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米多网络运营中心》、《米多一物一码》
牟家和,知家创始人。在新媒体营销行业深耕了三年多的时间,服务了200多个品牌企业新媒体项目,包括小鲜炖、三个爸爸、唯怡、国安、远大、小丹机器人、贝医生、猫王收音机、脉脉、长江商学院等等。
本次直播课程的分享主题是【品牌商如何玩转新媒体用户经营】。
分享分为5大个板块:
1. “我”与新媒体的渊源
2. 新媒体的价值:帮助企业做营销增长
3. 企业新媒体认知
4. 企业新营销是什么?
5. 微信营销实战篇
“我”与新媒体的渊源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牟家和,是一个创业老兵,创业16年,2002年我从人大MBA毕业后就出来创业了,第一次创业花了10年的时间赚了人生第一桶金,第二次创业转型做互联网平台,花了2年时间没干成,交了上千万学费,第三次创业决定做新媒体营销,从1个人做微信公众号,30天净赚100万开始,3年时间过去了,知家也成为新媒体营销行业的佼佼者,现在做的事,也是我最擅长和最喜欢的。
跟新媒体的缘分要追溯到2014年6月12日,结束了第二次创业,我回到了中关村,那时候中关村创业大街特别火,我闲着无聊就跑到3W咖啡和车库咖啡对面Binggo咖啡,一坐就是两个月,每天找各种各样的人去聊天。有创业者、有投资人,两个月的时间,我见到了很多优秀的创客,也学习到很多过去未曾触及的领域。
比如说西少爷,刚起步的时候也在Binggo咖啡的二楼创业,五个人全是90后,亲眼看着他们一步步从0到1,从没有店到开店,我的感触蛮大的。我就跟他们聊天,特别好奇,他们人这么少,也没有花很多钱,一开业就火了。
当时还有一个70后创客,也是之前做传统生意的,后来去做了一个互联网水果品牌,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卖国外的车厘子,公司也就不到5个人,一年卖了1500万。
还有一个小姑娘,从新浪出来,做了一个面膜产品,在南方找了一个加工厂OEM,自己在微博上卖面膜,三个月的时间,卖了180万片,40元一片。
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因为我之前也是做传统公司,我知道一家公司如果想做好营销的事情,应该有很多部门,有市场部、公关部、品牌部、营销部、销售部,但是当我看到很多这些创业成功的案例,他们貌似好像都没有什么特别多的部门配合,就几个人,跟变形金刚一样,什么都干了。
当时我就发现有这么一种岗位,我给它起名叫自媒体运营官,做企业自媒体的事情就可以让企业的营销有非常大的增长。从2014年8月开始,我决定这个事儿可以做,就觉得很兴奋,一个人买了一台联想电脑,到Binggo二楼租了一个工位,就开始创业了,一个人折腾了一个月的时间,账户进了100万的现金,也就开启了我的第三次新媒体创业之旅。
知家,15年1月注册,3月组建团队。2015—2016年我们一直在做新媒体培训,所以从2015年开始我们就成为中国最早给企业讲自媒体运营官课程的机构,做了两年的时间。
到2016年4月份,培训搞了一年半的时间了,很多学员老板找我说,听你的课听得很多了,但是企业招不着人,招了人也玩儿不转,沟通有代沟,这怎么办?
说你能不能帮我们做,我说,行啊,你把企业公众号给我吧,我帮你干。由于开了这个头,一年多时间干了200多个项目。现在掌管的企业粉丝有1个亿,看着这些数字每天在增长,非常有成就感。
新媒体归根到底是跟着互联网时代走的,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会影响到新媒体营销的方法,这是一个大的环境逼迫我们必须要用更好的方式跟用户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而原来的那种销售模式不太好用了,你会发现过去我们跟客户沟通的方式,相对来讲是比较主观的,我们想怎么样跟客户交流,我们就去怎么做。但是现在客户接受信息的方式有了主动权,他只接受你发微信给他,只接受你发电子邮件给他,他不太希望你给他打电话,或者他希望通过别人的朋友圈来说你怎么好,他才能接受。所以消费者信息接收的通道在发生变化。
昨天我跟一个朋友交流,他说,传统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销量也下滑,同时发现过去发传单的方式不好用了。原先做生意,开个店,在周边的街道发发传单、打打广告,效果还蛮好的,这两年这种传统的营销方式好像都没有办法让生意变得很兴隆,其实我们对新媒体营销的关注现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所以我们的营销思维也要有变化。
新媒体的价值:帮助企业做营销增长
首先要对新媒体营销的概念、定义要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到底什么是新媒体营销?
新媒体是一场消费者革命,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媒体的英文翻译是social media,它是社交媒体,基于社交网络存在的媒体,新媒体自带了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社交属性,它是在社交网络里可以被传播的内容,可以被交互的内容,可以被发酵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做新媒体营销的时候,首先我们基于什么样的社交关系做策划的依据。
你会发现,微信的生态圈有微信的特点,微博有微博的特点,知乎有知乎的特点,抖音有抖音的生存技巧,你用一个通用的生存手段,放在微信、微博、抖音、头条等等,你会发现不好用,同样的营销理论放到所有的平台上是不好用的。
为什么?因为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社交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有强关系,有弱关系。这个时候,新媒体的难度就增加了。
当你开始做新媒体营销的时候,组织的机制、组织的管理方式,营销的管理方式、营销的认知全部都改变了,你是一个非常快速响应的团队,如果还是先报年,再报季、再报月,这样的新媒体营销在任何企业都是跑不通的,这是我们面临的对组织的挑战,所以新媒体是真正的消费者革命。你的品牌,你的市场人员,新媒体人员要走到消费者中,跟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在他喜欢的内容上创造好的内容,让他自发的传播。我认为,好的新媒体内容一定是自传播,一定不是我们强迫大家去传播。这是新媒体的特点,也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很多企业的竞争力要素,从企业本身的特点来说,从技术、产品、品质,大家都差不多。但是有什么不同呢?
十年前中国的企业如果想成功,打品质牌就可以了,就说他的产品好、质量好,像海尔、联想,他们都会打出品质牌、服务牌,通过这个让中国的消费者认知你的产品,觉得你很好。你会发现,只要品质很好的产品,就能够卖出去。
品质好了之后,消费者这个时候也没有缺乏判断力了。因为过去没有好产品,突然出来一个好产品你就特别爱买,大家好产品多了以后,你就开始认品牌了,在品质一样的情况下,你开始更关注品牌对你的影响力。
所以过去火了的企业,全部都是在媒体的曝光投放上花了特别多钱的品牌,农夫山泉、鲁花、王老吉等等全都是这样的品牌。有了一定的品牌认知,产品就卖出去了。
这两年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大家好像不那么认品牌了,认什么?认品格。也就是“品牌+人格”。你是一个品牌,但是不是我的最爱,是不是最了解我,是不是我最喜欢的?比如说江小白、喜茶等等,为什么这些年轻人特别喜欢的品牌一下子就冒出来了,好像也不是什么大品牌,但是年轻人就很喜欢。
很多品牌当它有了人格化的特点之后,很多的消费者就会变得非常喜欢它。现在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在做跟别人不一样的品牌认知,包括品牌的调性,其实就在做差异化,因为现在同质化的情况太严重了,只有差异化才能够让你的产品跟别人不太一样。
你想让你的品牌出名,你要选择跟谁在一起,这个非常重要!未来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新媒体运营渠道!
去年杜蕾斯@的营销活动,很多品牌都给它回复。未来新媒体的内容方面更多的是互动性的内容,所以大家尽可能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资源,拿出来多找一些品牌跟你一起互动,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未来跨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企业玩新媒体,如果做好跨界合作是一个突破点,是上位点,自己折腾是很难的一件事情。那么多人天天做微信、做微博没有太大的成效,原因也在于此,也就是你没有更好的进行跨界合作,更好的跟其他的品牌联动。
去年我们签了猫王收音机,京东NO.1,在中国的收音机这个细分品类他们做得最好,一年卖几个亿。收音机小小的非常可爱,复古款,很多年轻人,90后艺术范儿、文艺范儿的人特别喜欢收藏,一买就买一堆,摆在家里,买好多。
猫王之所以这几年发展的特别好,我仔细看了一下他们的品牌成长路径,其实在品牌联动方面做得特别好。从来不自己做任何品牌活动,所有的品牌活动都会基于另外一个大品牌去策划。比方说最近看好宝马了,会想办法跟宝马某一个车的品牌做一个联合的活动,所有的品牌活动从来不自己干,一定先找到一个大品牌的目标,基于那个大IP设计活动,去说服他,他不同意再找第二家,反正要找到一家。最近他要跟音乐电台合作,他就跟所有的音乐电台去谈,当然他做的创意活动非常有意思,品牌就很愿意参与。
企业新媒体的认知
你有没有想过新媒体,其实也不是工具,而是一个思维方式。
新媒体就是一种思维,这种思维可以应用到产品的研发、市场的调研、产品的包装、客户的服务,包括很多方面。在做产品研发的时候就应该思考,到底我做一个什么样的事情,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应该有这种新媒体思维,并不是什么都做完了,交到我们手里就剩卖了,其实就已经落后很多了。
当我们做新媒体营销的时候,不要总想内容、文章,这些只是术的地方,想一想道的地方,想一想逻辑。其实不管怎么样,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商业的本质是给用户来的理由,或者给用户花钱的理由。你要这个理由找到。如果你找不到理由,再怎么说你好都是没有用的,你要找到这个理由,这个理由很重要,当你找到了用户来你店里的理由,用户花钱买你东西的理由,这个理由很充分,你又介绍的很详细,他就百分之百会花钱。
所以未来的品牌一定是线上+线下,不会再有一个品牌只存在于线上,或者只存在于线下,对于传统的商业来讲必须要把线上做好。现在做餐饮,如果不去好好的做线上流量是很危险的。
举个例子,在一个非常大的区域内,原先有十家烧烤店,突然有一家烧烤店是三个90后的小朋友开的,他们从来没有玩过餐饮,但是他们会玩流量,他们在美团、贴吧、大众点评,所有覆盖烧烤的流量端全都封死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整个区域,十家烧烤店死掉了,只活了那么一家,而且那家生意特别好,剩下的店就在那儿开着没有人,所有的店都在他们门口等2个小时,为了吃那个烧烤。你说多可怕?
因为这种新的习惯的变化,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营销,是怎么跟客户发生关系的。这个过程用户是不是很爽,用户觉得很麻烦就不要做了,用户觉得很舒服的地方可以多做一点。
我们会发现,手机装了各种各样的APP,有听音乐的,有K歌的,有看视频的,有学习的等等一大堆,培训也好,教育也好,现在最大的影响真的是互联网的信息沟通方式。
现在互联网的年轻人我们称为传统媒体的绝缘代,是零接触的一代。这个比较可怕,如果你的整体新媒体布局,整体的宣传布局全部是用传统的方式做的话,触及不到年轻人。你在传统的媒介区域内,影响不到年轻人。如果你想影响到他,要花的代价就很大。
建议大家可以把你们的用户群体划分一下,去了解一下你们的用户,从早上一睁眼先打开哪个应用,中午打开哪一个干什么,晚上的时候用哪些社交,出差的时候会用到哪些软件,工作上跟人联系的方式是什么,用微信还是用脉脉,画一个用户的移动社交图谱。
你发现现在大家都做直播,做抖音,你想在这种渠道宣传,就要对内容做改良,放一个非常正统的视频,是没人看的。现在短视频也好,视频做也好都有趋向娱乐化的特点了。因为只有有意思的内容,打动别人的内容,才会有人看。
中国市场建立品牌的第一阵地还是微信,用户基数最大,品牌商必须要做好的一个战场。
企业做新媒体,在品牌上的贡献度方面的作用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是重构了消费者的品牌认知。
品牌认知,现在比品牌定位更重要。你的用户到底在心理上是怎么认知你的品牌的?心理接受程度是什么?
举个例子,比如说褚橙,对褚橙的认知不只是一个好吃的水果,我们对褚橙认知,它是一种精神,是励志橙。
江小白的酒喝起来一般般,但是所有瓶子上的广告语只在干一件事情,就在触碰不同的90后人心中的那个共鸣点。年轻人选择酒,不在只是考虑口味了,而是找到喜欢的感觉。
没想稻是我们的客户,他们的品牌认知,让宝宝多吃一碗饭的大米,所以他们宣传的群体是家庭用户,因为只有家庭用户才是大米主要消费者,同时家庭用户最关心的就是宝宝多吃饭。
看一下整个网络的人群,80、90后是主力,80后、90后的购买欲比较强。年轻人喜欢互联网消费,弱化大品牌,喜欢有个性和品质的产品。所有的内容只要没有个性和品质,基本上都卖不出去。
你要把你的公司打造成一个有人格魅力的公司,有调性的公司,有性格的公司。
如果想让自己公司有年轻范儿,整个公司的形象、语言、内容都要年轻,不要做得那么高大上,不要端着,端着就很难打动消费者。
案例赏析:《给你的品牌减龄10岁》这是我写的一篇文章,现在中国很多大品牌,年龄都太老了,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因为再过20年,老的用户会消失,新的用户还会不会选择你
分享几个互联网年轻用户的数据:
95后社交报告丨我就是我,你爱谁谁
所有品牌都要关注年轻人,让自己的品牌年轻起来,尤其是大众消费品市场。我在人大读mba之前,在百事可乐市场部工作过。
当时百事可乐刚进中国,比可口可乐晚了10年,市场非常难做,但是百事定了一个战略,重点做初中和高中生的市场活动,音乐节,运动节,陪着这些孩子们玩了几年,6年后,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平分了中国市场,甚至有些城市,市场份额超过了可口可乐。所以,不管是大品牌还是老品牌,都不能漠视年轻用户。
新媒体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可以帮助品牌商在大众面前树立你的品牌认知,培养自己的真爱粉。
企业的新营销是什么?
关于企业新媒体的完整定义:
一、是自媒体。自媒体是新媒体1/3的板块,就是你怎么样去打造一个自有媒体的矩阵,自媒体是你自己在微信、微博、百家、头条、抖音等媒体渠道开一个帐号写内容,这些都是免费的,随便做。你们的成本是什么?人力成本、时间成本,拼的就是这两个,有多少人拿多少时间,有的公司有半个人,有的公司有3个人做,每个公司投入不一样,也取决于老板的思路,老板重视新媒体就多几个人干,老板不重视就半个人干。
如果你们想自己做好自媒体的话,人的能力是最关键的,要么就提升他让他学习,要么就换一个有能力的人来做。
其次是实践。实践是最宝贵的经验,无论你用什么样的高手,最终都要走一条实践之路。
二、是付费媒体。什么概念?你自己做自媒体没流量,粉丝很少,就需要通过从别人那儿导流量,做新媒体的第二个板块可以跟别人合作,从别人那儿拉流量,这个时候重要的是资源,没有资源发现处处都要花钱,有资源处处不花钱。
你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交换流量,很简单,你是卖袜子,你是卖鞋的,你的鞋是2000元/双,你的袜子是200元/双,你们俩就可以合作。
如果你的帐号颜值也不好,流量也不行,什么都不好,没人跟你换,因为觉得你的体量不够。这是很重要的。
三、是赚来的媒体,也就是你的用户。如果想在赚来的媒体这个层面做好,不是靠宣传,靠的是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要真的好,服务业要真的好。
最近我签了几个儿童教育机构,我去采访他们的用户,会发现所有的儿童机构里面一定有一批妈妈特别牛,铁杆妈妈,5%的用户妈妈,有1000个妈妈中有50个妈妈去拉了950个妈妈。
品牌商的铁杆粉丝最有能量!不管做什么平台,首先要了解的是它的社交关系。它的社交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你要了解。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还是陌生关系要了解。内容都有什么?PCC的内容、专业生产内容、UGC的内容、图文、视频、音频、直播,是什么方面?跟谁玩儿?
品牌商要确保新媒体内容是值得别人喜欢的,你不要干减分的事情。比如说你拍了很多视频,放在了很多平台上,为什么没火?内容不足以让人很喜欢。一个人不喜欢的内容,不断重复的放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好的内容、喜欢的内容不断地重复,就会在消费者心目形成深刻的记忆。
新媒体进入下半场了,互动是核心!如何与用户进行互动?我觉得,企业的营销跟打仗是一样的,策略和战略最重要,战术就要看谁胆儿大,拼战术的时候已经没有太多回旋的余地了,从新媒体的角度来讲,战略层面的思考和认知是很重要的。
做新媒体策略有一个原则,不管怎么做,就是三个目的,一切围绕着这三个目的来做。
一是让更多的人发现你;
二是让发现你的人喜欢你;
三是让喜欢你的人为你付费。
这是我们做所有策略的初心,你公司做新媒体营销策略的时候也要围绕这三个点来完成,不要走偏。你不是在做公益,要么干这件事情让更多人发现你,要么让更多人喜欢你,要么让更多人为你付费,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原则性。你知道了自己的原则,才能做出适合的策略。
这八个策略是我从200多个项目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大家对照着可以好好想想,从8个维度来思考企业新媒体布局。
微信营销实战篇
最后再画一点时间分享一下我们的微信营销案例。
我大概调研了一下,首先在微信上做品牌和口碑的公司大概是60%以上,一半以上的公司是用微信做品牌和口碑,并不是卖货。其次22%的动作是做促销;排名第三的是体验和分享。
大家通过微信做品牌是第一位的。
如果你不做微信的话,意味着朋友圈和搜一搜这两个渠道就没有了,需要通过打通微信圈的内容,在品牌曝光度上做更大的呈现,可以帮助你打品牌的调性。增强用户的粘性很重要,如果你做完推广活动,拉完粉丝之后要做粉丝运维,要跟粉丝保持一定的粘性,需要持续不断地内容生产。
为什么内容重要?因为内容在哪儿,粉丝就在哪儿。我们做了200多家的客户,周一到周五每天几百篇的发文,这么大的发文量让我们写出了一些经验,怎么样写出比较好的微信文章。要围绕四点来做,规划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力;引发收藏;引起关注、引起转发。
企业做新媒体,首先一把手要重视;第二要有正确的认知;第三新媒体策略。最后一个建议是单点突围,不要做多,先找一个点突破。哪个点最有可能突破,你就找哪个点。其次做专业的执行团队,你回去要想一想人员怎么搭配。(具体可看课件)。
这张图,是我们总结的企业微信营销的实操步骤,给大家参考。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不能用营销战术上的勤奋掩盖营销战略上的懒惰,企业做好新媒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若对想索取本次分享会完整课件,请联系“首席增长官”微信 :miduokeji888(添加时请备注:服务号)。
关于米多大数据引擎:再小的品牌,都有自己的大数据引擎
米多大数据引擎,市场部的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企业构建以用户账户体系为中心,用数据驱动重构“人、货、场”,实现用户的“所见即所得”。目前有超过2万家品牌商选择米多大数据引擎,借助一物一码智能营销转型新零售,可口可乐、箭牌、康师傅、东鹏、北大荒、汇源、三元、宝矿力、茅台、九牧、维达、小米、韩后、太阳神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都选择米多大数据引擎做为其一物一码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想了解更多均可关注公众号:《米多网络运营中心》、《米多一物一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