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时代来临,广告形式不断发生变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品牌的大部分广告预算被转移到数字营销上来。目前品牌在投放广告时有半数的广告费用都投到了数字营销当中,有数据显示,这个比例还在增大。社会化营销成为整个数字营销的核心数字营销对大批品牌来说都还是一个新兴事物,然后社会化营销就又扑面而来了。在我看来,完整的数字营销的工作范畴,现在基本上可以分成5大部分:强势媒体采购、社会化营销、基于受众的RTB购买、搜索引擎和CRM。从美国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社会化营销会越来越成为整个数字营销的核心,因为数字媒介采购后的落地页、数字营销战役的主战场、CRM数据的来源和到达,基本上都会以企业自身的社会化账号和相关应用作为核心平台。虽然社会化营销目前因为在中国,平台本身还处在发展的早期,因此从流量和曝光的角度来看,在整体的数字营销体系中还不能算是独占鳌头,但是我的判断是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流量将不断的向社交网络集中,对于一些在数字化营销领域难以全面铺开工作量的品牌来说,集中注意力做好社会化营销,恐怕会成为一个越来越主流的策略。虽然从划分上说移动营销也是数字营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还是觉得移动营销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当你说移动营销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还是上面那5个数字营销的组成部分,你在移动上去和强势的APP(比如新闻客户端)谈框架采购,做好社会化营销因为消费者本来就是主要在手机上使用社会化营销,基于移动的受众购买主要集中在一些长尾的APP流量上,搜索也被搬到了移动上,CRM一直就和手机短信结合在一起,现在是在向微博和微信进行延展。所以其实没有什么所谓的单独的移动营销。而且如果你看美国的广告数据,早在2014年Facebook和Twitter来自手机上的广告收入百分之百会超过Google。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大家最后发现,搜索行为在手机上实现起来门槛太高、基于APP的Banner用户体验太差,最终在移动上效果最好的广告形式,是社交媒体上人们信息流里的原生广告内容。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你的数字营销战略中天然就必须全面包含移动的部分,移动营销不是一个单独的任务范畴。品牌之间竞争的不再是“创意”,而是“诚意”我知道很多品牌会担心,做营销最大的挑战是在创意、策略等方面可能很难得到最出色的结果……但我觉得我见到过的大部分的营销问题,其实首先是产品定位和产品价值的问题。纯粹营销层面上的策略问题几乎没有。另外,说到创意驱动这件事情,我经常会反问一个问题:你觉得小米的社会化营销中哪个创意最打动你?你觉得黄太吉的社会化营销中,哪些创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你打开朋友圈、微博时,你每天看到的有创意的段子、图片、故事多么?非常非常的多。每一个成为热点的段子和内容都是充满了创意的,而这样的内容我们每天会看到好多条以至于我们基本上都开始麻木了。所以我有一个比较激进的观点:下一个阶段的营销,至少是社会化营销,主要不是靠创意驱动的。创意仍然会在其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创意并不在是品牌之间竞争的关键所在了。品牌之间竞争的不再是“创意”,而是“诚意”!这种诚意包括了真正和消费者大规模一对一的沟通,以及对消费者意见的快速反应、对消费者动态的实时反应,最终体现在对消费者不断丰富和变化的需求的满足上。而以上这几点在实践中真正的困难,并不是真正在创意和思维层面上,而是在技术手段、组织管理和下决心真正实践上的。有一句很深刻的话叫做:软件定义世界,数据驱动未来。我觉得营销领域也不会例外,所以,未来的营销,一定是通过技术来驱动的,只是还有很多营销人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