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产生思维,思维产生战略,战略产生一切的表象。我们太多人 围绕表象在研究,所以发现自己永远无法掌握行业的热点和趋势,很是被动同时纳闷那些新思路,新趋势为什么一直是别人发现和引领的。因为你的思考高度和深度不够。
小米的成长是一部典型的内容运营教科书。教会了那么多当年瞧不上小米的大佬们。当线下传统渠道成为手机销售的主要方式时,小米开创了网销模式,摈弃了中间渠道商,直接将手机卖给消费者。看似简单的模式更改,其实风险很大,为什么却能成功。因为销售模式更改这个表象的背后是小米的“道”在坐镇:专注、极致、口碑、快!也就是小米的互联网七字诀。七字诀包含了产品之道,用户之道、生意之道。同时小米也是将“粉丝经济”这四个字真正发扬光大的企业。
电商也是“商”,它的表象再如何千变万化,背后还是遵循生意之道,每年淘宝对外公布的新趋势 新玩法其实就是对生意之道的再次理解和升级。一种生态开始时是野蛮的,慢慢的会回归生意之道,生死之争时,拼的就是人之道,为我独尊时,悟的是自然之道。
说到淘宝最近非常流行的内容运营。好多人只顾着去学习 上头条、直播、短视频、话题营销、跨界混拼、文化植入等形式,根本不去思考为什么这两年会流行内容运营。那么明年后年呢,你依然拾人牙慧,晚人一步。
淘宝作为一个购物平台,在生意这个完整链条里,扮演着流量的智能分配和增加平台流量的角色。每年的新趋势和玩法,本质都是围绕这两点在改革创新。基于平台的生存,淘宝流量危机越发明显,自身流量瓶颈早已显现,京东和其他新平台对其流量的争夺又日趋严重。流量的争夺战的背后是对用户的争夺。其他各大购物平台通过对用户的细分来抢夺淘宝的流量。京东的家电和物流、唯品会的打折品牌、蘑菇街的女性购物平台、小米商城的发烧友、聚美优品的化妆品……
基于此,淘宝在产品方面
1、增加产品丰富性(造物节-全球购)增加停留时间
2、归集优质产品(天猫-天猫超市-淘宝心选-ifashion-极有家-聚名品-每日优选)加大假冒商品处罚。
3、加大优质商品促销力度和频次(女人节-618-双11-双12)
用户方面
1、基于用户标签数据使流量更精准投放,过滤无效产品
2、针对京东优化物流体验,菜鸟仓
3、增加产品展示方式,降低用户转化成本,提高转化率(增加详情视频、直播、增加转化和老客户购买比例在店铺的权重)
流量方面:
新闻端 视频端 直播端 第三方电商平台 全面进驻。新浪微博、优酷、UC、陌陌、虾米、搜狗、口碑、美团、高德、宝尊电商……
再回头看【内容运营】这个词,其实是淘宝是在考核流量越来越贵而精准的环境下,商家如何在产品为王的新零售时代,访客转化为粉丝的一个综合能力。 没有清晰产品定位,只去纸上谈兵的讲什么短视频 直播 明星代言都是扯淡的。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产品做得够优秀的,品牌粉丝积累够多的店铺每次都能在淘宝的改革中稳如泰山了。那些只学会表象的店铺,淘宝改一次就死一波也就不足为奇了。
得粉丝者得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