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团成员在讲述品牌故事
“发展崂山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建百年企业,创百年品牌,让我们的乡村建设更加美丽和谐。”11月2日下午,崂山区华仁药业的报告厅内群情激昂,“品质崂山·品牌故事”巡回宣讲正式启动,八场来自崂山区各企业带来的宣讲通过讲述各自企业的故事,彰显着品质崂山的内涵。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展示品质崂山,今年崂山区举办举办了首届“品质崂山·品牌故事”宣讲大赛,活动历时六个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及全区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响应,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品牌企业故事。就在决赛当天,现场网络实况直播,同时在线人数达到了35.8万。
在此基础上,崂山区甄选出8个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品牌故事和宣讲选手,组成了“品质崂山·品牌故事”巡回宣讲报告团。据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胡苗苗介绍,报告团将利用“周五宣讲日”,深入到全区企业各界开展特色宣讲,充分展示品质崂山新形象、品牌崂山新力量,传递崂山新时代的品牌建设强音,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再加一把劲。而11月2日当天的宣讲就是巡回宣讲的首场报告会。
宣讲团成员在讲述品牌故事
■链接
让“中国制造”享誉海外
在宣讲现场,来自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的吴圣夺用一个故事讲述了他们公司让“中国制造”享誉海外的历程。
本格拉铁路全线长达1344公里,是中国在海外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铁路,沿途穿越多处原始森林、沼泽地,铁路两侧遍布各种地雷。尽管有当地排雷部队的协助,施工中仍有不少员工和机械被埋藏隐蔽的地雷炸伤和毁坏。
起初,工程进展非常不顺。地域、文化的差异让双方融合起来非常困难,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项目资金一度断链,工程干干停停。最艰难时,仅留了20余人看守工地,绵延上千公里的线路上,工人们的背影显得格外孤独。
为了留在安哥拉发展,时任项目经理秦浩贤想了很多的办法,当工程无法推进时,他带领员工开展生产自救,帮助当地百姓盖房、砌墙,甚至是修鸡棚,勉强维持生计。
本格拉铁路建设的“大考”始于2011年,根据政府的要求,当年7月,铁路要铺轨至宽扎车站,年底通至穆尼央戈。绵延近千公里的线路遍布雷区、沼泽,蚊虫肆虐、物资短缺、交通运输受阻等一个个棘手的难题,像大山一般横亘在工人们面前。然而面对困难,工人们只有挺住,在超过1000公里的铁路沿线上展开了“分段攻坚”,通过艰苦奋战,项目部提前5天拿下洛比托至内格朗区间“咽喉”性工程,并于8月初完成铺轨至宽扎车站的关键性节点目标;两个突击工班打赢60公里沙基软土和便道运距“歼灭战”,让大学城、坦巴玛利雅、机场等车站在半个月后纷纷拔地而起。
该工程的施工进度、效率及质量,受到了安哥拉政府及各界人士的高度肯定。2014年底,该条铁路建设完成时,安哥拉、赞比亚、刚果三国总统亲自为通车剪彩,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安哥拉国家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持续跟踪报道,使中铁二十局在非洲市场声名大振。
但辉煌背后是无数人默默的付出,为了本格拉铁路的建设,铁建人为之付出了巨大牺牲。2010年,年轻的装载机司机孟正康不慎感染疟疾,生命危在旦夕,为了让其得到更好的治疗,项目部果断将其护送回国,但就在飞机抵达乌鲁木齐时,他怀着对祖国和家人无限的思念,永远地离开了大家,刚刚生产的妻子哭红了双眼,年迈的父母更是一夜染白了双鬓。
铁道兵出身的队医段育鸣苦学葡萄牙语,掌握了6万余个单词,先后救治病人达4000余例,曾被央视《华人世界》等栏目重点报道。他扎根海外10年,期间仅回家探亲3次,妻子患有重症肌无力,母亲也长期瘫痪在床,由年迈的父亲照顾。可面对这一切,他从未有过半句怨言,而是默默地承受着。
2017年7月,段育鸣的母亲因病医治无效而去世,当时恰逢莫桑比克疟疾高发季,作为唯一队医的段育鸣痛心地选择了与他的战友们站在一起。在母亲去世当日,他点燃一支蜡烛,面朝家的方向,久跪不起,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儿子曾是一名铁道兵战士,自古忠孝难两全,我知道您会原谅儿子,欠您的恩情,儿子来世再做报答。”
在海外,像段育鸣这样的同志还有很多很多。正是靠着他们的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中铁二十局四公司扎根海外13年,从当初走出去的10人,到如今的300余人,高峰期使用外国劳务超过3200余人。从当年罗安达铁路一个项目,到如今业务遍及亚非大陆,同时参建多项“一带一路”旗舰工程,且所有项目无一亏损。中铁二十局四公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海外发展之路,将铁建精神在海外传承,吴圣夺说,他们用实际行动讲好了品牌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崂山企业的别样风采。
半岛记者 王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