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张医生的互联网笔记”
内容运营到底有多火,来看以下几个现象:
1、大型电商平台淘宝、京东等纷纷增加内容运营的权重,比如淘宝头条、问大家、直播以及微头条等等,京东也有京东快报。
2、知识付费呈现火热的趋势,除了罗胖的得到之外,还有很多垂直型知识付费领域公司都做的不错。
3、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的个性化内容推荐越来越受欢迎,微信也正在增加这部分的权重。
4、用户越来越喜欢碎片化和可读性更简单的内容,以短视频为代表。
说到这里,来普及一下什么是内容运营,这里引用陈维贤文章对内容运营的解释:
“现在除了爸妈这一辈,大家每天都将大把时间花在了浏览网页与把玩app。本想碎片化利用时间,生活却不知不觉的在浏览互联网中被内容碎片化。
当我们打开一个电商网站,我们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列表,列表中的每个商品有图片、有名称、有价格,甚至还有折扣信息,当我们再点击一下商品,有各种各样商品的文案,有各种各样成功购买用户的评价、打分、晒单、讨论;
当我们打开新浪门户,我们看到了各种形式的新闻,比如文字、图片,它们为我们开拓了视野;
而当我们浏览企业的官网、政府的门户,则可以看到各种新闻、法规、政策,企业产品、政府职能的描述;
我们来到百度搜索,搜索了一个关键词,可以得到上百万个结果,每个结果除了标题,还有被搜索词的标红,有链接地址,有icon描述;
最后我们去贴吧,这儿有各种主题的吧,有生活、有文学、有游戏,有动漫,在吧里面还有数不清的装X卖萌的贴子……
不管电商、门户、企业、政府、搜索引擎、贴吧还是bbs,都是通过内容为用户提供服务。他们的区别只是,内容类型不一样,视角设计不一样,带给受众的感知不一样,可以参与和互动的方法不一样。因此,只要是互联网产品一定是有内容进行填充的,都需要内容的运营,只是不同的互联网产品,内容运营的侧重不同。”
互联网非常新,整个行业发展也就二十来年的时间,它超出教科书的标准范畴,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标准,我结合最近的工作感受简单梳理一下怎么做内容运营。今天的话题很大,每个人需要结合自己行业的实际情况深入进去方能做出点成绩。
本文就从两个点来来讨论如何做好内容运营?
一、围绕定位蹭热点
这里主要侧重内容不信,有两个核心:
定位和热点
。
1、内容运营为什么要围绕定位去做?
做内容运营之前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哪些人群属于我的目标,以后的所有内容都围绕这个定位去做,尤其是对于已有产品的来说,更应该围绕产品去做内容。通过有价值的内容增加用户对于产品的黏性,同时也希望通过内容可以对用户进行更软性的宣导。
比如你是卖卤肉的,你可以写写卤肉的科普知识啊,比如如何区分卤肉的好坏,卤肉如何可以储存很久,不同的卤肉有什么区别,卤肉的不同吃法等等。
另外,在做内容运营的定位时,还需要注意差异化,这样才能突出你的特色。只有你的内容做到差异化定位,你的内容才能像利剑一样击中用户心脏。
2、内容运营要广泛的蹭热点
很多人对蹭热点反感,甚至用户现在也对热点疲倦了,但是我认为内容运营的80%甚至100%都应该蹭热点。当然此处讲的热点并不单单是事实热点,它包括围绕定位的一系列事件,比如社会热点、行业热点、用户喜欢的内容、给用户有用的干货、节日热点、季节热点等等,针对不同的定位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热点。
热点事件就为我们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人与人之间有了共同话题,满足人们的参与感,所以做内容运营最快最好的手段就是去蹭热点。
论蹭热点,大家都很佩服杜蕾斯,每次的热点都到极致。
iPhone 7出红色版本杜蕾斯的“red now”
二、寻找头部流量
上面第一点主要谈怎么做内容,接下来讨论一下怎么运营,也就是怎么把内容推送给更多、更有价值的用户,不然把内容做的再好也无用武之地。
解决办法的核心就是
寻找头部流量
寻找头部流量其实是一种很古老和传统的办法,不管开一个什么样的小店,店主都会考虑能经过店的人流是不是够大,只是互联网缩短了用户之间的距离,用户路过你的“小店”不要大老远的最汽车或步行,只需要用电脑或手机一点即可。所以做一个企业或者产品,都是要让更多的用户路过你的“小店”,你的生意才可能做得更大。
每个时代的头部流量可能并不一样,对于小镇头部流量在集市上,对于一个城市头部流量在市中心。互联网发展20多年了,头部流量也是逐步变迁的,对于中国以前有几大头部流量:三大门户、搜索引擎百度、社交QQ、电商淘宝,到现在三大门户已经不再具有头部流量的优势,百度的头部流量也受到头条的威胁,社交的头部流量从QQ转到微信,以及微博的变化等。当然细分领域,细分人群的头部流量可能有所不同,每个头部流量的应用规则也不同,比如时间、风格、形式等。目前的头部流量主要集中在BAT和今日头条手中,所以,现在很多运营基本上都基于他们的产品做运营。
头部流量找到后,还要想办法怎么去利用,怎么把流量变成自己的用户,不同的平台也是不一样的。
最后再强调一下做内容运营的核心:
围绕定位蹭热点,寻找头部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