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61字,阅读需要4分钟
一个产品从规划到落地到成长需要经历培养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一款好的产品或者企业在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曾长趋势,做产品运营的所有工作都需要围绕增长开展开:
满足市场需求带动增长:在产品规划期间,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也就是要确定目标用户群体以及用户的需求,满足用户需求后自然可以带动用户和产品收益增长。比如共享单车,在摩拜,ofo出来之前政府已经做了公共自行车但是老百姓使用的门槛比较高需要在固定的地点提车还车,上大学期间(中国矿业大学)学校里面也出现了校园通,同样的需要到固定的地点提车还车,而共享单车解决了用户随时随用车的需求,快速的实现用户和市场的增长。
产品实现有效连接带动增长:产品本身作为一种介质完成人与信息,人与商品,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连接,产品体验的好坏决定了用户留存和用户转化。所以产品需要做到不断跌倒,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用户成长带动增长:注意是用户成长,产品需要的是有效的活跃用户,所以我们不能看整体用户规模。用户成长可以分几个方面来运营:1、不断提升用户拉新,为漏斗模型做大第一层基础;2、推动用户成长:主要包含用户留存、延长用户生命周期、提升消费的频次、品类、金额,配套的需要一套完整的用户成长体系。包含会员、积分等等;3、激活沉睡用户减少用户流失,简单理解新增用户大与流失用户必定是的活跃用户持续增长;4、激励用户间的传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忠用户、天使用户、老带新;
优化渠道资源带动增长:渠道简单理解可以想象成为APP分发渠道,渠道的质量决定的用户的规模、转化、用户质量;一个好的渠道可以为产品带来超出预期的增常效果,例如小编在中移物联网做过一款智能设备,通过移动的渠道一个月实现了20万台销量,相当于竞品半年的销量。当然不同的渠道组合也会出现非常不错的效果。
活动运营带来爆发式增长,做活动运营需要做好前期准备,预热蓄水、活动爆发、反厂推广。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各种节日的商业气氛,除了传统节日也新创了很多新节日如618、818、双11等等,活动本身往往是通过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吸引用户参与形成短时间内的用户暴增,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有效用户新增也就是后期的留存用户,在猪八戒工作的时候接过一些p2pAPP的推广需求,方案一般都是给予用户高额的回报让用户邀请身边的朋友注册。这样的活动本身会达到短期的用户增常,但是这些用户的忠诚度往往不高,拿到奖励后不会产生后续的行为。
用数据做精细化运营驱动增长,当产品过了红利阶段,我们需要通过精细化运营做增长目标,根据用户,销售产生的过程设定数据监控体系,根据最终核心目标拆机指标,总来说我们需要完成四个方向的数据工作:确定最终的核心目标(确定运营部标支撑运营策略制定)、用户增长的数据体系(支撑用户运营策略)、经营增长数据体系(支撑销售增常、市场策略制定)、产品数据体系(支撑产品迭代,产品运营策略);
品牌形成带动增长,通过从需求匹配、产品落地、用户推广、活动曝光、数据精细化运营,一个完整的体系会为产品或企业在细分领域建立自己的品牌价值,比如买服饰上天猫、买家电上苏宁或京东、休闲娱乐上美团。形成品牌价值后会减少相应的获客成本和效率,增加转化率。
当7个方面的增常循环驱动都成熟后,也就意味着产品在市场中的深度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成绩,接下来的增长需要考虑拓宽市场宽度,举个例子:miui系统的边界催生了小米手机,小米手机的边界催生了米家,而米家的边界又催生了有品。
所以好的产品和好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可以保持曾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