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你应该策划一件可能欺哄到自己家人的公关事件吗?
5年前,有一位校友到建外SOHO兴致勃勃地找我。
TA告诉我,有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在当时满网络土豪都在炫富的时候,有一位北大的小师妹居然在“炫知识”——晒自己的各种证书,四六级英语证书、北大毕业证、思科网管证、汽车驾照、人力资源师证书……
这件事情在当年颇火了一阵,还有各种跟风媒体进行评论,到底考那么多证有没有用呢,诸如此类。
好吧,老何告诉TA说,你说的这事儿吧,其实是策划的。
那个姑娘的北大毕业证,是老何找人借给她的。
TA瞪大了眼睛,看了我很久。
那一刻,老何有种恍惚感。
虽然事情不是自己做的,但自己是参与者。
——但是,你应该参与这件事情吗?
也就是说,如果你知道自己所做的、或者所参与的策划,会让身边的朋友、家人信以为真,你还应该策划这样的公关吗?
公关被用来洗白一切,除了它自己
面临这个困惑问题的,不只是老何。
公关之父伯内斯也同样。
这位公关之父在累累经典案例之外,遭受了巨大的批评与指责。
伯内斯在获得种种荣誉称号的同时,被称为:
吹嘘伯爵、宣传教宗、公关主教等等。
那伯内斯怎么看呢?
他的观点是:
现代社会是大众社会,在这一时代中,与大众系统、持续沟通,必不可少。
而宣传究竟是好是坏,要取决于它所推动的事业究竟蕴含何种价值,以及所发布的信息是否正确。
这大概就是蓝标赵文权总所说的“公关永真”的底线所在。
好吧,老何的观点也是这样的。
公关是工具和手段,本身不承载终极价值。
所以,用好这个工具,首先咱们不要说谎,不要去黑别人——尽管黑别人挣钱比夸别人挣钱快多了。
其次,为了你和家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你最好掌握一些公关策划人常用来哄骗群众的方法。
你想知道宣传家都是怎样欺哄公众的吗?这里有7个常见大招
摘选一段胡百精所著《说服与认同》的原文: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一些研究者就系统地总结了常见的7种宣传诡计:
一、咒骂法:制造邪恶的概念,并将之强加于对手;
这个很常见,打击对手就是抬高自己。
米粉和华为海军在知乎上斗得不亦乐乎,你说我没技术,我说你搞垄断。
前段时间,联想和华为的两条路线对比,直到后来杨元庆是不是合格的CEO,我们的确很难分清其中没有没策划,还是纯属巧合。
或者我们讨论一下,如果你是华为公关打手,你会怎么打击竞争对手小米和联想?
二、粉饰法:与咒骂法对应,即把伟大的美德和功绩加诸自己,宣称自己代表真理、正义公共利益或最好的品质。
华为代表着什么?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典范?自主创新的榜样?
任正非今晚又小小刷了一下屏,一个人拖着拉杆箱走出机场。
你认为这些都是偶然的?
确实也可能是的。但是,表象背后必缘由。
在这个忙碌而嘈杂的时代,没有什么信息能够在没有传播力量介入的情况下,真正为大众所知。
只不过有些力量是强力,有些力量是弱力的合力罢了。
对了,你从励志的褚橙里面,是否吃出了粉饰法的味道?
三、转移法:把权威、受尊重的对象嫁接到欲宣传的事物之上,以暗示公众同理可证。
张朝阳美国回来,靠着一张和尼葛洛庞帝的合影到处宣扬。
有些同学拿着和名人合影的照片,甚至要放到名片里来。
对了,前段时间在某个社群主持一个活动,他们要给我做一个海报,在老何200字的自我简介里,你知道选择了哪个作为第一标签吗?
——中国国际公关协会新媒体委员会发起人。
为什么?
因为这个符合转移法的基本原则。
行业协会是权威、受尊重的对象,可以嫁接给老何。
你现在加老何好友的话,等老何出名了,就可以说是老何最亲密的朋友。
还可以说,早在谁都不认识老何的时候,我和这家伙的糗事。
哈哈。
四、证言法:找到拥有足够影响力的人直接做出证言:我信任它,你呢?
这个办法用烂了。简直不值得说。电视购物就是典型代表。
现在流行的打法,是把自己家老板包装出来。
董小姐亲自上阵推销格力空调,既省了找成龙的1500万代言费,还能打造自己的网红IP。
换个角度看,如果你要抹黑对手,是不是可以让恶心的人来代言它呢?
当年BMW一度心里很苦,因为它的车主老是开车撞人,怎么办?
还记得《天下无贼》里刘德华的台词吗: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吗?
宝马车主的形象,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宝马的品牌形象。(当然,宝马这两个汉字的品牌不属于BMW公司哈,它属于另一个奇人。)
如果你是宝马,你会怎么办?
找好的形象的人,使劲儿勾搭呀。
比如当年的韩寒,其实濮存昕也是开BMW X5的。
五、平民法:宣称自己是人民的一员、与人民在一起,或直接找个平民作为宣传代理人,以激发大众我也可以的态度。
可乐做的,我要上罐。
超级女声的海选。
群体是容易被欺骗的,他们会相信这些骗局,仿佛这些人真的来自普通老百姓。呵呵。真的有那么多普通老百姓吗?
另外,为什么总设计师要说自己是人民的儿子?
这个故事好多啊,多到不要再举了。
六、堆牌法:选择性地利用某些事实、谎言、实例和其他一切可以让人分心、误解的符号,让它们有逻辑或毫无秩序地呈现出来,以使意欲宣传的事物处于有利的位置。
看到这一条,你一定会瞬间明白了,为什么那些畅销或不畅销但希望畅销的书,前面后面都是一堆名人的推荐。
把所有说好话的人的好话堆在一起,效果是多么可怕!
尽管可能1000个看书里的,990个在骂,但是书里面只有10个夸的。
对了,这一条就是在“公关永真”底线之内的做法。
说的都是真话,但是是部分的真相。
这种话欺哄的能力最强大。
老何也不能保证自己幸免——作为一个大众点评的用户。
相信你懂的。
七、狂欢法:又称花车乐队法,制造每一个人都在做这件事的气氛,动员人们参与到集体狂欢之中。
这一个看完之后,感觉无比真切。
昨天听胡百精老师讲了个他自己的、无奈的段子。
说,胡老师在人大讲课,引用流行文化、热点事件,必须有意识地提鹿晗。
为什么?
不提鹿晗,学生不感兴趣呀。
我们都害怕自己跟不上这个社会的潮流,害怕被群体抛下,不被群体接纳。
所以,我们或多或少会迎合。
迎合什么?
迎合那些已经坐上花车的东西。
想一想,你或你同事,是不是这两天跟了科比的热点?
做微信运营的公关民工,熟悉吗?
流行会绑架你我。
大众舆论会操纵我们的思想。
而那些熟稔这个规律的公关策划人,则会努力制造热点,强迫你跟随。
比如,在不远的将来,公关人会说:咦,你居然不看《白头雕观察》?你新来这行的吧?
嘿嘿。
结语:我们无需为这个职业辩驳,除了守好自己的底线
就是这样。
####
快刀何(微信号:kyaidao)
4月17日22点56分于北京二货书屋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