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4日报道英媒称,关于使用社交媒体和刷屏时间(对健康)的影响,大多数研究都存在严重缺陷。这是因为研究人员通常利用问卷方式调查人们的使用情况,但是我们自以为的上网时间长短与实际上网时间几乎完全不相干。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1月30日报道,研究人员采取自述式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证明某些说法——比如使用智能手机时间延长正在导致青少年自杀和性行为减少。但是,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戴维·埃利斯及其同事进行的一项调研对上述结论提出了质疑。
研究团队分析了10种广泛用于计算刷屏时间的调查方法,比如“手机问题使用量表”与“智能手机成瘾量表”。这些调查问卷询问用户使用手机的频率以及用户对此问题的自我评价。
然后,他们将280份问卷数据与手机软件“苹果屏幕时间”(计算用户使用手机的频率:多长时间、拿手机的频率以及收到多少通知)的客观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客观数据与自述数据根本没有关联。
报道称,至于自述数据与客观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究竟如何,研究团队将评分定为从微弱到适度。他们将“1”设定为完全相关,结果发现,关联度最高得分为0.4,最低得分是0.13。总之,这意味着了解一个人自以为使用手机的情况根本无法确切得知实际情况。
报道称,埃利斯说这并不意味着几乎所有智能手机调查所依据的自述数据完全无用。但是,他认为这的确意味着那些堂而皇之的、关于手机和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与行为的影响的普遍说法可能并无确凿证据。
未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巴斯大学的彼得·埃切尔斯说:“有人进行检验是件好事。”其他领域的自述式问卷调查的准确度也有限,比如饮食与锻炼调查。但是,埃切尔斯说人们对智能手机影响心理健康的说法往往并不特别反对。
经常使用自述数据开展研究工作的英国牛津大学的安德鲁·普日贝尔斯基认为,如果是基础科学研究,自述数据是有用的。但是,如果“你在那儿发表‘孩子15岁之前不要给他们手机’之类的言论,或者你是卫生部长,想用这些不靠谱的数据为依据,用年龄认证软件限制孩子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那就不好了”。
埃利斯认同这个观点。他说:“如果你要说手机如何如何毁了生活,或者你想修改政策或给父母建议,则必须确保数据尽可能可靠。”
研究报告的另一位作者、巴斯大学的布里塔妮·戴维森认为,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这些调查量表的结果与实际行为不相符,那么它们究竟调查出了什么?戴维森与埃利斯都认为人们对使用手机的焦虑程度可能是衡量其自述使用情况的较为可靠的自变量。他们希望就此课题再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