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案例 黄太吉之失 是营销错了 品类错了 还是都错了

  • 软文     2019-5-21
<返回列表

订阅“北大纵横”,与千位咨询师零距离

===========================

无论黄太吉的煎饼如何,但是黄太吉给了大家一个吃煎饼果子的理由。

——优酷《创业分子》主持人纪中展

品类第一的力量

《定位》之父艾·里斯曾用一句话概括一个企业的营销战略:“从大的品类中分化一个新品类,在新品类中成为第一,用公关启动传播,用广告维护既有优势

在移动互联网崛起的近几年中,各个行业不乏按里斯模式成长起来的新品牌。无论是传统的衣食住行,还是线上平台化的app,只要沾边互联网,都会在第一时间抢占用户心中品类第一的心智资源。连前一段时间饱受诟病的黄太吉,在很多人的斥责声中也要加上一个前缀——互联网餐饮第一品牌。

赫畅无疑非常擅长营销,每天一条微博,餐票上附赠微博语录,这是人格化营销的温度渲染。

一年一度的外星人演讲,讲演本身就是公关事件。用讲演内容吸纳粉丝,分离内容主体与黄太吉广告,让粉丝主动探索创始人背后的商业故事。外加与生俱来的演讲天赋和视觉设计的后天修炼。让赫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一个得天独厚的营销高手。

赫畅说:“黄太吉营销上很成功,但是公关很失败。”

在我看来,黄太吉在营销和公关上都很成功。只是小小的煎饼果子撑不起这么大的营销和公关上的势能。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一个小品类单品在品牌启动的时候能够引起舆论的争议,在网络上形成口碑传播,这本身就是公关的成功。只是舆论中形成一边倒的情况,让很多资深的达人把矛头对准了产品本身——煎饼不好吃。

餐馆里的菜品不好吃,餐馆肯定生意惨淡。但不好吃和不能吃是有区别的。黄太吉的出现最起码让想吃煎饼的人能够吃到煎饼,把一个稀有的路边摊品类变成了镁光灯下的流行品类这对品类本身的扩大是有益无害,就像纪中展的评价,无论黄太吉的煎饼如何,但是黄太吉给了大家一个吃煎饼的理由。在营销战略上这一步没有错。

如果营销和公关都没有问题,产品还不至于差的不能入口,那被诟病的问题出在哪里?核心是在营销势能和品类自身价值之间的区间差。

换句话说,你让用户产生了一个山珍海味的想象,实际上却给他一个馅饼的实在。营销的法则是不变的: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所谓让渡价值是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含义是:顾客的预期价值和实际付出成本的中间差。营销的关键说露骨点就是让用户感觉占到了便宜,互联网术语表达是用户体验的超预期,其意思的本质都一样。

如果这个问题再往下刨,营销势能和品类之间的中间差出现问题,那么是营销错了,还是品类错了,还是营销和品类都错了。显然,营销和公关上赫畅的招式和动作都极致完美。只是煎饼果子这个品类撑不起赫畅的野心。

两次跟赫畅对谈,虽然言谈举止礼貌得体,但仔细体察后不免感到内有倨傲之心,霸气外露。赫畅真正的姓氏是赫舍里。此姓氏归属满族正黄旗皇室。康熙的原配发妻也姓赫舍里。赫畅之所以把公司命名黄太吉,取自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谐音。字里行间,一个男人征服的野心显露无疑。

这也就是说无论赫畅选择什么品类创业,营销的标准动作,他都会去做。因为这就是他的本性。至于品类的选择是一个创业者在成长的路上的阶段性认知局限也好,还是营销战略抢占品类第一也好都不重要,结果是,黄太吉品牌的确人尽皆知了。

如果黄太吉不卖煎饼改成辣椒酱,会不会有本质的变化,卖辣椒酱用黄太吉的营销方式会不会成为“老干妈”我们也无从知晓。只是川菜在海内外都很流行,因为麻辣是绝大部分人都喜欢的一种口味。这就是品类自身的价值。

可是,当品类本身承载不了创业者的期望值时,品类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变得畸形。

形式逻辑的典范,辩证逻辑的障碍

赫畅采用了精益创业的经营模式。这典型的是一种互联网思维下的创业路径。所谓的精益创业,就是不做计划,小步快走,一边行进一边反馈,用反馈建立新的认知,以便找到下一步的出口。

四年的创业,赫畅一直在践行精益创业,回望过往,他认为自己进入了两误区:

也正是如此,赫畅能够认知到自己陷入到误区。其代价是行业整合本身带来的机遇和红利被大大忽视。试错和迭代的成本冲抵了企业品牌势能的杠杆效益。

最值钱的是品牌

跟赫畅的交流中,我们做过一个假设,假如现在黄太吉已经关门了,赫畅还剩下什么?也许黄太吉有一天会失败,但是赫畅却成功了。因为赫畅通过四年的经营,获得了一样东西:品牌。

品牌在这个时代分为三个属性:

杜月笙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一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体面,场面,情面。”极度暗合品牌的这三个属性

体面是做人的基准背书,场面是势能的体现,而情面是与人连接最好的润滑剂。赫畅也正因为具备了个人品牌,所以在品牌的三个属性上可以有所作为。

所以无论是个人营销技能未来的变现,还是行业内圈子资源的吸纳整合,还有投资回报的财务收入。赫畅通过黄太吉成功的塑造了个人品牌,而且成为了这个品牌的最大受益者,也许未来还会持续受益。

从觉醒到重生

黄太吉从煎饼铺子,到外卖平台。一路四年,现在的成长已经遇到了天花板。赫畅开启了组织裂变,用四个方向分解增长的阵痛:

  1. 打开原有业务的外延黄太吉开放二三线城市加盟授权,最大化的利用品牌优势回收现金流。

  2. 把外卖工厂店变成外卖仓,重构黄太吉平台与行业内部的连接关系把原来帮餐饮企业解决生产终端变成解决销售渠道。

  3. 成立营销公司帮助餐饮企业做营销服务,此项业务受到很多年轻的餐饮创业者和老餐饮企业的二代接班人的追捧。这是黄太吉用品牌做营销服务杠杆。

  4. 餐饮应用服务商赫畅自己投资成立了一家公司,从黄太吉抽走一名技术骨干。两个人的团队怀有的愿景是成为餐饮业的应用服务商。把餐饮行业的人与人,人与信息,商家与供应链等精准连接,其本质是一个超级中介。

    在一个过万亿市场的宏大产业链中,赫畅想织一张网,把一千万的餐饮人筛选出十万,做最优化的连接,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运转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赫畅的意图很明显,黄太吉原来的模式是挖金矿,而这家新公司的模式是给淘金人送水。

且不管这四个方向在未来是否成立,从赫畅的行为上可以判断,他的策略是由“重”变“轻”;在经营结构上让成本越来越低;财务上离钱越来越近。这一系列举动的背后说明了一个行业的颠覆者从最初的雄心变成了务实的耐心。从逾越规则到尊重规则,甚至巧用规则。

通过四年的洗礼,赫畅能够认知的是对一个行业宏观的走向和自我价值的梳理。他过去认为,餐饮业是一个增量市场,所以他要做的是横向的生意,也就是规模取胜。

四年过后,他发现餐饮业其实是一个存量市场,自己能够做的是纵向的生意。只有深耕产业链条,才能找到自己的服务价值。

创业过程中到底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哪些是有效行为,哪些是无效行为?除了马后炮式的总结和编故事,有什么是可以对自我坦诚的。

赫畅认为自己这四年像经过科班训练一样被洗礼,现在的自己是重生。之所以还要继续折腾是因为自己50岁一定会退休,现在已经35岁,只有15年的时间。

梁冬评价过赫畅是一个懂得生的人。梁冬认为命是版本,生是变化。一个人的“命”是无法改变的,但是“生”可以变得很精彩。

用赫畅自己的话说:“世界没有绝对公平的事,只有人死的时候那一刹那是绝对的公平,在死之前,我们每一个人生的状态是无法预知的,能够断定的是死的那一秒钟不会带走生的记忆。”

所以赫畅认为自己是未知生,先知死。生时不量化,死时不追忆,当生则生,当死则死。

就在这篇文章落笔之时,赫畅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计划是给创业帮了倒忙”。起初我还以为他是精益创业的余毒未散,事后才理解原来他是向内看,走心了。

王家卫说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创业的路途上能够明心见性,由内向外看的人,才能够真正的了解本我,放下自我。这就是王阳明说的不应格物致知,而是致良知。因为外部环境和未来永远是无法把控的,能够把控的是让自己的优势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

内观,而不外攀,顺应时势,而不苛求无果的回报

这是赫畅自我的历练,也是黄太吉这四年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互联网品牌给与创业者们最好的分享。

作者:小泽;来源:小泽(ID:xiaozeriji)

近期精彩文章(回复数字获取):

1001案例︱潜伏16年,5万变成620亿,超越顺丰王卫,终成快递业首富!

1002案例︱董明珠集团董事长被免:“父子”之争、控股大战,铁娘子权力后的三次惊险博弈

1003误导中国企业的八大理论批判(深度好文)

1004案例︱又一估值60亿美元的独角兽轰然倒下,创始人最痛反思:别闭着眼睛说市场需要你!

1005周鸿祎:好团队最多不超过三个人


更多阅读

直击泛家居产行业20强的品牌定位策略

软文 2019-5-22
大材研究注意到,近几年来,有不少公司重塑定位,或者放大原来的优势定位。此事,如果做好了,少则省几千万,多则可省几个亿的广告费。 ...

卖家成长 选取关键词得注意 前期关键词调研更重要

软文 2019-5-22
如今在亚马逊上开个店看似很容易,但要保证出单,持续的出单却很难。原因有很多,老话说的没错,三分靠运气七分靠打拼,而做亚马逊前期...

国庆假期借势海报 杜蕾斯发挥正常 宝马海报无文案 ofo大手笔

软文 2019-5-22
文 | PR天下 今年国庆假期与去年最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期间还要累加一天中秋节假期,共计八天,而这竟成为数家品牌借势创意的发力点。...
返回列表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Copyright © 2015-2021 发稿网

     
扫码二维码立即咨询
确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