻存在的通病。故事新闻传播模式能够极大的增加科技新闻的趣味性 ,例如 ,科技新闻的开篇如果采用故事案例 ,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描述调动起受众阅读科技新闻的兴趣 ,受众的科技新闻关注度得到提升后 ,再展开科技知识的传播 ,将会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故事新闻传播模式可以很好的将科技知识传递给广大受众 ,对于受众的记忆和理解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些认为新闻内容有趣的受众 ,还能够将科技新闻转述给他人 ,这对科技新闻的传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故事新闻传播模式使科技新闻的感染力、趣味性、可读性有了极大的提升 ,受众也更加容易接受科技新闻 ,在故事阅读的过程中 ,受众对科技新闻的兴趣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科技新闻的关注度也得到提升 ,进而极大的促进了科技新闻的传播和发展

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建设、国家发展的助推剂,提高科学技术的水平是使我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保障。而科技新闻作为科技成果、科技政策、科技人物的传播途径 ,对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增强科技传播效果,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科技新闻工作者还是要多学习天文界这条大新闻的策划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数据时代的便利,进一步创新科技传播的发展。

文章主笔| 千千学姐 传媒实验室团队

参考资料| 《互联网 +”时代科技新闻的创新——以果壳网引力波报道为例》向梦丹

《从受众视角下分析科技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虞杰

文章声明 | 传媒实验室不对相关概念及其涉及的事件进行是非判断,撰写文章只探讨文化及事件本身,欢迎拍砖、更正和补充。

发稿网软文代写、微信营销、微博营销、报纸广告、视频置顶、百度问答等多种互联网广告行业。发稿网平台有上千媒介编辑、专业写手、段子手、营销专家,为企业、公共机构和个人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将创意、智慧、技能转化为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发稿网平台凭借多年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积累,发展遥遥领先同行业其他软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