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和内容编辑,是昨天一直被反复提到的话题。

下午面试一个人,面完以后,我觉得这个人不OK,理由是,我要的是内容运营,而这个人是个内容编辑。面试完后,得知我身边有个小朋友最近工作得不开心,问她为啥不开心,她说她觉得现在的工作更像内容编辑,而不是内容运营

所以,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内容运营,什么是内容编辑,两者有何不同?怎么样从内容编辑转变为内容运营呢?

是做编辑,还是做运营

从薪资上看,在同等级别下,内容运营属于运营岗,如果在鹅厂的话,这是P族;内容编辑属于编辑岗,在鹅厂,这是M族。P族的工资要比M族的高,也就是说,两个人同等级别,内容运营的工资比内容编辑高。从发展空间上看,内容编辑是属于强内容驱动型的产品才需要的工种,职业发展很依赖于平台,这个平台一定是靠内容变现的。世界上平台有那么多,强内容型的平台只是其中一种,更何况,仅依靠内容变现的产品商业回报比起其他类型的产品也没有那么大。这样的平台一般是指,门户网站,资讯平台。而内容运营则是不挑平台的,互联网上的任何东西都是内容, 任何产品都需要内容运营,内容型的产品需要内容运营,电商也需要内容运营,工具也需要内容运营等,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需要内容运营

总结起来,就是内容运营比内容编辑工资更高,发展空间更大。所以,在挑选职业发展方向时,我会更加倾向于内容运营

内容编辑和内容运营有何不同

什么是内容编辑,什么是内容运营,教科书上的定义已经有很多了,搜索引擎也会告诉你结果。这里我不想谈定义,只想谈自己的理解。内容编辑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保证内容的质量。内容编辑对内容负责,工作内容可能有:换一下某个位置的焦点图,把某某内容放在某某合适的位置上,把握内容的调性,保证内容的质量,还有一定的数据要求。发一条新闻是内容编辑,换个banner图而是内容编辑。

内容运营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提高的内容的效率,为产品负责。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两者的区别是目的不同,达到目的的手段也不同。内容编辑是对内容负责,内容运营是对产品负责,内容编辑的工作手段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满足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内容运营是通过各种方式满足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可以理解为,内容编辑是内容运营各环节中的其中一环。

从一个案例看两者区别

在这个地方,我想举个例子。昨天在面试时,我把产品拿出来问候选人,如果是你来负责这个产品,你会怎么做来保证这个地方的内容质量和数据? 她说:通过人工手段,挑选出合适的内容放在这里。我问:如果我们面对的用户很多,而且个体差异性很大,你怎么保证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呢?她说:提升内容质量,我会把这个内容精编,让它变得同时能满足多种用户的需求。

她说的也没错,这就是内容编辑的做法。那么内容运营,我们要的是,通过产品化手段更加高效更加快速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会建立一个内容库,保证这个库的内容又全又好,其次,我们会根据用户基础信息把用户划分成不同的群体,然后再按照用户的不同把内容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再把合适的内容匹配给合适的人群。

在这个过程中,内容运营要建立这个内容库,并且保证质量,可能会修改文章,可能会改改标题,这里就是内容编辑的工作。但是这只是其中一环。接下来内容运营会根据用户的理解,和产品经理一起,把用户划分成不同的群体,再结合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把内容进行划分,再来和产品经理一起讨论出可行的根据不同的内容推荐给不同的用户的逻辑。这个过程就是个性化推荐,玩法很成熟了,已经不新鲜了,自从今日头条做起来并且用各种数据验证可行之后,很多家都在跟进了。

两者所站的维度不同

个性化推荐也只是内容运营其中的一种,并不是全部,内容运营还有很多种玩法。例如发动用户众包生产内容。总之,内容运营是对产品负责,为达到产品数据好的效果,会尝试各种办法去达到目的,这些办法里面,有通过人工干预来解决的,也有通过数据和算法来解决的,甚至用别的什么更高明的办法。作为内容运营者,就是要成为这款产品的负责人,对产品的数据和结果负责,绞尽脑汁把这个产品做好。

昨天听到一个例子,朋友说,他下班时想把空调关掉,到处找遥控器找不到,叫来保安帮忙找遥控器。保安问他:你的需求是什么?他说:我想把空调关掉,保安直接把插座拔掉,说这不是关了吗?他说:可是我没有找到遥控器呀,保安说:先把空调关掉,遥控器肯定被谁保管起来了,明天来了,他们肯定会拿出来的。

听完这段话,我就心想,这就是内容编辑和内容运营的区别。内容编辑就会想到,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一定要通过人工的方式来优化内容本身;而内容运营则是,清楚需求在哪里,并且能想到更高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内容运营比内容编辑站在更高的一个维度。

怎么从内容编辑转型为内容运营呢?

我想先说说自己的经验。刚毕业来鹅厂时,我的岗位是内容编辑,负责发push,工作内容就是挑选新闻、写文案,这就是内容编辑的工作。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做数据分析和总结,把每条push对应的点击率都拿出来对比着看,首先是看哪些题材会影响点击率。接下来我做题材上的优化,让点击率提升;再看哪些文案会影响点击率,我会做文案上的优化,让点击率提升,当题材和文案上的优化,都提升到一个层次后,再往这个方向优化,就不太可行了,这时候就得找其他的优化方向,例如素材的整合情况,下发的时间,展示的效果等等。

等这一轮优化又做完之后,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呢?我观察竞品时,发现竞品在做个性化推荐。于是接下来我们也做个性化推荐,数据又一轮增长。个性化推荐到了一定阶段,想继续往前走,需要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的运营,这意味着成本提升了,我们想到做一定的自动化和对外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职业通道从编辑族转向了产品运营。越往后期,我关注的点越来越多,以前只关注内容本身,到后面关注的因素越来越多。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之前,我们的数据波动老板问为啥,我们的答案是,昨天的内容影响的,内容好点击率就高,内容不好点击率就低。到后来,我们的数据波动老板问为啥,我们的答案是,推荐引擎做了哪些调整、内容组合上做了哪些调整、单个内容做了哪些调整、终端展示做了哪些调整。影响数据的因素越来越多,压力分散到各个环节,这样的结果是,数据其实更加稳定,太依靠内容风险大。

比较实用的办法有四种

1、关注数据盯着数据,从数据中分析出规律,从数据中找到异常。如果数据有变化,要找到变化的原因。若数据突然低,要找到低的原因,并且彻底解决掉;如果数据高,也要找到原因,看能否复制。若数据没有变化,这也是问题,说明你的产品没有前进,要分析是自己近期没有做任何优化,还是因为这些优化的措施不给力,并没有效果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