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找不到的 品牌定位 魅族最近怎么了

  • 软文     2019-5-22
<返回列表

整理 | OFweek电子工程网

华为出货量逼近苹果、小米逆袭重回全球前五,最近国产手机厂商的成绩确实亮点不少。但是,那个曾经与华为、小米齐名的国产手机三剑客之一的魅族却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近日,Flow耳机的双标事件让魅族接连登上科技版头条,面对市场的质疑,魅族起初态度强硬,被逼无奈后态度反转,承认错误,全面召回Flow耳机,重新提供娄氏单元,并承诺对召回用户作出补偿。

从这次的Flow耳机双标事件可以看出魅族对待用户的态度。近一两年的时间里,魅族手机销量不断下滑,存在感逐渐降低,亏损逐年严重,这与对待用户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是,在这个产品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魅族如果长期这样“傲慢”下去,不把用户放在眼里,迟早会被用户抛弃,成为市场的淘汰者。

音频起家的魅族,一度给大家留下“小而美”的印象,魅族也凭借精致的产品俘获了大量的魅友。然而,随着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大量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崛起,魅族逐渐放弃了“小而美”的模式,走上了一条品牌定位日渐模糊的道路。

过去,魅族在智能手机行业一直保持着独特的存在,可是近两年它却像一个因零件错位而失控的机器,反而掉队了。

魅族怎么就掉了队?

都说2015年是魅族最熠熠生辉的一年,但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魅族科技营收168亿元,净亏损为10亿元,公司负债总额近89亿元,净资产总额-16亿元。

一般在亏损的状况下,手机厂商对发售新机会更加谨慎,但魅族却狂发新机。整个2016年可谓每月必有新机,一年的时间里共发布了14款手机。就这样一个“小而美”的品牌走到了“多而亏”的地步。

2014年,黄章受小米成功的刺激,选择重新回到办公室,他很清楚,重新执掌魅族,最重要的对手就是雷军带领的小米。雷军全然复制了自己的运作模式,黄章必须有所作为。

随着黄章的归来,魅族仿佛在资本市场开了外挂,先后获得阿里巴巴、天音控股等多家企业的投资,其中,仅阿里巴巴一家,便注资5.9亿美元。阿里巴巴不仅为魅族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流量资源以及技术支持。2015年,魅族销量同比大增350%达到2000万台,魅族能够火力全开是和阿里巴巴的支持分不开的。

资本的进入,缓解了魅族资金紧张的局面,却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有消息称黄章和阿里巴巴签约时有业绩对赌条款,阿里巴巴要求魅族在2015年的出货量达到2000万台,若未达成,阿里巴巴将获得进一步收购魅族股权的权益。

虽然消息被魅族否认,但魅族在阿里巴巴入股后便大幅上调预期目标至2000万台,再加上2015年也恰好完成了2000万台任务,似乎又在映证着对赌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有人说魅族衰落的背后是在于营销做的不及小米,有人说渠道方面不如OV做的大方,也有人说魅族的服务根本跟不上节奏,生态布局出现很大的问题,这些方面说的并无道理,但一个科技公司的核心毕竟是产品,从产品层面来看,可以说魅族早在2011年到2013年之间就掉了队。

一方面,小米米1到米2、米2s的势如破竹,让当时的魅族甚至来不及反应。而另一方面,如果说魅族MX1、2与小米的同期产品不相上下,那么大约在2013年,魅族的产品体验应该说被小米全面赶超。

这就直接导致了2012年,当在OPPO公布900万出货量、小米公布719万出货量的时候,魅族低调地闭口不提。别忘了2011到2013年的期间,是智能手机由蓝海转为红海的一年,遗憾的是,魅族在这段红利期表现得并没有多好。

另外,产品本身的另一大问题,那就是卡,这是魅族自诞生以来最大的诟病,甚至到了今天,魅族对于产品流畅度的优化虽然大有改进,但缺陷依旧也不少,或者说品控方面着实存在问题。

魅族在恶补营销短板的同时,却不知不觉放松了对品控和售后的要求,以至于现在随手一搜,不论是知乎还是微博微信,吐槽魅族手机体验的文字、图片不在少数。

根据IDC公布的数据,2017 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 0.8%。其中,华为表现强劲,出货量同比增长约 25.5%;OPPO 紧跟其后,出货量同比增长约 19.5%;vivo 出货量实现同比小幅增长(详见下图)。至于,魅族似乎很久没能出现在这份名单当中了。

产品背后的产品策略问题

今年年初,魅族将2016年的一切归于“失误”二字,这种直白式的自我剖析,透露出魅族对机海战略的不合时宜进行了反思,与之相应地,聚焦就成了今年的整体步调。2017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截至到现在,魅族发布魅蓝note6、魅蓝E2、魅蓝5S、魅蓝A5和魅族pro7五款智能手机。

事实上,机海战术这一策略的选择只是将魅族某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在去年集中爆发。演唱会式营销、产品线混乱以及手机本身缺陷等,都直指魅族近几年来错乱的步伐。纵观魅族一系列产品策略的转变,魅族似乎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2012年左右,魅族打的是“一年出一机,一机卖一年”的策略,虽然和苹果的玩法相似,但魅族和苹果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也没有苹果领先行业一年这样的能力,再加上当时一些手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魅族一再坚持的产品策略难再立足。

为了能够让门店月月有新货、让用户有更多的机型选择,魅族放弃了曾经“一年一机”的战略,开始效仿三星,展开机海战术,近乎疯狂地推出新机,走向“多而亏”的地步。

最近的一次产品策略的转变是在今年5月份魅族宣布了组织框架重组,魅族、魅蓝和Flyme分别成立了事业部。黄章挂帅的魅族事业部将持续在创新方面发力,承担黄章心中的“梦想”;李楠带队的魅蓝事业部则承担销量的任务,同时要保证持久的盈利。这个动作似乎表明魅族意识到了自身品牌存在的混乱现状,并开始着手解决。

不过将子品牌分开独立运营,未必就一定能成功。有评论称,魅族在经历多次骨干人才流失之后,其技术团队并不厚实,再加上资金储备薄弱,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独立子品牌会造成资源上的分散,并不利于各自的发展。

不管怎样,在魅族子品牌独立运营以来,魅族和魅蓝也都发布了自己的新品。

7月26日,魅族发布了新旗舰机型魅族Pro7和Pro7 Plus,这是魅族时隔7个月发布的第一款旗舰机,也是这么久以来魅族迈向高端机的第一步。

这两款手机主打双摄以及双屏设计,双摄谈不上新鲜,但双屏设计绝对吸引眼球,然而,双屏设计在吸引了不少眼球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论。双屏设计到底是功能刚需还是宣传噱头,魅族的差异化之路这次走对了没有?

8月23日,魅蓝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了全新千元机魅蓝Note6,首次采用高通骁龙625处理器。这一招漂亮的“骁龙在天”,让魅族从“万年联发科”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魅蓝Note6靠着处理器和感光元件收获着魅友的好评,却让上个月刚刚发布的“同门师兄”魅族Pro7吃了瘪。

成也黄章,败也黄章

了解魅族科技的人都知道,魅族公司内部其实是有庞大的家族体系的,黄章和其亲戚占据着董事会的主动权,魅族的本质还是一家典型的南方家族式的企业,以黄章为代表的黄氏企业一直掌握着其命脉。我们很难说出一个家族企业发展的好与坏,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看公司的选择问题。

不过,由于黄章的学历不高,也确确实实影响了他的思想。当年在创业初期,给一个高管5%的股份都拒绝,这个行为,往深层次里说,是对人才的不重视,引申一点,以为顶级的高技术人才是个随处可捡的大白菜。可见黄章并不是一个惜才的君主。

至于后来与雷军的恩怨情仇更是闹翻了天。其实当初雷军是想投资魅族的,但是魅族是黄章一个人完全控股的,他把雷军当朋友但是不让雷军入股。如果当年雷军与黄章真的达成了合作,想必,如今的魅族绝不是这样一番狼藉。

黄章的控制思维甚至延续到产品的生产环节。无论国内外,极少有手机厂商会像魅族一样,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集于一身。而这显然不符合商业逻辑,魅族的制造成本比其他手机代工费用高出 20%。

到了今年的2月份,黄章微博宣布“重新出山打造我的梦想机”。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黄章第一次宣布“复出”,每当对现有业绩不够满意或者提出更多的诉求之际,黄章就会亲自出来主抓某一业务,但是没过多久,黄章又宣布将与总裁白永祥“一起”管理各项业务,那么魅族内部到底向谁汇报?

“一起“管理的结果倘若未能尽如预想,罪名是否也“一起”来背负呢?这种不常见的管理层架构设置,估计也只有黄章能做出来吧!

大家都在说黄章怀揣着梦想打造“梦想机”的时候,要明白魅族公司至今仍然是一家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私人企业。长时间,黄章 100% 控股公司,公司也一直拒绝外来投资。直到2014年2月8日,黄章表示,公司将引入投资,采取员工股票和期权激励制度,吸引更多人才,用更多分享创造更大共赢之门。

低调、隐忍、偏执、疯狂……正是多重性格集于一身的冲突和碰撞,让黄章统领下的魅族曾经另类而个性。然而,在中国这个变通和营销致胜的竞争环境下,“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真理似乎并不能带领一个企业走向巅峰,至少一个专横武断的操纵者黄章并没有做到。

如今的魅族想要摆脱困境,重要的还是要拿出来过硬的产品说话,毕竟现有的产品已经正在一点点蚕食着煤油们的信心与希望。在国内手机市场上,终究不是单靠情怀就可以站稳脚跟的,毕竟,有很多爱是不可以重来的。


更多阅读

直击泛家居产行业20强的品牌定位策略

软文 2019-5-22
大材研究注意到,近几年来,有不少公司重塑定位,或者放大原来的优势定位。此事,如果做好了,少则省几千万,多则可省几个亿的广告费。 ...

卖家成长 选取关键词得注意 前期关键词调研更重要

软文 2019-5-22
如今在亚马逊上开个店看似很容易,但要保证出单,持续的出单却很难。原因有很多,老话说的没错,三分靠运气七分靠打拼,而做亚马逊前期...

国庆假期借势海报 杜蕾斯发挥正常 宝马海报无文案 ofo大手笔

软文 2019-5-22
文 | PR天下 今年国庆假期与去年最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期间还要累加一天中秋节假期,共计八天,而这竟成为数家品牌借势创意的发力点。...
返回列表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Copyright © 2015-2021 发稿网

     
扫码二维码立即咨询
确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