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编者按:百度宣布取消新闻源数据库,消息一出,公关、传媒、软文营销推广、站长等相关领域从业者一片“哗然”、唏嘘。
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主要依赖于电视、电台以及各地方的报纸和杂志。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有一些国人便开始对大众新闻的真实性产生质疑。随着网络的普及,24小时新闻实时更新成为可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停涌现出来,从各种渠道来的“新闻”让民众们难辨真假。
“朋友圈”里的假消息在熟人间迅速传播,营销成了万恶之源。微信用户在面对公号内容时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网民真的需要一双慧眼来分辨哪些是是营销人员编造出来的假消息,哪则是真消息。
前不久,facebook和谷歌宣布打击发布虚假新闻的行为。但此举只减少一部分企业广告收入以及影响一些企业的搜索排名,而假新闻还是源源不断地在各社交媒体中流传,“朋友圈”里的虚假新闻链接依旧会出现。
因此,我们很需要有一套手段来甄别假新闻 。一般来讲,我们能接触到的消息分以下三种:传统新闻稿、品牌新闻稿以及被编造出来的假新闻。
传统新闻稿
传统新闻稿出自专业人士之手,他们是新闻学专业科班出身,受过师傅的尊尊教诲,牢记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这些都让正规的记者们的文章有公信力。无论在电视台、电台还是报刊杂志社中,专业新闻人稳健的作风都让人信服。因此,正规记者和编辑在发稿前会仔细检验每条消息的来源。
品牌新闻稿
百度新闻源时代的结束,让写软文的公关小姐们慌了神。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全美国从事公关人员的数量是记者数量的5倍,这就意味着记者时时被品牌新闻稿所“轰炸”。这些满载着品牌信息和公司活动消息的稿子总要找一个渠道发布出去。
当人们读到一则汽车追尾事故时,也许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在读广告。殊不知,这条信息的来源很有可能是汽车公司为了体现品牌安全性的新闻稿。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讲,公关人员和新闻人员是同源的。我在纽卡斯尔大学读Media and Jounalism时,便和学PR的同学同属一个系,因此常有公关小姐来我们那听课。
但很可惜的是,有一部分品牌新闻稿的信息经常出现常识性错误。有些公关人员随便从网上搜来材料就下笔了,缺乏求证精神。虽然商家也会资助一项研究机构得出一些数据借以推销产品,但是消费者仍需要看清楚这些统计数字是从哪里来的,抽样调查的规模以及研究方法是什么,然后再决定是否值得相信。
被编造出来的新闻
这些被编造出来的新闻往往出现在三俗小报上,多数关注的是明星的花边新闻。它们多数配以耸动的标题,暴露的图片,为的就是让你去点击,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你每一次点击和传播就会为网站带来收益,很多时候这些花边新闻比真消息传得广,传得快。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分辨出假新闻呢?
首先,我们要清楚,假新闻常出现在社交媒体上,这些平台不负责甄别假新闻。尽管有的媒体人对CCTV或有微词,但至少央视聘请的都是最专业的记者,在甄别信息来源方面他们是非常专业的。
其次,我们要远离那些不知名的新闻网站。尽管它们的新闻标题很耸动,尽管他们很努力让你相信信息是真的,但李鬼毕竟不是李逵。
再次,你需要去除自己内心的偏见。比如说,你在《环球时报》看到一篇报道,便恨得牙根痒痒说:“这是赤裸裸的宣传稿!”不过,要想获得实情就要破除偏见,怎么办呢。
眼下,你要去别的可靠的新闻来源去察验了。这的确很费时间,不过若要知道事实,去除宣传的水分,就要大量查找这条消息的所有报道。
听Insight_kanjian一句话,看新闻一定到正规媒体,读专业记者写的文章。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安心。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