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赚不到钱,开淘宝店就是浪费时间?这是一部分淘宝商家切身的感受。殊不知不是淘宝不能赚钱,而是他们没有胆气去跟上淘宝的步伐。淘宝十年,很多赚钱的机会不知被多少人错过。
2011年直通车元年,基本开车的很轻松的就爆了,而且花费超低,roi非常高,那个时候直通车还没有特别的专业化,基本上也没有那么多操作技巧; 2012年淘宝分离出天猫商家,当初跟着步伐走的开天猫店铺的,基本都赚得盆满钵满; 2013年七天螺旋,当时玩这个玩法,真的是几天流量就暴涨,而且成本极低且安全; 2015年淘客群推,微信群qq群各种白菜群迅猛之势暴涨,好多商家直接放弃店铺做淘客,没有售前也不用管售后,而且几乎软件就把所有淘客的工作代替了,轻松且收益高; 2016年黑搜黑钻黑车,应该不少人都玩过,总结一句话就是简单粗暴赚到家; 2017年内容模块不断增加,内容越来越丰富,成本低效果棒。 那么2018年,淘宝赚钱的风向标在哪里?
已经尝到甜头的商家大都会心一笑,当然是内容营销。 在整个淘宝平台流量碎片化的今天,内容营销承载着淘宝千人千面的核心功能,淘宝是一个购物平台没错,但在无线化的今天,他其实也只是一个APP而已,作为一个APP最核心的自然是它的功能(简单如微信,微博,都是靠着无与伦比的社交功能叱咤风云) 那么一个功能性极强的APP最担心的自然是它变成为一个单纯的工具,一旦一个APP变成个简简单单的工具,那么他的用户打开的频率就自然下降了,简单对比下你每天打开微信和淘宝的次数,再对比下打开大众点评或者58同城的次数,所以就能知道,淘宝最担心的当然是未来)是有一天消费者把淘宝也只是当成一个买东西的工具。
今天,微信电商虎视耽耽,淘宝一定得未雨绸缪,那么如何让淘宝不仅仅限于一个工具类的电商APP?答案显而易见:“内容化”,因为你看一篇有越的文章的时间肯定多过一个详情页,你看一个视频的兴趣肯定多过一个简单的图文,你看一个基子产品本身的达人推荐肯定好过看商家的广告详情页。 其一这只是淘宝为什么要不断地倡导内容的原因之一。 其二,内容承载了更多的千人千面的使命,逻辑上反而是内容会给到更多的中小卖家尤其是腰部的特色卖家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很多的内容渠道,比如有好货,往往很多知名的品牌,尤其是线上线下的爆款知名品牌,有兴趣大家可以自己搜搜,在内容端是不怎么看得到他们的影子的,逻辑原因其实很简单,内容端的小二对这类的品牌天然有一定的排除机理,不是他们不去投放而是投放不进去,逻辑也很简单,既然在搜素领域都能大量出现的产品,内容也大量出现,那么流量自然又再度越来越集中,所以在这个范畴淘宝本身是有人工的干预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那些大品牌,甚至在某些渠道直接把部分快销类的大牌给隔离开。 另外,大家可以发现,在手机搜索任意关键词,它的千人千面的逻辑是根据人的,也就是说在特定时间内,某个人搜索某个关键词展现的内容及产品都差不多,这是淘宝的搜索规则决定的,大类目如此,小类目更不用说。
正是因为内容在移动端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淘宝在不断的充实和引入达人创作者,在不断地丰富询系的内容果道来以实现它不可取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