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问哪个商场的市场活动做得好时怎么回答才能显得比较老道

这是我在自由职业生涯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剔除中下游选手,当然,这是客观实事求是;

其次,如果提问者是某项目的人,那可以礼貌地“剔除”对方商场,毕竟自我研究是每时每刻的事,如果讨论的话,更多应该有一些发散性思维。

所以,其实目标范围可以缩减为主流的,其实也就是我平时关注较多的那些商场,那么问题来了,商场大家都在看,每个人心中都有杆秤,怎样的回答才能引发话题呢?

这时如果你说大悦城……

对方可能会有几种反应:

“嗯嗯,大悦城好我们都知道。”or

“哎~人家有钱呐~羡慕不来~”or

“大悦城主要还是以IP活动为主的吧?可能不大适合我们~”

……

总之,如果说这类特征太明显的商场,是无用功聊天。

然后,我们要转向外资商场——其实也就是港资啦!毕竟是逼格的代表,比如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一位朋友时,她就说兴业太古汇,我觉得不无道理。

但如果我说兴业太古汇……

对方可能会说:

“人家资源是丰富哦,而且这段时间大多都是品牌开业类公关活动吧。”

事实如此,就像我之前罗列了该商场60档活动,以及最近一篇描述有多少明星光顾过该商场的稿子一样,品牌资源之丰富,羡慕不来~

明年,哦不,今年才是检验其成色之时,好在人气已经起来了!

再想想~

恒隆和新鸿基……

这两个开发商,恒隆、港汇、ifc、iapm……金字塔顶端群体,逼格高到不行,基本也属于依靠品牌活动资源就能把整个场子撑起来的。

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iapm与迪士尼的深度合作了。

K11?

算了算了,这是金字塔的尖尖。

对方可能会说“哦哦哦~这个我们学不来。K11一直是我们的目标~”之类恭维的话。

再想想要不看看SP活动?

人气高的,类似环球港、七宝万科、万象城、仲盛、龙之梦等。

通过一些促销活动,让本就不缺的客流进一步膨胀,我之前一直有个论点,其实要客流和销售不难,别看一些商场开业活动做得火爆,这么多钱砸出去,你直接送钱的好了,当然能获得相应的效应。

这样看来,这类活动相对简单粗暴,说出去的话难免被对方误解为我只是贪便宜的自由职业者。

要不……看看百货?

打住!如果你在和做购物中心的朋友聊天时说百货,可能会被拉进聊天黑名单。

当然不是不待见百货,我只是说特定情境下的现实情况,百货的促销活动由于模式不一样,所以对购物中心而言有参考意义但没有讨论意义。

所以,还剩下什么?

这个时候,我会回答:嘉里中心!

对方十有八九一脸懵逼,这是我和多位朋友尝试下来后的总结。

ta肯定会问你为什么?

我一般会说:

因为定位蛮精准的啊~高端商务、精致小资人群都是静安嘉里的客群,而我不是,所以该商场每次活动我都觉得高攀不起~反向证明了其商场活动的精准~

其次,多样性。活动空间有室内、有室外,有商场、有办公楼,市场活动类型的发挥空间巨大,而项目也正针对这类消费者进行社群化体验打造(包括浦东嘉里城也是)。

基本这么说完,已经能让对方陷入沉思。

如果对方愿意和你继续探讨关于多元化角度看问题的问题,那静安嘉里这个回答就取得了意义,如果效果不理想,此时可以补充一下:

“哦对了,还有瑞安的活动,也是佼佼者。”

上周还有朋友和我开玩笑说,瑞安的活动好像没有经费上线一般~

这个我不清楚,就当玩笑来看哈,但总体而言,我在成为自由职业者以来,在去年一整年与瑞安的合作应该是最多的。

虽然没有做过商场市调类大文,但写过一篇:

《如果商场活动也分段位,刚结束的中国新天地“天地世界音乐节”就是顶级的那一个》

用真情实感狂吹了一把。

同时,该集团旗下各类活动,项目方和PR公司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性,让你无法拒绝。(我是个超不喜欢参加活动的人,但最没抵抗力的就是对方专业。)

具体有哪些好的案例,我觉得大家可以自行多观察一下,该开发商所做的内容层面level有些高,这里就不赘述了,毕竟不是给他们写软文。

我想说的是,以上所有内容,你都可以理解为是调侃,对于市场活动这一细分工作,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就可以很多样。

比如你是要提高声誉,还是要直接的业绩产出,你是要提升到精神文化层面,还是想打造小群体自嗨效果。

我们很难说瑞安的市场营销做得好,而八佰伴年终的大促、久光的福袋就差了?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定位,关键是否能够获得自身的目的,如果你不知道对方此次活动真正的目的,那就没有资格评判对方活动优劣。

商场的市场活动尚有如此多面,无法打分;

更何况一个项目是由定位、设计、业态组合、品牌招商等更多方面,同时每个方面又有更多参考维度构成。

因此任何机构给商场做评分型专题,我都会嗤之以鼻,而任何人若要我给商场做排名,我都会拒绝。