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赵新乐) 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国家网信办新闻发布厅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政企服务多元化、移动化发展。
《报告》认为,2016年上半年,国务院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有关“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流通”“互联网+制造业”等指导意见,推动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2016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未来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网民规模突破7亿
CN域名国内注册量排名第一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人,增长率为3.1%。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与2015年底相比提高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
我国网民仍以 10~39 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 74.7%。其中, 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30.4%,10~19 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 20.1%、24.2%。与2015 年底相比,10岁以下儿童群体与 40 岁以上中高龄群体占比均有所增长,互联网继续向这两个年龄群体渗透。
截至2016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增至3698万个。中国国家域名“.CN”注册量达到1950万个(占中国域名总数的52.7%),年增长率达到19.2%,持续保持国内注册量最大的顶级域名。随着我国互联网文化、经济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网民更加热衷注册和使用“.CN”域名。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利好政策的持续出台,以及互联网对于各个行业的渗透,共同促进网民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深化,宽带网络的光纤化改造工作取得快速进展,中国各地光纤网络覆盖家庭数已超过 50%。
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
城乡差异依然较大
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向用户各类生活需求深入渗透,促进手机上网使用率增长。
新网民的稳健增长和原 PC 网民的转化加快共同带动了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一方面,移动设备上网的便捷性,降低了互联网的使用门槛,依然是带动新网民增长的重要力量。2016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网民中手机网民规模为1301万人,占新增网民的61.0%。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不断丰富,与用户的工作、生活、消费、娱乐需求紧密贴合,推动了 PC 网民持续快速向移动端渗透。2016年上半年,新增手机网民中有2355万人是由原有 PC 网民中转化而来,这一规模较2015 年底增加了1202万。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保持稳定,截至2016年6月为31.7%。但是,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不会上网”和“不愿上网”仍是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障碍。68.0%的农村非网民因为“不懂电脑、网络”不上网,认为“不需要、不感兴趣”的农村非网民比例为10.9%。
互联网带动公共服务行业发展
《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各类互联网公共服务类应用均实现用户规模增长,在线教育、网上预约出租车、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均突破1亿,多元化、移动化特征明显。
在线教育领域不断细化,用户边界不断扩大,服务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同时移动教育提供的个性化学习场景以及移动设备触感、语音输出等功能性优势,促使其成为在线教育主流;网络约租车领域,基于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完善的技术应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线政务领域,政府网站与政务微博、微信、客户端的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载体作用,优化政务服务的用户体验。
2016 年上半年,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为 1.59 亿人,在网民中占比 22.3%;网络预约专车类11用户规模为 1.22 亿人,在网民中占比 17.2%。
统计表明,一方面,网络预约出租车服务推动传统出租车市场转型升级。网络预约出租车提升了叫车效率,弥补了传统出租车模式无法覆盖的服务区域。出租车行业在共享互联网技术的同时,也在用市场化的方式谋求创新突破,使服务更加贴合用户需求。 另一方面,网络预约专车类服务的出现丰富了用车行业细分市场,成为分享经济发展的典型业态。网络预约专车类服务包括专车、快车和顺风车等服务,是传统用车市场的良好补充,用户使用习惯已经逐步养成。网络预约专车系列在满足用户个性化出行需求的同时,也有效节约社会资源。
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成互联网理财新方向
截至 2016年6月,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01 亿,较2015年年底增加用户1113万人,网民使用率为 14.3%,较2015年年底增加1.3个百分点。互联网理财市场历经几年的快速发展,理财产品日益增多,用户体验持续提升,网民在线上理财的习惯初步养成。
《报告》认为,随着互联网企业的不断拓新、大众理财观念的深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互联网理财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等新趋势。
各大互联网理财企业不断扩充产品类型,延伸服务链条,纷纷向“一站式”理财平台转型。从用户角度分析,一帐号打通多种类型理财产品购买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购买需求,更有利于市场发展,目前一站式网络理财平台的发展仍处在用户导入阶段;从市场格局分析,以电商为代表的流量巨头占据更为明显优势。
场景化正在成为互联网理财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互联网理财企业通过加速营造场景、对接场景,变场景为入口,不断深耕市场。理财的场景化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融入到用户生活,使用户从单纯关注收益数字,转向关注基于生活需求的理财,更为享受财富增值中的体验,理财的场景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购买意愿和粘性。
借助用户网络行为数据和理财产品信息,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理财服务,是互联网理财发展的新方向。目前互联网理财的智能化还处在初级阶段,理财走向智能化将有效解决线上理财产品日益丰富与大众理财专业知识相对欠缺的矛盾,为投资者减少决策压力,提供更轻松、更便捷的理财体验,这将助推互联网理财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据悉,自1998 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 1 月和 7 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