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为什么腾讯百度淘宝今日头条等大公司都要做问答产品

  • 百度     2018-6-15
<返回列表

提起问答产品,你会想起什么?

是百度知道、知乎还是分答?

这些都对,但除此之外,从BAT到联想、今日头条,从澎湃到UC、界面,从淘宝到京东、屈臣氏都有自己的问答产品。

问答,一个看似古老而简单的产品,为什么重新火起来了?

问答产品的前世今生

问答可能是人类最原始的交流方式之一了,而互联网赋予了它更多的意义,我大致将这些产品分成了5类。

1.知道模式

早期的互联网问答产品以“百度知道”为代表,在搜索引擎功能还不十分强大的时候,问答是一种更为直接的获取目标信息的方式,所以初期的问答产品大多都是百度、雅虎、搜狗之类的搜索引擎在做。

这阶段的问答产品是典型的“用完即走”,用户提问并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回答者回答并赚取一些积分,从此再无瓜葛。

2.知乎模式

「知乎」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如果说原来信息是供搜索和抓取的(搜索引擎),人与人是关注与被关注的(社交软件),那么「知乎」则把这两者融合起来,建立了一种通过信息连接人的新型社交关系。

「知乎」上的问题也不再是简单的1+1=2,更多的时候,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回答者得答案也不再由提问者选择,而是依靠广大用户投票(赞同、反对、没有帮助)共同决定,这就把一对一的问答变成了多对多的讨论。

3.Reddit模式

2012年,奥巴马在「Reddit」(一个类似于百度贴吧或者天涯论坛的社会化新闻网站)进行AMA(Ask me anything)活动,一下子就有500多万的访问量。去年7月,特朗普也在「Reddit」搞了同样的活动,回答了13个问题。

国内的许多新闻网站学习了这种做法,都是邀请各类名人入驻,让大家提问,你可以理解为这里有来自各行各业的“连岳”,等着你来问各式各样的问题。

据我观察,做得比较好的有「澎湃问吧」和「UC问啊」,界面的貌似没有太做起来,但总体上,这种AMA的问答方式还是比较小众。

澎湃问吧和UC问啊

4.分答模式

许多年前,韩寒在他那本只出了一期的杂志《独唱团》中搞了一个小栏目叫“所有人问所有人”,当时觉得这太牛太有趣了,我要是能这样想问谁就问谁就好了,而现在,「分答」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至少,是部分实现了。

「分答」在去年有阵子火得一塌糊涂,它的功劳在于把问答变成了一种知识服务,无论是付费提问、付费偷听还是更为私密的语音回答都体现着这一变化,这种模式甚至被国外一些产品所模仿,现在,更有朝着垂直领域的发展趋势。

垂直类产品有的用上述单一问答方式,有的几种结合着一起用,这里不再赘述。

尽管问答是很有意思的产品,但它依然很轻很小,为什么诸多大公司对它如此感兴趣?

大公司的小算盘

在诸多的问答产品中,除了「知乎」和「分答」,其它基本上都不是独立的产品,有许多还都是大公司旗下开发的,大公司做问答这个小产品,都是出自于什么样的考虑?

1.要流量

对于百度来说,问答是一个大流量池,我不知道「百度知道」会带来多少流量,但去年12月的时候,「知乎」的PC+移动端月累计浏览量就70多亿了,此消彼长之下,百度怎能不急。

其实「知乎」刚开始火的时候,百度就搞了个「百度新知」,然而没成气候,后来传言想收购或者投资「知乎」,失败之后现在才搞个「百度派」,颇有些完成任务了事的味道。

前些天百度宣布取消新闻源制度,这是在微信和其他自媒体平台夹击之下失去了优质新闻源,如果在知乎等的冲击之下再失去问答源,百度的内容、用户、流量将进一步流失,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没有想明白,「百度派」也要硬上。

2.要有黏度的内容

「今日头条」不缺流量,也不缺内容,所以一开始做问答的时候我有点没想明白,不过现在渐渐摸出点门道。

一方面,头条是想给自己的内容增加一个维度,除了头条号的文章,还有问答的形式;另一方面则是想增加头条的社交属性,头条虽然号称机器算法精准推荐,但对用户来说依然只是一个新闻客户端,并没有太大的粘性,增加更具社交属性的问答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问题。

相比之下,腾讯的「企鹅问答」任务就要轻松得多,它只需要完成增加内容维度,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阻击「头条问答」即可,至于社交神马的,完全不需要它操心。

3.要用户时间

淘宝做问答产品,给人的感觉像支付宝要强行做社交一样尴尬,可事实上,淘宝这款「问大家」做得还不错——去年双12期间有超过500万 的DAU(日活跃用户),平时每天50万用户发起提问。

淘宝「问大家」功能比较多,你可以参与问答,也可以问嘉宾或者参与某个话题的“圆桌会”,还可以在回答中插入淘宝连接,可以说兼具了问答、AMA和淘宝客三种模式。

在帮助用户更好的购物之外,问答还能吸引用户更多的阅读、互动,这也是阿里巴巴的CEO张勇想要的,他希望用户能在淘宝上找到“发现的乐趣”,并把淘宝真正变成个“消磨时间”的工具。

4.要收益

在付费问答产品中,「微博问答」略显特殊,因为它采取了文字而不是语音的方式来回答问题。

显然,文字在微博中更好传播,而且语音方面微博已经投资了「红豆Live在做,不过,「红豆Live」有点像后妈生的孩子,不怎么受重视,也鲜见微博给它宣传和导流。

微博近期的思路一直是什么模块都上,能赚钱更好,不能赚钱就下架,「微博问答」也是其中一个。现在看起来,它的效果还很不错,至少比前些年上线的免费问答模块「微什么」要好得多。

当然,虽然各有各的“小算盘”,但问答产品还是有很多共性的,这些共性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引来大小公司的追捧。

问答产品的魅力

今日资本的创始人徐新女士在谈到为什么投资知乎时有一段话,讲得很有道理,她说: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交易相关的大平台已经形成、几乎垄断,如果你做电商,你就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你比京东好在哪里?你比淘宝好在哪里?而内容的春天才刚刚开始,以前大家买东西图的是便宜、便宜就是流量入口,现在流量入口是内容,不管是买东西还是生活中各种决策,大家都要看内容。

用个时髦点的词来说,就是消费升级了,内容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所以大家都需要做内容来争抢用户注意力,提高用户停留时间,增强用户粘性。

过去我们评判网页用流量(PV),评判电商用网站成交金额(GMV ),评判移动软件用总用户数等,但在流量红利已经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数据是用户活跃度、打开率和停留时间短,简言之,就是用户注意力。

淘宝和支付宝显然不缺用户,也不缺流量,但和微信、QQ和今日头条相比,它的用户停留时间太短了,张小龙一直说微信要让用户“用完即走”,但实际上现在用户在微信上的驻留时间是越来越长了,这才是阿里所担心的,所以支付宝才要做社交,因为社交对用户的粘性最强。现在不做社交了,但又开始做内容——天天有料。

别说淘宝支付宝,连VPN什么的都开始做内容了,对内容这个新入口的抢夺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在诸多的内容产品中,问答是一种成本较低、颗粒度更小的产品形态,它不需要像文章那样起承转合、大篇大论,但却更为直接有效,而且更适合当前热门的内容付费形式。

更何况,问答还是一个典型的UGC(用户产生内容)模式,平台本身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运营,而不是内容采编本身。

可以预料的是,问答作为一种产品形态会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垂直领域,成为许多产品的标配,而对优质答主的抢夺也会进一步加剧,其激烈程度并不亚于时下的自媒体平台抢人战。

问答这种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老交流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在线上重新被演绎,逐步还原了诸多生活场景,想想还真是有意思。


更多阅读

如何利用直通车提升自然搜索流量

百度 2018-6-15
我想大家一定会说到权重,权重越高获得展现的机会就会越多。没错权重是提高自然搜索流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我们的商品标题与详情页并没有这个关键词,也是...

心理测试——测测你的恋爱关键词是什么

百度 2018-6-15
测测你的恋爱关键词是什么~1.你正在为一本时尚女性杂志做设计,你会选择用什么颜色来作为封面的主题颜色?紫色——转第2题红色——转第4题银色——转第3题2.以下三...

小鹿课堂竞价就是提升关键词质量度吗

百度 2018-6-15
先了解下竞价关键词质量度是什么?百度官方曰:质量度是对关键词所触发的推广结果以及着陆页质量的一个系统估算指标,分为计算机质量度和移动质量度。在您的...
返回列表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Copyright © 2015-2021 发稿网

     
扫码二维码立即咨询
确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