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广告投放七宗罪 中篇

接着《信息流广告投放七宗罪(上篇)》,今天我们接着来聊聊七宗罪里面的傲慢、贪婪、偷盗。。。

傲慢 傲慢不止引来偏见

营销是一个和潜在客户沟通并形成购买的过程,就像恋爱,要有“共同语言”,或者至少要用客户的语言沟通。

市场营销人员和优化人员由于长期处在品牌的环境中,常常会认为自己了解的也是客户了解的、自己喜欢的也是客户喜欢的,因此,我们看到的很多广告,就往往呈现一种“莫名高冷”的傲慢态度,比如抽奖抽到玛莎拉蒂5元优惠券,比如下面同一个客户的两个微博广告:

微博中用户是抱着娱乐的态度,希望看到好玩的东西。同样是送书,第一个广告想当然认为免费发放、限时领取是考雅思的人所需要的,而且这确实是用户需要的,但却因为没有用客户喜欢的语言沟通,点击率和后续的效果和第二个广告相比,差了2-3倍。

就像《傲慢与偏见》,达西的傲慢引来伊丽莎白的偏见,从而求婚失败,“傲慢”的广告引来的不止是对品牌的“偏见”,更有可能是视而不见或不好的效果。

贪婪 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得不到

信息流广告中,定向决定了用户,选择什么定向,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广告受众;

创意素材决定了点击率,创意的优秀程度和点击率成正 比;

而落地页决定了转化效果,在用户进入落地页前,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让用户进入落地页,在用户进入落地页后,一切的工作都围绕转化而展开。

但为了形成转化,很多落地页向用户展示了太多内容,希望把所有的产品、服务都展示给用户,从而形成转化。

但是在手机端,首屏资源十分有限,落地页应该向用户展现关于产品全面的信息,但要有重点、有策略地布局。比如刚才的送书广告,下面的两版落地页,第一版的首屏着力渲染备考书籍的作用,不断加强用户对书籍的需求,但把转化的注册提交信息放在了下拉的第二到三屏,用户自然把注册行为当做可选项,降低了转化比率,第二版则选择把注册作为重点信息在首屏展示,把备考书籍详细信息放在后面补充展示,事实证明,第二版的转化率比第一版提高了3-4倍。

再比如下图的电商广告,广告中推送的是移动硬盘,点击广告的大多是对移动硬盘感兴趣的用户,然而打开落地页,如果不是相应产品的购买页面,而是热卖产品的活动页,效果会大打折扣。

偷盗 广告丛林里的猎盗者们

在营销中,涉及广告主、媒体、用户三方的关系和利益:

消耗型广告使得三方处于相互博弈的状态:广告为媒体带来收益,但同时牺牲了部分用户的媒体阅读体验。比如下图这则广告,就是纯粹通过消耗媒体的流量来获取用户:

贡献型广告使三方共生共赢:广告以内容的形式出现,丰富了媒体内容,同时为用户提供了需求解决方案。比如下面两则广告,同样是电商广告,相对上面的广告而言,则至少为用户提供了一些购物信息和解决方案。

每一个品牌和产品之所以能存在,都是因为解决了客户的某些问题,满足和客户的某些需要。营销就是通过恰当的方式,把产品的卖点讲给需要的人,从而促成购买。

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广告都可以成为贡献型广告,而广告创意人员的作用,就是分析媒体和用户,创作出使得广告主、媒体、用户都有收获的贡献型广告。

未完待续,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