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决定企业成败的那些内容运营套路

提到小米,很多人都不陌生。这家2010年4月份成立的年轻公司,第一款手机在11年8月发布,4年内将销售额做到280亿元人民币,到如今雷布斯更是身家不菲。

小米一路走来,似乎创造了一个奇迹,这其实要归功于其当时清晰超前的互联网运营思维。

互联网运营是个庞大的概念,学问多多,做得好了,常会带来令人叹为观止的效果。

对企业来说,一切能够进行产品推广、促进用户发现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手段皆可算作运营。

运营的核心目标

运营核心任务:流量建设、用户维系。

通过围绕用户开展的一系列运营活动,提升网站流量指标,提升用户的活跃和留存。

三大运营:内容、用户、活动!

内容运营呈现网站或产品内容;方法是采集、创作、编辑、审核、推荐、专题、推送等;

目的在于满足用户对内容消费的需求,以此来传递产品的定位和调性;

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用户运营:以用户活跃、留存、付费为目标,针对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运营策略,了解用户结构并将之细分的运营方案;用户运营的核心维系老用户、吸引新用户、刺激消费。

注意细节

用户运营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他需要研究市场导向,用户心理,关注时事,对用户定期跟踪调研。

活动运营:通过开展活动拉动交易的运营工作;双十一等各种节日促销就是赤裸裸的例子。

运营和产品的关系:运营是为产品服务的,二者相辅相成。不要奢望把一无是处的产品运营的人尽皆知(尽管一坨屎经过运营也可能被人疯抢,但那绝不是运营该有的态度),不过缺乏出色的运营力,酒香也只能深埋巷子中。

最后分享给各位三招,助你打造精准用户

一、用户多维化

通过分析众多消费者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等主要信息数据,将抽象思维具体化,更轻松的捕捉精准用户。

二、构建生动场景

即丰富用户体验,让用户黑转路人,路人转粉,乐于为产品买单。

三、产品功能模块更新,提供多样服务。

分析用户数据,如点击率、停留时长、访问深度、人均浏览页数、跳出率等,借此完善产品,针对不同得用户群体,提供不同的产品内容,有点类似于狡兔三窟的味道。

最后说说微信是如何打败传统运营商的。

微信刚出现时,功能也就是简单地即时通讯,而且投入不菲,因此一开始并没有被广大运营商当回事,这当然是老马乐于见到的。

很快运营商们发现,除了打电话,用户基本很少再用短信,更别说彩信语音,尽管他们那时还是振振有词地说:短信收入没毛病,当时很多人笑笑不说话,如今也确实是什么都不用说了。当然,运营商如今还是那副德性,网络提速让他们在流量上不愁吃穿,只不过这岂非又是过去式重演?

PS:你遇到过最奇葩的运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