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以来,大家谈的最多的回归,回归实业、回归产品、回归传统······最近,经常有企业老板大倒互联网的“苦水”,互联网思维似乎也不灵了,电商B2C出现瓶颈,而B2B又热火朝天起来。
他们的观点大致归纳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火的过了头,传统企业做好互联网营销的案例却也不多;微博、微信营销做得好的更少。总结他们的观点是传统企业自媒体基本上做不好,就算表面热闹,其实对企业的销售也促进不大。
我一直再想,为什么传统企业就做不好自媒体呢?
在这里,我不想单纯的分析具体的运营策略,而是想通过更高“维度”的剖析来看待做自媒体的作用。传统企业的自媒体难在哪里?我觉得,本质难在系统性,也就是怎么立体化、系统性解决营销问题,而非仅仅是传播问题和销售问题。
第一,互联网即改变
许多企业老板认为互联网是虚拟的,跟现实是两回事,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工具。他们经常说,互联网再火,也需要制造,也需要线下的体验,正是在这种焦虑之下,不得已才被动进行所谓的升级。其实,互联网又何止是这些,大多数的产业都可以跟互联网融合,产生效率的提升。
互联网不但是工具,互联网是快速的改变和迭代,互联网思维更是一种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如平台模式、Uber模式、众筹、众包都诞生了很多商业传奇。
KK在《必然》说:未来10年内所产生的信息比过去几十年都多·····变化是必然的。变化意味着流程——变化的引擎——比产品更重要。在过去200年里,我们最伟大的发明恰恰是科学流程本身,而非特定的工具或者玩意。
第二,营销即创新。
自媒体的红利期已经过去,单纯通过内容来吸引粉丝的黄金期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单纯的经营内容,也难以扩大粉丝数量,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红利”。三年前,做一个公众号,吸粉比较容易,现在花钱做推广,引流也没有什么效果。
几年前做面膜微商,只要有品牌产品、有商业模式轻松可以实现盈利,现在怎么做都难免亏损;以前做好三四线城市的渠道销售,可以轻松实现数亿、数十亿销售,现在,消费升级,回归主流,这是大势,也是红利。
红利期已过,再怎么做优质的内容,也难以形成规模了,在互联网时代,营销即是传播。要想快速做大,形成影响,就必须借势和用势。
今天开会讨论一个招商案,大家的传统思维一定是“财富论坛”“市场机遇”“巨大商机”,有吸引力吗?没有!商家关心什么?什么能吸引眼球,如果商家不关注,你再好的招商项目和政策又有何用?
所以,要做到与众不同,从形式到包装都不一样。
现在谁在网上最红?当然是罗辑思维与真格基金投了1200万的papi酱,这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了。可不可以借势“网红”来进行招商和市场运作呢,当然不一定要用papi酱,去年是她,2017年是谁?怎么跟招商结合?一下就脑洞大开了。方案思路暂不公开,涉及商业机密,呵呵。
第三,传播即渠道
自媒体不仅仅是品牌的推广和传播,流行本身就是流量,传播本身就是渠道。而不是把自媒体当作产品或者品牌的一种推广方式。更深层次来说,多少人关注你不重要,有多少粉丝能跟你互动才重要。
上面提到借势“网红”,不但可以起到“植田T”的杠杆效果,为名牌扩大知名度、影响力,还可以借助一个特定的“网红”实现招商和分销。围绕“网红”可以做很多事情,第一是形成关注和影响;第二是相关资源的整合,找到微营销的经销商和分销渠道;第三是将传播力转化为渠道的资源和销售力,实现产品实时销售。
刘强东说,企业的电商部门都该砍掉······如果仅仅从流量的角度来说,确实该砍掉,不但电商要砍掉,自媒体也要砍掉,因为没有效益。但从整体和系统化营销而言,线上的借势传播、创新营销就是流量,就是渠道,也是销售。
所以,不要单纯的说有多少关注,有多少粉丝,毫无意义,这只是系统品牌营销的一环而已。
本文作者:深知精准营销CEO 蒋军
相关阅读:深知精准营销方法论:互联网平台企业成功的4大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