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年年底写了15篇吐槽风格的文章。最近捡起来继续。也许风格维持,也许会变。千变万变不离其宗,只说2B媒体的发展和生态。
本意是,以我浅见,发表谬论。你看的好,搭讪起哄架秧子聊聊业务甚好;你要看不爽,不必叉腰肌指桑骂槐,有失身份。
讲点实话。
2.
这一期谈2B媒体人的工作性质。
在谈之前,要界定一下何为2B媒体人。不是所有码字的,能写新闻报道的就算媒体人。在国家出版机构那里,大多2B新闻网站都挂不上号。抛开官方“新闻”界定,通俗来说是,主营业务以新闻内容为2B媒体。
不过,在互联网去中心化之后,所谓的自媒体风生水起,传统的2B媒体早已经不是铁板一块。
从内容到渠道到流量,从传统媒体人出身到技术人到PR到厂商角色再到销售,2B内容生产商越来越多样化。多样化的好处是市场繁荣,危机总在。借用“攻壳机动队”的台词,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过于单一只会走向毁灭。
这里只讨论报道内容的媒体人。
3.
回归商业模式,内容是吸引流量的业务,非变现业务。有好内容,就有流量就有广告就能带来线下业务,大多这个思路。再延伸,有了品牌和资金实力后,还可以孵化多种业务,这里不举栗子。如果举栗子,大数孵化的新业务是骗投资人的钱(欢迎机构媒体对号入座)。所谓流量都是买来的,刷来的。真正为厂商导流促进销售的有几个?
别说只做品牌。厂商不是傻瓜,目标明确,一切不以销售为导向的PR行为才是耍流氓。
到了移动端,内容被分化。参加发布会的仍以机构媒体为主,他们生产内容为商业模式服务;自媒体以内容变现为主,产出即营收。还有一波以流量为主,或编译或摘抄或赤裸裸抄袭。
好内容+渠道才是好品牌,从来没有好品牌之下能产生好内容,是这个因果关系。以当年平媒XXX世界来说,这个品牌足够好吧,内容呢?渠道呢?为何如此,这又是另一个话题。
不能简单说机构媒体和自媒体(广泛的概念,多指微信公众号为主)的内容谁好谁坏,一来牵扯价值判断标准,二来大多数2B自媒人脱胎于机构媒体,3来与多数自媒体的定位有关。
例如,一个是厂商或PR公司经营的公众号,原本就不指望盈利,仅仅是护城河,或者为影响力和一条看门狗而已。这种厂商属性的自媒体,你说是不是媒体?
4.
大环境下,这几年机构媒体的内容江河日下,品牌下降。和薪资结构、人才培养、机构调整有关。
小环境下,自媒体内容更快、更有观点,更博眼球。这符合抓眼球的看法,有流量,受众精准。这些均是相对概念。
可骨子里一样。机构媒体的变现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在于其他业务。内容服从商务配合。小记者各个愁眉苦脸,入行时间不多,被各类商配压榨。自媒体,如果纯粹写软文的自媒体,其实也没有多少自由度,真以为想写什么写什么?
最近翻了几个互联网的公众号。溢美之词等于吹捧。上好细腰,下则饿死。付费的公司不要脸,指望自媒体要脸?自媒体不过把厂商脸皮撕掉,赚的是快钱。路数和10多年前网站刚开始一样一样。要快,要有观点,要有流量。对不对,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做流量的自媒体另当别论。语不惊人死不休。今天吹捧华为的人和以后骂华为的人是同一拨人,没什么疑问。
我们在谈商业,谈变现,谈赚钱,谁和你谈情怀?
5.
亲身经历几件事。
年前无聊,写几期吐槽,得罪人了。这事我认,我一个写软文的,就该贴着你。这么揣摩心思太累,不伺候了,爱谁谁。
节前已安排好出行。公关公司几轮电话追写稿追时间。熬夜加班,写了两稿均不过。这事我也认。我一个写软文的,就该听你指挥。
我以为自己是个手艺人,精雕细琢出慢活。谈什么工匠精神?再谈,煮熟的鸭子都飞走了。
我以为自己是个媒体人,辣手著文章,揭露真相,榜样是解放前的范长江。其实,我不过是个生意人。在钱面前谈什么尊严,笑话,你养我啊?
6.
所以,谁都别笑谁
我就是一个写软文的
咱们好好谈生意
谁和你谈新闻理想?
发稿网软文代写、微信营销、微博营销、报纸广告、视频置顶、百度问答等多种互联网广告行业。发稿网平台有上千媒介编辑、专业写手、段子手、营销专家,为企业、公共机构和个人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将创意、智慧、技能转化为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发稿网平台凭借多年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积累,发展遥遥领先同行业其他软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