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李彦宏畅谈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百度算法

李彦宏登上时代周刊

最近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最近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再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在前不久的极客公园大会上,他谈了对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法的思考。

对移动互联网的思考

百度布局移动互联网比较滞后,从而导致了它是BAT中最弱的那个巨头。在2002到2003年期间,移动互联网已经开始兴起,但是李彦宏觉得,“手机有什么好重要的,这么小的屏幕,那么慢的速度,每个字节都要为它付费”。现在看来,他仍旧认为2002年和2003年的确不是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但是这种等等看的心态导致了后来百度在移动互联网布局的落后,到了 2011 年移动互联网兴起了,其他公司抓住了这一波机会,迅速崛起,而百度却错过了。

对人工智能的思考

对于做搜索起家的百度,人工智能是它的强项。当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时,它厚积薄发的优势就出来了。因为百度从六七年前就开始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它一直在做的搜索,其实就是一个人工智能问题:用户搜索想要找的东西,互联网给出对应的答案。“搜索的本质和人工智能的定义是一样的,就是让机器明白人在说什么。

对大数据算法的思考

李彦宏对信息流的解释是:“信息流并不代表完全靠算法决定的内容流,它也是可以结合算法、社交等各种信号揉在一起的内容。”脸谱、推特、微信朋友圈、微博是社交为特征的信息流,百度和今日头条则是以大数据算法为特征的信息流。两者相比较,大数据算法组织的效率更高。而以社交为特征的推荐更有粘性。

百度和今日头条采用大数据算法推荐内容,目前都面临着所推荐的内容质量不高,低俗和耸人听闻的诟病。李彦宏的看法是,随着大数据算法的进步和人们使用越来越多,大数据算法所提供的内容,其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个人的反思

英雄所见略同。不难理解最近刷爆头条圈的“互粉”大事件了!

“互粉”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